解题所得——反思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学习刻苦的学生均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有的学生的成绩却未提高,究其原因: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注重做题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因此,要提高解题效率,就必须在“反思”上下功夫。
  解题后的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反思,主要包括对题意理解的反思、试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路形成的反思、解题规律的反思、解题结果表述的反思及解题失误的反思以及解题方法的反思等。开展反思活动是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若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迁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也是学生自觉地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认识、思维活动的思维。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和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学生要具备反思的能力和养成反思的习惯,经常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
  
  一、反思所用的知识点
  中学化学的基本内容是有限的,而考纲规定的基础知识更是有限的,但题目却是灵活多变的。对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或以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但很多学生在面对新题型时,往往觉得很有能耐,其症结主要是找不到命题者的意图及考查的知识点。由于知识点不清晰,在解题时就无从下手。因此,每解答一个题目后应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挂钩,既可达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又可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便于知识的消化、贮存、提取和应用。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钠和水反应:Na +H2O= Na- + OH- +H2
  B、醋酸和氢氧反应:H++OH-=H2O
  C、碳酸氢铵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4++OH-=NH3+H2O
  D、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的S02: 2CO32-+SO2+H2O=2HCO-+ SO32-
  解析:此题为一道经典题型,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解答时学生应“反思”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是否违背客观事实;是否忽视电荷守恒、电解质的强弱及物质的溶解性;是否考虑到反应物中量的关系及滴加反应物的先后顺序;是否分析了题干有无前提设置等。也正是这几个知识点构成了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依据,一个知识点有误则会造成错选。
  反思清楚本题所须的知识点后,就有了正确的思维起点及终点,解题速度可明显加快,正确率也明显提高。
  二、反思所用的解题方法
  许多化学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因此,一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在解题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种解法,要养成解题后反思解题方法的习惯。想一想: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哪一种解法更好?若把某一条件换成其他条件,此题目又怎样解等。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问题、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发现思维过程及培养思维的严密性。通过反思,探索出新的解题途径,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养成“从优从快”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提高解题速率。
  例2、C和CaCO3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后,C被完全氧化,CaCO3完全分解,若生成的CO2和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道题有的学生会想到用化学方程式列方程组来解,还有的学生会想到用差量法来解,但计算都比较费时,经过讨论,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眼”,即:“生成二氧化碳和原混合物质量相等”,用碳元素守恒来解,就容易多了。
  由上可知,本题若按常规思维进行,耗时且计算复杂,无疑不是最快、最好的解法,若认真反思,另辟蹊径,改用守恒法,则简捷明了,一步到位。
  三、反思解题规律
  解完一道题目后,反思所用解题方法中有无规律可循?解题思路是否严谨?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怎样解答最具技巧性且最简单?通过几道题的求解,引出一类题的解法。可更有效地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例3、某种H2和CO混合气体,其密度的为同条件下O2密度的二分之一 ,将3.2克这种混合气体充入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再通入过量的O2,并用电火花使其充分燃烧,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多少克?
  分析:由2H2+O2=2H2O①
  2H2O+2Na2O2=4NaOH+O2②
  2CO+O2=2CO2③
  2CO2+2Na2O2=2Na2CO3+O2 ④
  将①和②、③与④分别相加得
  H2+Na2O2=2NaOH⑤
  CO+ Na2O2=Na2CO3 ⑥
  由以上不难看出,使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H2和CO的质量。一旦发现此规律,可知若H2和CO二者以任意比相混,或某些有机物如:HCHO、CH3COOH、HO—CH2—CH2—OH等能将其分子式改写为(CO)m(H2)n(m、n为0、1、2、3……),都有替代H2和CO的效果,使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CO)m(H2)n的质量。通过反思,可使学生学会在理解题意方面寻找规律,从而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这也是认知方面的训练,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四、反思解题中的失误
  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出现种种失误,这些失误既有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答题方法、书写规范、应试的心理调控、时间的合理安排等方面。因此,学生应认真总结和反思测试中出现的失误,可进行如下反思:自己是不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时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又是如何改正的?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吗?解这类题的思维模式是什么?通过及时整理,来提高辨析解题错误的能力,努力克服自己在解题中的不足之处和不良习惯,提高解题效率。
  例4、向一个由Fe、Cu组成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为m1,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的H2SO4,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为m2,则m1和m2之间的关系为()
  A、m1>m2B、m1≥m2
  C 、m1≤m2 D、无法确定
  在分析此题时,许多学生认为此题容易,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开始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可全为Cu,也可为Fe、Cu混合物。若余的为Cu再加H2SO4,因Cu不和稀H2SO4反应,所以m1=m2。若余的金属为Fe、Cu混合物,再加稀H2SO4时,因Fe和稀H2SO4可反应,所以使金属的质量减少,则m1>m2。综合考虑,故认为正确答案选B。
  只有极少数学生意识到当加入稀H2SO4时,H+和NO3—共存时又可进一步氧化金属铁和铜,使剩余金属固体质量减少,所以m1>m2,而不会出现m1=m2,正确选项应为A。
  比较两种思路后,反思自己错解的原因,从而使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得到加强。
  解题时,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应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认真作答。解后反思题中陷阱所在及推理是否严密、有无漏洞?反思语言表述是不是简明、准确、严谨、完整?解答过程是否优化?哪些思路是在盲目中被多余添加的?我的思考和教师、同学的思考有何不同……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或纠正。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效率和批判思维能力及创新素质。
  综上所述,学生若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善于在反思上下功夫,既可促其牢固掌握“双基”,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又可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同时也是学生学好化学,教师搞好化学复习的有效措施,更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桑植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激活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从而明确了英语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根据教材的特点,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匠心独运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乐此不疲。  美国心理学家布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研究性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比拟的优越性。笔者就物理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内容的选择原则,课题内容的组织模式,渐进主题活动的设计构思,以及正确处理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物理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一项重大改革。
期刊
《牛津英语》这套教材原为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一些亚洲国家重点中小学的11年系列化教材On Target和Oxford English。在引进这套教材之前,上海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试验,改编工作才随之启动。  牛津英语教材的改编宗旨是: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国策与国情,采用先进的英语教育理念,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和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基础。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
期刊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在函数中,图像的巧用可谓是以一挡十。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的效果。不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解决数学问题。函数的图像称谓黄金线,可谓名符其实。  【关键词】函数 图像 黄金线    函数是中学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贯穿代数知识的主线。在中学教材中,从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应用四个方面对初等函数作了细致的研究
期刊
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愈来愈突出,传统道德意识淡漠,网瘾、早恋现象突出,近年来,一些重、恶性刑事案件在中学时有发生,引起整个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滑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快速滑坡?我们的教育指导方针有无瑕疵?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我们发现: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德育教育才是中学德育建设的核心。  学校教育是当代学生在未成年阶段
期刊
对于选修模块新增学科内容是学科现代化的体现, 21世纪的高中理科教育应该要有一点现代化的学科内容了,而我们现在讲的知识都是19世纪的最经典的化学内容,所以迫切需要新增内容,而且更能体现学科本质。  怎样理解新增内容的必要性?有必要去寻找一个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课程化学新增内容的价值分析  1、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新增内容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讨论选修模块的新增内容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讨论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怎样才能“生动活泼”呢?针对目前历史科的教学仍大都处于“上课做笔记,考前狂记忆,考后都忘记”的“应试”教育的怪圈。在实践中,我们带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身边典型的人和事,将课本中的知识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    一、合成色素危害健康  追求外观的美是人的天性,人们对吃的食物也需装扮。五彩的糖果、诱人的糕点、鲜红的糖葫芦,无不让人垂涎三尺,可是你知道吗?所有这些缤纷多彩的颜色都离不开色素。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所以人们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常添加色
期刊
初中化学研究性课题是开展好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就化学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选择途径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从课堂教学中选择研究课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主阵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及其它条件的局限性不能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的,可作为学生研究性课题。如在学习《多组成的空气》时,用红磷在广口瓶中燃烧,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容积的1/5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动量定理的教学中,在物理教科书、众多的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和学习辅导书中,常见这样一种错误观点: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如果物体的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通过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就可减小作用力,通过缩短力的作用时间,就可以增大作用力。应用上述观点,胡乱套用动量定理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牵强附会的解释、产生因果不分的错误,以讹传讹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教科书中犯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