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材与课本结合初探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qianlan9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怎样才能“生动活泼”呢?针对目前历史科的教学仍大都处于“上课做笔记,考前狂记忆,考后都忘记”的“应试”教育的怪圈。在实践中,我们带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身边典型的人和事,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融入到乡土教材中,让学生可以实地看到历史,把握历史脉搏,思考历史问题。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记住了课本知识,能更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活动 兴趣 活力
  
  目前,历史课大都处于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入,教师的教往往是生搬硬套,学生的学往往是死记硬背,历史课堂经常死气沉沉。比如历史课中文化这一块,通过调查显示,教师往往很难下手,经常一笔带过,学生往往一头雾水,经常成为一次性“筷子”。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对于文化的内涵、独特性和多样性感知颇少。怎样走出肓区?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以乡土教材为切入点,通过开辟第二课堂,对乡土教材与课本的结合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下面是《文化》课中的探究。
  
  一、通过乡土音乐《黄中之歌》完成课堂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柘江之滨……”这是黄潭中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全校的同学都会唱。历史课唱歌并不多见。唱《黄中之歌》既感到新奇,又感到亲切,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黄中之歌》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让每一个学生唱自己学校的歌,我在教学中引入这一特定的音乐情景,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思维,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一股浓郁的带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氛围开始形成。
  
  二、通过乡土教材中的实物情景、问题情景去触摸文化的内涵
  我们一起唱着黄中之歌,来到了黄潭大桥。这里有课本的重要知识点: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文化。大桥是黄潭镇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和杰作,西侧是天门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重要文物——李人林将军墓,东侧是美丽壮观的校园——黄潭中学。站在黄潭大桥,望着东去的柘江,饱览三汊河平原,我们一起感受触摸了人类物质文化的成果。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大桥西侧还有一座庙,其实也没有,水府庙村同学吴曰豪神色凝重给我们讲起了他爷爷给他讲的故事:水府庙村因水府庙而得名,但水府庙已不复存在,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三光”政策毁灭了。同学们禁不住扼腕叹息,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让了解某一特色历史信息的学生为学生讲解,更有说服力,也能激起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同学们对寺庙进行了讨论,了解一些宗教的常识。对于非物质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讲述,拉近了学生与文化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文化就在身边,避免了机械地讲解,枯燥地记忆,文化的内涵迎刃而解。
  
  三、通过乡土人物探究文化的独特性
  走下黄潭大桥,我们拜祭了李人林将军墓,将军故里,同学们年年拜祭,无限崇拜和敬仰。同时这里也有文化的独特性。墓中间将军夫妻合墓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的手笔,同学们一睹了大家风范。墓的两侧是将军生母墓和养母墓,在生母墓碑的背后是将军生前手书的墓志铭;原来将军的母亲和哥哥都是革命烈士,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惨死在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之下。我们一起齐读了墓志铭,好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有些字迹有些模糊,同学们都轻轻擦拭,临走时,我们扯净了墓地周围的杂草,再一次作辑。在这里,教师作为主导者,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内外结合,把独特的文化载体:中国的书法和墓志铭呈现在同学面前,同时,学生对于“中原突围”、“反动派的本质”、“中国革命的曲折性”等书本知识得以延伸和拓展,情感也得以升华。距离将军墓不远,有一个小小的粉馆;黄潭传统米粉,这是天门历史上有名的小吃,我们请李师傅介绍了黄潭米粉的历史渊源以及制作方法和程序,教师安排同学品尝,同学们赞不绝口,感觉今天的味道特别;原来文化也是可以吃的。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觉到了文化的独特性。教师把乡土教材,通过特定的方式,与课本紧紧结合在一起,加深了记忆,充实了内容,也融洽了感情。当学生眼、耳、手、口、心、脑全活的时候,学生的素质就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这也正是乡土教材的魅力所在,真可谓沁人心脾。
  
  四、通过乡土教材中的乡土教材——校园文化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唱着《黄中之歌》踏上了返校的路途,我们参观了黄中校门,并且要求同学对黄潭中学校门造型做简单而精炼的说明,对于这样一个熟悉之门,同学们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各抒己见,黄中校门独特的文化底蕴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二、一帆风顺,与时俱进;三、渡船。黄中的老师就是撑船人,要把同学们源源不断地送到知识的彼岸;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既有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同时有些问题不确定答案的唯一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只要言之有理,就一定酌情加分。借此机会,我给同学们介绍了校门的设计者是我校毕业的学生刘翔,校名的题写是我镇走出去的著名书法家王士杰。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对于我们的校训:忠诚、严谨、健美、上进和我们的文化走廊,不断地进行挖掘,不断地形成共识,真可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琳琅满目,文化的多样性可见一斑。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他物上,而且在自身也有深深印记,我们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吸引到他们身上:校服图案和校徽图案。当同学们摘下校徽仔细端详,当同学们轻轻地地抚摸“sport”时,对于文化的多样性有了切身的体验。
  
  五、通过乡土教材立体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多样性和独特性
  我们从学校走出去,又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室,走进了课本,走进了多彩的世界:从黄潭中学到黄潭大桥,从黄潭大桥到水府庙,从水府庙到将军墓,从将军墓到黄潭传统米粉店,从李人林将军到李师傅,从李师傅一直到刘翔、王士杰,从校门到校训,从校训到校服图案和校徽图案,我们一路走来,一路唱来。通过探究:在动脑中观察产生新奇感,在动手中提出新问题,在动口讨论中产生新想象,在动脑中萌发新探索,在活动中进入了动感地带,在乡土教材的陪伴下,一个立体的文化世界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对于文化的内涵、独特性和多样性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素质教育,必须充分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节课,无论是学生的思想道德,还是文化科学,无论是技能,还是身体心理素质,都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不断升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性更强了,教育的功能得以凸显。而这些素质培养和形成有一个助推剂:乡土教材与课本的交融。
  经过这节课,同学们对历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靠近,掀起了一股文化热。
  (作者单位:431700湖北省天门市黄潭镇黄潭中学)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摒弃以往只单纯的进行听说训练,而忽略“交际”这个核心的错误做法。要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给学生安排确定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交际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达到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    一、确立话题  以话题为纽带,在真实情境中把交际双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重在培养
期刊
近年来,高考试题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把握以下四步:  第一步:订目标  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订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按单元向学生公布复习目标和目标能力层次,实施单元目标教学。单元的划分,打破原初高中教材体系,将其相关知识融为一体
期刊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获得的成功。中学阶段,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学生将逐步形成稳定的态度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应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促使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勇于进取的良好个性形成。为此,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我对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了
期刊
课堂演示实验是目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它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并在实验操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下面,就演示实验的要求作些具体探讨。    一、明确实验目的  课堂演示实验的实验目的,并不是由实验内容决定的,而是由课堂教学需要决定的。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必须对此十分清楚,才能选择典型的实验内容;
期刊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激活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从而明确了英语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根据教材的特点,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匠心独运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乐此不疲。  美国心理学家布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研究性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比拟的优越性。笔者就物理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内容的选择原则,课题内容的组织模式,渐进主题活动的设计构思,以及正确处理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物理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一项重大改革。
期刊
《牛津英语》这套教材原为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一些亚洲国家重点中小学的11年系列化教材On Target和Oxford English。在引进这套教材之前,上海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试验,改编工作才随之启动。  牛津英语教材的改编宗旨是: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国策与国情,采用先进的英语教育理念,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和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基础。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
期刊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在函数中,图像的巧用可谓是以一挡十。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的效果。不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解决数学问题。函数的图像称谓黄金线,可谓名符其实。  【关键词】函数 图像 黄金线    函数是中学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贯穿代数知识的主线。在中学教材中,从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应用四个方面对初等函数作了细致的研究
期刊
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愈来愈突出,传统道德意识淡漠,网瘾、早恋现象突出,近年来,一些重、恶性刑事案件在中学时有发生,引起整个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滑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快速滑坡?我们的教育指导方针有无瑕疵?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我们发现: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德育教育才是中学德育建设的核心。  学校教育是当代学生在未成年阶段
期刊
对于选修模块新增学科内容是学科现代化的体现, 21世纪的高中理科教育应该要有一点现代化的学科内容了,而我们现在讲的知识都是19世纪的最经典的化学内容,所以迫切需要新增内容,而且更能体现学科本质。  怎样理解新增内容的必要性?有必要去寻找一个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课程化学新增内容的价值分析  1、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新增内容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讨论选修模块的新增内容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