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算式与代数式的衔接与过渡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x1988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学知识的扩展,要求我们要做好从小学的算术到代数式的衔接和过渡。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数的概念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扩充到代数式,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运算。要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到了四、五、六年级适当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有理式的运算。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不同的字母a、b、c所表示的数不相同,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可以把字母看成具体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还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学习了等式与方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搞好知识间的衔接与过渡。 
   算术与方程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算式表示一个计算过程,用算术方法解实际问题时,算式中只含已知数而不含未知数。而方程中设未知数或列方程时,首先需要用式子表示问题中有关的量,这些式子实际也是算式,只是其中可能含有未知数。
  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己知数,又含有未知数,由于方程中可以用未知数与已知数一起表示相关的量,方程的应用更为方便,这正是用字母表示数带来的好处。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把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在应用题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如:“比一个数的8倍小6的数是18,求这个数?列出算式为(18+6)÷8,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方便的,认识到方程更方便,感受到列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算式”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數知识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 
  必须认真理解:大、小、多、少、倍几分之几等词的意义以及它们同和、差、积、商的关系。明白“与”字的含义和作用。例如:“a与b的和”,在翻译成代数式时,用“+”号代替“与”和“和”字而成为:“a+b”。其他如差、积、商也有同样情形。
  掌握代数式的语言表达和代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正确列式的一个重要环节。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先说、先算”,即语言先叙述的,必须在运算过程中保证其先行运算。例如:“x的2倍与y的和”,这就要先算 “x的2倍”,“y的和”后算。依照运算顺序及书写的规定,先写出“2x”,接下来是“与”字,显然有另外的量同2x平方并列,就是“y”。由此可知: x的2倍与y的关系是“和”,显然应该用“+”号来连接,得到“2x+y”。
  列方程应用题的两个关键是:一是化语言表述为代数式;二是寻找等量关系。前面已谈过怎样列代数式,这里着重谈怎样寻找等量关系。表示等量关系的词语有:“就是”、“是”、“为”、“比”等。其中“比”字在列方程中不同于在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中的含义,它在列方程中常有“等于”的意思。此外,在相遇问题中,两者所行的路程之和等于全路程,即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在追击问题中,一种情况,若是同地出发,当后行者追上先行者时,两者所行的路程相等;另一种情况,若是同地出发,分队行走,前者走的路程+两者间的距离=追击者的路程;在等积变形问题中,变形前与变形后的面积或体积相等;当工作量无具体量时,则总工作量可设为“1”,且各个所做各种量之和等于总工作量(即等于1),等等。
  用直译法将数量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达出来。应该明白:“多”、“大”、“增加”有加的意思;“少”、“小”、“减少”有减少的意思;“倍”、“的”字后面紧接着一个分数(如求某数的几分之几)是乘的意思。“3比2多1”可直译为“3=2+1”;“5比x少7”可直译为“5=x-7”; “11是4的2倍加3”可直译为“11=2×4+3”;“x的2倍比15少1”可直译为“2x=15-1”;“50比x的1倍半多2”可直译为“50=1.5x+2”;“x的3倍减1是x的4倍”可直译为“3x-1=4x”等等。这种直译法掌握好了就为列方程解应用题奠定基础,也就是为实现从同算术解法到列方程解法的过渡跨出了一大步。
  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建立了数的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涉及数、式、方程式,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应有的学习习惯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 ,直接制约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从此,我们数学教育也被贯以“素质教育”的定义 .而中学数学教师自然而然把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上作为我们的教育目的。  一、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上落实  
摘 要: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的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讲授;谈话;讨论;实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初中生物被大家忽视,未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充分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课是“副课”,部分学生的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在学生学习知识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不少专家学者的论著当中常常强调“教无定法”,总给人讳莫如深的感觉,而且对于受众来说,这种说法视乎无懈可击。看多了、听多了,反而觉得这种说法有自欺欺人之嫌。当然,“教无定法”可以多层面、多角度理解。但是,作为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语文老师,我有自己的看法,我一直认为,教学是一钉一铆的事,各个知识
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数学、英语、语文可以说是学生必须要翻过的三座大山。尤其是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一直被重视,在各种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国家也十分重视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自从实施了课程改革后,英语教材词汇量更大,题材涉及面更广,不仅涉及到科技、天文地理、音乐、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比如急救、健康饮食、肢体语言、文化遗产和未来生活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前苏联数学家赞可夫在《论教学的教学论原理》指出:“组织教學的目的是在学生的一般上达到尽可能比较高的效果”。这里的“一般发展”,按照赞可夫的意见是指儿童身心所有方面的发展,就是“不仅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也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儿童的心理发展方面,既包括智力因素的发展,又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赞可夫的这些思想,在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中值得借鉴。  按照赞可夫的思想,在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