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大学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目标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英语大班型授课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势在必行的教学形式。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从传授语言知识向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变,大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高专大学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 高专大学英语 大班型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改革目标
  
  一、引言
  随着大学扩招带来的师资压力,大学英语大班型授课在我国高校已相当普遍,在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校也不少见,并成了缓解师资压力的方法。蔡基刚[1](2002)认为: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缺乏,大班教学暂时还不可避免,因此大力增强大班英语教学的效果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英语是一门实践、应用型比较强的课程,按照英语专业的教学标准,30人以上为大班,就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班级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英语大班应该指规模在60人以上的班级。
  二、大学英语大班型授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英语大班型授课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国情特点,它对解决大学英语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遇到很多了问题,因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已从传授语言知识向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转变,所以大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纵观我国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我校大学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材无创新由来已久,致使大学生一毕业,学的知识就落后。刘润清[2](1999)认为:教学中依然是教材、黑板、粉笔、教师再加课堂的方式。由于大多数高校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近年来,虽然我校的教学设备设施及教学环境有所改善,教师也在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由于班级大,加之教师的精力有限,许多教师英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目标偏重以掌握语言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围绕词、句及语篇的讲解和分析;教学方法以讲解和翻译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影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人数众多,大班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仅限于少数或者个别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地输入,不能主动地输入,因此,大班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情况是,在大班英语教学中,教学过程大多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输模式,教师控制教学内容、阶段、时间、速度,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比较盲目和自由的状态,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当、效率低下、信心不足,兴趣索然,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降低、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方法欠缺的问题。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从我校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班大人多,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注意,学生有一种不被人理睬的感觉,师生缺乏双向交流,锻炼和练习的机会少,学习上碰到困难不敢问,直接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上课容易走神,学习效果较差,学到的知识不牢固;学生被动学习,因为不被老师注意,少有被提问或点名的压力,因此很少进行课前预习;大学作业少,容易放松自己,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上课睡觉;课程考试“一卷定音”,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目标,找不到好的方法学习。综上所述,是我校学生学习自主性降低、学习兴趣减弱的主要原因。
  (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互动较少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沟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沟通的过程,教师应从语言、知识、人格魅力等方面努力,以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沟通。而英语大班教学教室大,学生多,座位密集,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互动学习也变少。教师受学时限制,加上要面对六七十甚至上百个的学生,很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参与课堂语言交际的机会就更少,驾驭学习和活动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口语及交际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三、改革目标
  (一)针对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改革的目标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学校一方面要为一线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将对知识的把握、运用、拓展实现于课堂教学之中;大学英语教研组要经常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来优化资源,取长补短,共同研究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模式。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能够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加强教学研究,大胆教改,敢于创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内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要注重采用语篇教学法,在讲解课文时注重语言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多采用提问式、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适时插入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的程序。大学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分班。做法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内进行一次英语语言能力的摸底考试,根据学生考试结果分编在不同的班级,水平相当的学生可以编在同一班级。我校从2002年改变传统的以专业分班的方式,根据新生成绩分为A、B、C班,安排不同的师资、教材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有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
  (二)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降低、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方法欠缺的问题,只有教师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英语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学生才能够在任何时候和地点进行自我提高,不断完善,从而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知。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专家Holec[4](1981)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Learner Autonomy)是指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能力。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总是有限的,只有“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才能使学生独立驾驭学习活动以获得知识和能力。
  网络和多媒体教学为英语教学改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及语言实践创造了条件。利用学校原有的设备和教学条件,设计好虚拟学习环境。例如,建立自主语言学习中心、开放语音室、利用天空教室等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平台容量大,知识面广,很受学生欢迎。设立英语广播频道,开展英语演讲、短剧比赛,组织英语沙龙、英语角活动等,积极营造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氛围。教师除课上讲授外还可以把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等课件利用班级论坛、网上问答等形式与大家交流共享,既促进双向互动,培养自主学习,又有效提高学习成效。
  (三)针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较少的问题,一个改革的好方法就是采取分组教学法。Kenneth[3](2005)认为:分组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的各种需要,把学生细分为若干个人数较少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分组教学在我校英语大班课堂教学中运用广泛,开展小组讨论是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积极性最高的教学活动。每组选个组长,设立组长的目的在于收集学生的意见,协助教师组织教学,发挥小组在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discussion和free talk环节,教师给出的话题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要有时代感,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话题给出的形式不仅限于文字,还可以是图片、漫画、实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自由交谈和讨论,时间一到由组长或组长指派的学生在全班发言,或与教师对问对答,教师及时对每个小组和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总的模式是:讨论(discussion)—辩论(class debate)—扮演(role play)—合作(co operation)。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一个好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尤其在大班教学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成为大学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较好地解决大班教学中学生练习实践机会少、沟通交流少的矛盾。
  四、结语
  总体来说,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在民族地区高职高专是必然的趋势,改进其不利因素还一直在研究和探讨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增进师生相互交流,使教学活动多样化,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Kenneth T.Henson,Ben F.Eller.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4]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基金项目:2010年来宾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LBJK2010B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一大亮点。本文从空间定位、信息获取和分析、知识应用、文字表述等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方法与策略,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关键词: 新课程地理教材 案例教学 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教材中,案例的呈现是以某一区域为载体,学生通过对案例负载的信息进行提取、认
人教版《物理》选修3-2第25页第二题:李辉用多用表的欧姆挡测量一个变压器线圈的电阻,以判断它是否断路。刘伟为了使李辉操作方便,用两手分别握住线圈裸露的两端让李辉测量。测量时表针摆过了一定角度,李辉由此确认线圈没有断路。正当李辉把多用表的表笔与被测线圈脱离时,刘伟突然惊叫起来,觉得有电击感。李辉很奇怪,用手摸摸线圈两端,没有什么感觉,再摸摸多用表的两枝表笔,也没有什么感觉。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教学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教育的过程能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动物呈急性经过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经过时则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   本研究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高中生物复习课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复习课有效性进行思考,提出在复习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以及应注意的五点要求。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复习 有效性 思考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知识点众多,探究过程亦增多。教师在教授新课过程中,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则讲评练习所花时间甚少,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生物教师在上高三复习课的时候,就要着力弥补以前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生物教学成效提升不快,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传统理念的影响,又有资源均衡方面的不足,以及师资力量层面的匮乏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困境 分析 对策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面临
角质吨玉米是由美国引进玉米作父本与中国玉米作母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1995年在我国东北、华北各省进行试验示范均获高产,一般亩产超吨、最高达吨半。 该品种春播130天
有学生反映:“在语文高考中,最没有把握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因为即使有了标准的参考答案,也不知道自己能够拿几分。”听了这话,真是哭笑不得。不过,细细想想,似乎很有启发: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审题和分析答案的角度引领学生规范地答题,从而牢牢地抓住一些有效分数。  纵观全国各地多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我们会发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概括内容要点类  这类试题是考查的重点,
摘 要: 本文从严格实验规范,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广泛采集海洋生物标本,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实验课考核方法,力求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等方面论述了海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探索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海洋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海洋
摘 要: 作者对航海高职院校水手工艺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航海高职院 水手工艺教学 教学改革    水手工艺是船舶水手工作的技能,涉及船舶上大量的、经常性的甲板工作,是船舶最终实现具体目标的手段之一。船舶甲板部船员的水手工艺水平,直接影响到船舶安全生产和货运质量。同时水手工艺又是船舶甲板工作的基础,对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