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YIMA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一大亮点。本文从空间定位、信息获取和分析、知识应用、文字表述等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方法与策略,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关键词: 新课程地理教材 案例教学 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教材中,案例的呈现是以某一区域为载体,学生通过对案例负载的信息进行提取、认定、判断,提高空间定位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掌握“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培养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
  空间概念的强弱、空间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能力强弱的一种表现。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大量案例存在,并且每一案例的设置总是以特定的区域为载体。所以,培养空间定位能力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解决案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的信息来源。如果空间定位不准确,思维就难以展开或误入歧途,问题的解决也就难以深入或出现偏差。
  首先,要重视教学挂图的使用和要求学生动手绘图,帮助学生形成地图的概念。其次,要求学生识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如0°经线穿过的点有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识记一些代表性城市的经纬度,如杭州的地理坐标为(30°N,120°E);识记一些代表性事物的分布范围等,如棉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后,要教给学生空间定位的方法,如人教版必修三案例《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中,可以通过如下的空间定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如下图),进而分析东北农作物的品种、农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农业发展方向等。可见,准确的空间地位是解决案例中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二、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
  1.注重案例中文字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案例中提供的信息,不是对解决问题都有用,甚至个别信息是起到干扰的作用,因此能否通过文字材料获取有效的信息就取决于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的强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并强调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一些重要的条件词、中心词、某些关键的修饰词等。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案例《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中提供的资料:“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在日本国内,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问题:分析日本这一阶段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从文字材料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词,因为在这个特定的年份(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直接导致工业原料、材料成本价格上升,也是间接导致日本传统产业成本增大、工业区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忽略了该条件,仅从市场、技术等工业的区位因素来解决问题就不全面。
  2.注重对案例中地图材料的分析。例如在中图版必修3案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为了让学生明白“由于资源和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教材中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为案例,分析“加州北水南调的原因;从调水工程中分析加州中部地势特征”。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加利福尼亚州水系及北水南调工程的示意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示意图发现: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示意图上“40°N”的这条纬线,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加州南北的气候类型不同,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状况也不同,因此南北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是调水的决定性因素;而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三个图例“——已成输水渠道、---未成输水渠道、▓泵站”和在北水南调已成输水渠道中的几个“泵站”,因为泵站就是隐含中部地势北低南高的重要信息载体。通过对地图信息的分析,提出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注重对案例提出问题的分析。只有弄清楚了题目问什么,我们才能知道从什么角度作答,该答几个方面,答什么。又如案例《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中,要求学生分析:“东北平原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什么?”从问题的分析可知,题干中提问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二是使东北平原在我国商品粮供应上位置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所以,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就必须紧扣“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这个重点词,从粮食生产量和消费量两方面说明原因;而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须紧扣“在我国、越来越重要”这些重点词,将东北平原与我国其他商品粮生产基地进行比较,突出东北平原商品粮生产的优势,如此问题的解决也就全面了。因此,只有弄清题目的要求才能对问题作出完整、准确的回答。
  4.注重对案例中统计图表的分析。统计图表(包括数据表格、坐标图、结构图等)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所以统计图表在新课程的案例中也频繁出现。如在人教版的必修内容中,地理统计图表约占所有地理插图的三分之一强,其中表格4个,结构图8幅,坐标图40幅。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给学生判读统计图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案例《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中以饼状结构图来反映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3强,荒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3;揭示了黑龙江耕地比重高,耕地面积广,国营农场密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粮食商品率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三、培养学生文字表述的能力
  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维状况和思维能力如何,最终都要用文字来表达。新课程中案例问题的呈现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可见新课标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实际上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视,往往出现对问题的思维方向正确,但无法用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地表达出来,或口语化现象严重,或表述缺乏层次性、逻辑性,要点不突出,不能科学准确地应用地理术语等情况。
  如在回答“为什么说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时,一位学生的答案是:“东北地区耕地大,粮食生产得多,并且人少,粮食消费得少,所以能供应给市场的就多,所以成为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从答案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学生给出的答案的优点表现在思路正确,条理性较好,不足是严重口语化,不能准确使用地理术语。在教学中,教师要耐心、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锤炼、答题的层次等,如敦促学生将“粮食生产得多”改为“粮食产量大”,“人少”改为“人均耕地多”,“能供应给市场的就多”改为“粮食商品率高”,等等,以帮助学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鸿沟,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四、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把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达到新课标对地理学科“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的教学要求,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依据课标,新课程的教材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案例,设置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等的情景和热点,提出新颖的设问等来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结合案例《能源的开发——以山西为例》,让学生关注世界的能源问题和中国的能源安全;结合案例《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并结合广东省“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建设,理解产业转移对我省、我市的经济影响,等等。可见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借助案例向学生讲解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外,还要有目的地将地理基础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如在学习等高线时可以拓展到如何修建水库、盘山公路,如何选择宿营地,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如何逃生,等等;在学习太阳高度角时可以拓展到南北方的楼房间距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太阳能热水器在一年中的调节角度问题,等等;在学习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适当补充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铁路工程,如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并分析青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经济的促进作用,南昆铁路的修建的经济意义和对我国边境贸易、联系珠三角等方面的作用;在学习世界贸易格局的内容时联系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影响的问题,等等,在案例教学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总之,案例是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其他文献
高考是我国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我国主要的招生制度。它涉及利益攸关者的机会分配,影响社会公众的制度预期。在现实条件下,高考进行多元化改革涉及面广,即考试内容与科目、考试
可视对讲现已走入了千家万户,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技术的进步,单一的可视对讲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基于数字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应运而生,并在一些高端楼盘中得
摘 要: 根据新版《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大纲》,本文分析了新题型的特点,提出了阅读部分的解题和备考攻略,建议考生从识别标题、快速阅读、利用构词法、排除法等方面,通过词汇积累、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应对新题型。  关键词: 新版大学德语四级考试 阅读 解题攻略 备考攻略    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始于1995年,并于2010年根据全新的《大学德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大纲》对题型有较大的改动和
摘 要: 高考地理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解题能力强,谁能解题,谁就把握主动权,就能取得好成绩。怎样才能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呢?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练”。多练,巧练,有目标、有系统、有层次地练,最终就能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强化练习法” 提高解题能力    一、对高考地理的认识  在高考中地理要想取得好成绩,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过硬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并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不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渗透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无论怎样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摘 要: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学生本身有很大的潜在素质,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恰当引导,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从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
摘 要: 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教学评价手段受到国内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旅游英语的课程特点,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旅游英语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成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了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旅游英语课程 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    一、引言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
摘 要: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改革。针对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见解。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程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
摘 要: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托夫勒曾这样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就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谈谈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1.提高自学能
摘 要: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日常的实验教学习相关。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 “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学习的兴趣相结合”、“先进实验仪器应进入学生的课堂”,“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需要根本的改变”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以全面深入地促进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