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年第15卷主题词索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按主题词汉语拼音顺序排列;(2)以英文为首的词列在相应英文字母节中,居中文主题词之后;(3)以其他文字或数字为首的词从其后的中文顺序。

其他文献
目的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部分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显著改善,甚至可以恢复至接近正常,即所谓的超级反应患者(super-responders,SR),本文回顾分析这些超级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有价值的CRT超级反应患者的预测指标。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1月在本中心因慢性心力衰竭植入CRT·P/CRT—D的患者共69例,其中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50例纳入本研究。CRT
在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老前辈石毓澍教授倡导下,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已成功召开六届。2011年,由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主办,天津市医学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心力衰竭协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1第七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将于7月7日至10日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达沃斯论坛开会地点)召开。
目的探讨慢性盐负荷及补钾对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28-60岁血压正常者参与为期3周的慢性盐负荷及补钾试验,包括基线调查3d(基线期),低盐饮食(低盐期)、高盐饮食(盐负荷期)和高盐补钾饮食(高盐补钾期)各7d。各期均测量体质量、血压,记录心电图,测量QT间期、QTd、校正QTd(QTdc)及Tp-Te。结果低盐期QTd、QTde、TO-
摘 要:本文针对高等院校程序设计类一流课程建设目标进行了总体分析,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深入融合,对教学团队建设、持续改进方式提出了建议,并结合教学实际列举了各教学模块的思政教学案例。本教学方法改革能够润物无声地开展三全育人,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程序设计类;一流课程;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近年来,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对心血管的有益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大量研究表明n-3PUFAs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能降低冠心病的猝死率及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美国和欧洲等心脏病学会推荐每日摄人小剂量n-3PUFA。
50年来,随着新装置的增多和患者寿命的延长,电极导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如感染、脱位和断裂,拔除导线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1-2]。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获益的同时,约30%患者对CRT不反应,原因之一是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不佳”^[3-4],并有一定的失败率和并发症^[5]。研究表明左心室心内膜起搏较心外膜起搏能减少电传导延迟,因此有更多获益^[6]。基于上述原因,无导线心脏起搏应运而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也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尽管目前房颤的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房颤发生机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应该认识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应该建立在对机制的充分理解上。近年来,关于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肺静脉特殊的解剖特点和电生理性质,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学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与植入装置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地位正在受到挑战。随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公布及以此为依据的相应指南的不断出现,各种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应用更趋科学、
希氏束阵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是比较独特而具危险性的房室阻滞,此类阵发性房室阻滞的显著特征是从正常的1:1房室传导(偶尔2:1房室阻滞)突然转变为完全性房室阻滞在房室恢复正常传导或次级起搏点产生逸搏之前,常有一段心室停搏问歇,从而产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恶化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晕厥或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