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专业教育具有其特殊性,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论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实践教学入手,主要说明了其形式和具体操作模式,并且探讨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 实践教学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77-02
旅游专业教育伴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由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光重理论,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高校在以往的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或不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但随着旅游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国内外旅游高校不断的沟通与合作,这种情况有所缓解。很多高校重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开设了理论课程,还开设了模拟课程[1],在毕业之前还要求学生有不低于6个月的实习经历,使得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目前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教学模块实习
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对于本专业的认知水平,增加感性认识,高校利用学期中的一个星期,由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市内的高星级酒店,并且将学生安排到岗位中去进行为期一周的上岗培训。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同学们对本专业的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实现了在理论教学和模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向企业的过渡的阶段,为进入高年级的专业学习和见习打下基础。
2、外出服务实习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录取员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业季节性的问题,所以正式员工的编制很少,在旺季时招聘临时工,尤其是利用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招聘一些在校大学生去工作,以解燃眉之急。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就有很多的星级酒店餐饮部需要传菜员、值台员等,大二、大三的学生有很多已经获得了导游证,城市及周边景点和旅行社在旅游旺季开始增加景点讲解员和导游的需求量,他们通过学校招聘一些学生,在面试认可之后,发给学生导游词和路线信息,让其事先认真准备。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和社会一些高中毕业生及非本专业学生相比有自身的优势,例如学习能力比较强,善于发现新问题,自身素质比较高,有一定专业认知等。一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和客人的一致好评。通过实践,同学们可以较早地对行业有更深的认识,并且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他们或多或少能得到一定的回报,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正是因为上述各方面原因,我校外出服务实习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也能够积极参加。
3、假期外出实习
利用寒暑假时间,学生通过上网或查看招聘广告获得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一空闲时间,外出实践。既可以增长知识,同时也可以赚取实习所得,贴补平时花费。由于这段时间气候条件的影响,实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忍耐力的要求比平时要高,特别是从事户外工作如导游、景点讲解员,工作非常辛苦,学生从身心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
4、校企合作单位实习
利用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在校内建立分部,比如说笔者所在的高校与旅行社合作,成立该旅行社的学校营业部,顾客群体主要是学校师生。本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就通过排班的形式,轮流上岗,其主要的任务是宣传、路线的组织、策划等,团队导游员主要是我校旅游专业已获得导游证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足不出户也可以有实习的机会和场地。借此,高校既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又可及时获悉和掌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有力地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并且提高师生对现实情况的判断,不断对知识进行创新,企业还可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当前,很多高校在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部分学院还请企业老总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举办几场报告,让学生能时刻关注行业动态,这标志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5、毕业前实习
实习阶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了解社会,了解就业与工作市场的性质,知道去学什么,应该怎么去学的阶段。学校也正是通过实习来发现教育中的不足,从而调整方向或方法。该段时间主要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利用6个月的时间,学校统一安排或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在这一时间段内,用人单位与学校取得联系,通过企业介绍、面试、录取、签订实习协议的方式,招纳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前去实习,在实习期内,表现优秀的,可以签订录用合同成为单位的正式员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完成这一工作,学校作为管理方,从学生的实习工资中每月扣除一百元,作为实习期满后一次性补发的工资。对于没有完成实习任务的同学,则扣除这部分实习薪酬,实习学分为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防止一些学生因为工作辛苦,半路退出,最后什么都没有学会。实习给了学生、学校、社会相互促进的机会,实习无疑成为那些勤奋好学、善于总结的学生的一种资本,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另一种实习方式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获得实习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单位或岗位,不断充实并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其他行业,符合高校当前提到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的。
以上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几种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新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模块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项工作越来越难做,很多时候是依靠学校与单位建立的关系,甚至是同事的私人关系,请求一些单位配合我们完成这项工作。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讲,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例如在饭店管理模块教学中,主要活动由参观酒店和上岗实习组成,有些酒店正值经营繁忙之时,如果这个时候请企业抽出人手去接待这些学生,确实比较困难。对于企业上岗训练,很多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要进行实践,首要的一关是培训,企业又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这项工作,有可能会打乱饭店等企业的正常工作程序,等到学生对于服务规程略知一二,即将为企业作贡献的时候,学校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教学模块活动,学生们又重新回到课堂当中。因此对于很多旅游企业来讲,不愿意配合。
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校内外企合作的力度,系统培养真正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寻找校企合作对象的过程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校企合作单位,不能将取得利润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还需要将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义务。在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发现优秀的人才,在后续的毕业实习中,还可以继续留用人才。作为校方,要与企业签订旅游专业的实习实训协议条款,着重加强诸如学生的劳动保护、劳动保障、定期培训、轮岗实习等方面的规定[2]。另外,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模块教学时间,或者将模块教学作为寒暑假实习的要求,将其分散到各个时间段中,并将实习情况计入到平时的学分当中,这样就不会陷入模块教学因为时间短,人数多,企业不愿接受的尴尬境地。
外出服务实习或假期外出实习的同学,也面临一些问题。有些旅游企业只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仅仅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而不把学生培养与企业长远的人才储备与发展结合起来。例如酒店需要的人手,大多是餐厅服务员、传菜员,由于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少有这方面的接触,缺乏系统的培训,在上菜的过程中经常会烫到手,或是手上起老茧,再加上一些素质较低的服务员的“言传身教”,从低年级开始,有些学生对这一行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甚至会影响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对以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外出服务实习经常与学习课程安排相冲突,甚至出现上课时较多学生请假外出服务实习的现象。如笔者和其他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十几名学生请假外出服务实习,虽然考虑到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没有给予一定的处罚,但确实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和课堂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学校,应该向学生交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应该对学生服务实习单位的宏观环境有一个大概的定位,让学生明白不能把自己的实习岗位定位在一般的社会小餐馆或社会小旅馆。也可以将一些理论课程集中安排到前几个学期,后几个学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外出服务实习。作为在校学生不能因为太多的专业实习剥夺了学习其他课程的机会,要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周末或平时没课的时间去外出服务。
毕业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自己与单位联系并获得实习机会,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有些自律性较差的同学来说未必起到效果。据笔者观察,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实习,整天在校园里闲逛或整日上网打游戏。为了最后能交上毕业实习小结材料,获得相关学分,就利用自己的一些关系随便找一些单位盖章。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他们错过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接下来的工作应聘过程中,种种差距很显然的暴露出来。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从学校入手,在实习前期,开实习动员大会,不断向学生说明实习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能够重视这个环节。在实习期间,对实习质量、实习效果、中途检查、定期考核、结束验收、实习鉴定等做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实习回函,进行抽查式的走访,了解学生是否在这一单位实习,以及在实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不实习的同学,实习分数为零分。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提倡学生将自己的实习经历与毕业论文的撰写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对学生有一个约束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论文的撰写质量。还有一些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由于季节性明显,在进入到实践单位中去时学生无事可做,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时间却浪费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实习的地域范围作一个扩大,可以往旅游更为发达的地区延伸,让学生进入到实习岗位当中有事可做。
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也符合社会对该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好这一环节,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自身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紧跟时代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春琴,肖洪根.旅游教学中的理论课、模拟课、实习课关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
[2]张静.对构建旅游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关键词:旅游 实践教学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77-02
旅游专业教育伴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由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光重理论,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高校在以往的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或不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但随着旅游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国内外旅游高校不断的沟通与合作,这种情况有所缓解。很多高校重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开设了理论课程,还开设了模拟课程[1],在毕业之前还要求学生有不低于6个月的实习经历,使得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目前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教学模块实习
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对于本专业的认知水平,增加感性认识,高校利用学期中的一个星期,由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市内的高星级酒店,并且将学生安排到岗位中去进行为期一周的上岗培训。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同学们对本专业的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实现了在理论教学和模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向企业的过渡的阶段,为进入高年级的专业学习和见习打下基础。
2、外出服务实习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录取员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业季节性的问题,所以正式员工的编制很少,在旺季时招聘临时工,尤其是利用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招聘一些在校大学生去工作,以解燃眉之急。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就有很多的星级酒店餐饮部需要传菜员、值台员等,大二、大三的学生有很多已经获得了导游证,城市及周边景点和旅行社在旅游旺季开始增加景点讲解员和导游的需求量,他们通过学校招聘一些学生,在面试认可之后,发给学生导游词和路线信息,让其事先认真准备。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和社会一些高中毕业生及非本专业学生相比有自身的优势,例如学习能力比较强,善于发现新问题,自身素质比较高,有一定专业认知等。一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和客人的一致好评。通过实践,同学们可以较早地对行业有更深的认识,并且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他们或多或少能得到一定的回报,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正是因为上述各方面原因,我校外出服务实习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也能够积极参加。
3、假期外出实习
利用寒暑假时间,学生通过上网或查看招聘广告获得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一空闲时间,外出实践。既可以增长知识,同时也可以赚取实习所得,贴补平时花费。由于这段时间气候条件的影响,实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忍耐力的要求比平时要高,特别是从事户外工作如导游、景点讲解员,工作非常辛苦,学生从身心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
4、校企合作单位实习
利用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在校内建立分部,比如说笔者所在的高校与旅行社合作,成立该旅行社的学校营业部,顾客群体主要是学校师生。本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就通过排班的形式,轮流上岗,其主要的任务是宣传、路线的组织、策划等,团队导游员主要是我校旅游专业已获得导游证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足不出户也可以有实习的机会和场地。借此,高校既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又可及时获悉和掌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有力地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并且提高师生对现实情况的判断,不断对知识进行创新,企业还可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当前,很多高校在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部分学院还请企业老总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举办几场报告,让学生能时刻关注行业动态,这标志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5、毕业前实习
实习阶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了解社会,了解就业与工作市场的性质,知道去学什么,应该怎么去学的阶段。学校也正是通过实习来发现教育中的不足,从而调整方向或方法。该段时间主要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利用6个月的时间,学校统一安排或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在这一时间段内,用人单位与学校取得联系,通过企业介绍、面试、录取、签订实习协议的方式,招纳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前去实习,在实习期内,表现优秀的,可以签订录用合同成为单位的正式员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完成这一工作,学校作为管理方,从学生的实习工资中每月扣除一百元,作为实习期满后一次性补发的工资。对于没有完成实习任务的同学,则扣除这部分实习薪酬,实习学分为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防止一些学生因为工作辛苦,半路退出,最后什么都没有学会。实习给了学生、学校、社会相互促进的机会,实习无疑成为那些勤奋好学、善于总结的学生的一种资本,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另一种实习方式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获得实习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单位或岗位,不断充实并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其他行业,符合高校当前提到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的。
以上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几种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新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模块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项工作越来越难做,很多时候是依靠学校与单位建立的关系,甚至是同事的私人关系,请求一些单位配合我们完成这项工作。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讲,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例如在饭店管理模块教学中,主要活动由参观酒店和上岗实习组成,有些酒店正值经营繁忙之时,如果这个时候请企业抽出人手去接待这些学生,确实比较困难。对于企业上岗训练,很多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要进行实践,首要的一关是培训,企业又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这项工作,有可能会打乱饭店等企业的正常工作程序,等到学生对于服务规程略知一二,即将为企业作贡献的时候,学校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教学模块活动,学生们又重新回到课堂当中。因此对于很多旅游企业来讲,不愿意配合。
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校内外企合作的力度,系统培养真正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寻找校企合作对象的过程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校企合作单位,不能将取得利润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还需要将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义务。在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发现优秀的人才,在后续的毕业实习中,还可以继续留用人才。作为校方,要与企业签订旅游专业的实习实训协议条款,着重加强诸如学生的劳动保护、劳动保障、定期培训、轮岗实习等方面的规定[2]。另外,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模块教学时间,或者将模块教学作为寒暑假实习的要求,将其分散到各个时间段中,并将实习情况计入到平时的学分当中,这样就不会陷入模块教学因为时间短,人数多,企业不愿接受的尴尬境地。
外出服务实习或假期外出实习的同学,也面临一些问题。有些旅游企业只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仅仅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而不把学生培养与企业长远的人才储备与发展结合起来。例如酒店需要的人手,大多是餐厅服务员、传菜员,由于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少有这方面的接触,缺乏系统的培训,在上菜的过程中经常会烫到手,或是手上起老茧,再加上一些素质较低的服务员的“言传身教”,从低年级开始,有些学生对这一行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甚至会影响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对以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外出服务实习经常与学习课程安排相冲突,甚至出现上课时较多学生请假外出服务实习的现象。如笔者和其他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十几名学生请假外出服务实习,虽然考虑到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没有给予一定的处罚,但确实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和课堂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学校,应该向学生交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应该对学生服务实习单位的宏观环境有一个大概的定位,让学生明白不能把自己的实习岗位定位在一般的社会小餐馆或社会小旅馆。也可以将一些理论课程集中安排到前几个学期,后几个学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外出服务实习。作为在校学生不能因为太多的专业实习剥夺了学习其他课程的机会,要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周末或平时没课的时间去外出服务。
毕业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自己与单位联系并获得实习机会,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有些自律性较差的同学来说未必起到效果。据笔者观察,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实习,整天在校园里闲逛或整日上网打游戏。为了最后能交上毕业实习小结材料,获得相关学分,就利用自己的一些关系随便找一些单位盖章。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他们错过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接下来的工作应聘过程中,种种差距很显然的暴露出来。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从学校入手,在实习前期,开实习动员大会,不断向学生说明实习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能够重视这个环节。在实习期间,对实习质量、实习效果、中途检查、定期考核、结束验收、实习鉴定等做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实习回函,进行抽查式的走访,了解学生是否在这一单位实习,以及在实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不实习的同学,实习分数为零分。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提倡学生将自己的实习经历与毕业论文的撰写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对学生有一个约束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论文的撰写质量。还有一些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由于季节性明显,在进入到实践单位中去时学生无事可做,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时间却浪费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实习的地域范围作一个扩大,可以往旅游更为发达的地区延伸,让学生进入到实习岗位当中有事可做。
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也符合社会对该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好这一环节,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自身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紧跟时代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春琴,肖洪根.旅游教学中的理论课、模拟课、实习课关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
[2]张静.对构建旅游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