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建立自主探究课堂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69-01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又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
  
  二、创设物理问题情况的方法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等问题,我们都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
  
  三、充分运用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63-01     一、“五段式教学法”的提出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五段式教学法”。“五段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摘 要:古诗词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难点,但只要掌握了正确方法,也可在鉴赏解题中做到游刃有余。结合近几年在古诗词意境鉴赏复习中的实践经验,本文主要总结了古代诗词意境鉴赏的五种方法。  关键词:联想 想像 反复揣摩 诗眼词眼 比勘异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67-01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
摘 要:这几年,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质疑”教学方法,首先,真正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做到“知己知彼”;其次,通过民主教学,为学生质疑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再次,教学内容问题化,培养学生质疑;最后,运用多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质疑。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质疑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70-01     质疑,即抓住疑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68-0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师必须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时调控,对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处理得不好会让教师处于非常尴尬段的境地,甚至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情感,有损教师威望,妨碍教育活动,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教学不可预设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