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中考问题析解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i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应用性的问题提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由于这些题目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解答它们时,除必须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外,还要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所以,应用题的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题已经非常注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其题量已占50%左右. 这样的考题对于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这种体型的背景纷纷取材于国情大政、环保生态、市场决策、生产生活等,这样既向同学们展示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又向学生渗透了道德教育,真可谓“一石多鸟”.
  解数学应用题的过程,实质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和获取数学模型的思维活动过程,其完整的模式为:
  
  根据这个解答模式,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4个步骤:
  (1)阅读理解: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收集、分析、处理数据、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后面的解答问题作好准备。
  (2)建立数学模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归纳、概括把实际应用性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模型求解: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解答。
  (4)回归实际:由于数学模型的解答不一定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所以要根据实际问题提供的意义反思数学模型的解答,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准确解答.
  我们认真分析了2006年中考题中的实际应用性题目,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六大类:数与式的应用、方程(组)的应用、不等式的应用、函数的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应用、图形的应用. 从题型上看,涉及到各类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我们认真分析了2006年中考题中的实际应用性题目,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七大类:数与式的应用、方程(组)的应用、不等式的应用、函数的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和图形的应用. 从题型上看,涉及到各类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所选例题均为2006年各地中考题):
  1 数与式的应用
  数与式是最基本的数学语言,它能够有效、简捷、准确的揭示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过程,富有广泛的通用性,所以这部分内容成为考查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重要知识载体.
  例1 (重庆市)免交农业税,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镇政府引导农民对生产的土特产进行加工后,分为甲、乙、丙三种不同包装推向市场进行销售,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设未知数是顺利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若能根据题目中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特点设合适的未知数,就会降低列方程和解方程的难度,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问题中需要求出多个未知量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数量关系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在设未知数时应灵活处理区别对待.   1 设被比的一方为x  当所求的未知量有两个,且它们在应用题中存在倍数关系时,我们往往应
解几何题时,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而教科书上的例题仅出现过添加线段(直线)为辅助线的情形,没有出现添加辅助圆的例子,但是,“辅助圆”也是一种重要辅助线,用于解答有关题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特举几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若几个点(3个以上)到同一个点的距离相等,则可依圆的定义作辅助圆  例1 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AC=AD,求证:∠BAC=2∠BDC.  思路1由AB
最短路线与相等路线的作图来源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资源,其作图方法和理论依据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学生解决这类实际问题,能够实现大量知识的有效整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现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实例说明这类问题的作图方法及其理由.1 与直线相关的作图  1.1 两个已知点在已知直线的同一侧  例1 如图1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既包容了大量的基本题,也安排了一些拉开档次、确定区分度的综合题,俗称“压轴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实验区的中考压轴题一改旧的模式,试题立意新、开放性强,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思维潜能,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特点. 特别是坐标几何题、函数与图形变换题等题型,能让考生通过回想与已
1 用定长围成长方形  1.1 用定长围二边的矩形  例1 如图1,用长为18m的篱笆(虚线部分)和两面墙围成矩形苗圃.   (1)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m,面积为ym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为何值时,所围成的苗圃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 关键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矩形的长与宽.
浙江省舟山市2006年中考压轴题: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OA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AOB,点C为x轴的正半轴上一动点(OC>1),连结BC,以BC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直线DA交y轴于点E.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标的实施,全国各地中考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在题型设置、题量控制和层次要求上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背景新颖、思维价值高、紧密贴近生活,更加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好题.在回眸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的情况下我们不难粗略预测今后在落实新课标中考试卷的命题走向并就今后中考复习迎考谈一点个人的意见供同仁参考.    1 中考数学试题特点与命题趋势简析    
所谓的实践操作试题,就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或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获得感性认识,建构数学知识,以达到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的一类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思辨性. 解决实践操作试题一般需要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实践活动,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与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  例1 (浙江)现有一张长和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纸片,将它折两次(第一次折后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