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罚与惩戒的区别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罚与惩戒的区别
  体罚是违法行为,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而且会使教师和学校失去信赖。体罚不仅不能培养学生正常的伦理观,而且会助长学生的欺侮和暴力行为。惩戒是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中规定的退学(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中的学龄学生除外)、休学(义务教育学校中学龄学生除外)、警告、斥责、放学后留校、起立、抄写作业、清扫、写反省等。
  判断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惩戒行为是否是体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健康、身心发展状况以及该行为发生的场所、时间、惩戒的形态等进行客观的综合考虑,不能按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主观意志进行判断。如果教师的惩戒行为对学生的身体构成侵害,施予学生肉体的苦痛,那么就是体罚。具体的参考行为如下:
  1.体罚
  (1)构成身体侵害的行为
  第一,在体育课上,从背后踢正在做危险动作的学生。
  第二,在放学前的班会上,罚学生晃着腿坐,谁踢到前排同学,教师就将其踢倒。
  第三,对反抗说教的、上课态度不端正的多名学生打耳光。
  第四,对屡教不听的多名课上随便走动的学生,捏着脸颊把其拖到座位上。
  第五,对不听教诲想要逃学的学生,教师伸手去拉其手臂,学生甩开手臂然后教师就徒手打学生脑袋的行为。
  第六,在午餐时间,口头提醒吵闹的学生,学生不听,教师就将手中的圆珠笔扔向学生。
  第七,殴打不听从顾问教师指示、校服穿戴不整齐的学生的脸。
  (2)施予学生肉体痛苦的行为
  第一,放学后让学生留在教室内,甚至不让学生上厕所的行为。
  第二,为了进行单独指导,让学生长时间单独呆在室内,甚至不让学生吃饭的行为。
  第三,对于忘记做作业的学生,让其在教室后面保持正坐的姿势听课,学生提出难受的时候也不放过学生的行为。
  2.惩戒
  除了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中规定的退学、休学、警告外,被认为是惩戒的行为有6种。
  一是放学后罚学生留在教室。
  二是上课中,让学生在教室内起立。
  三是交给学生学习任务或清扫任务。
  四是增加学生的值日次数。
  五是说教总是在课上随意走动的学生,让其回到座位上。
  六是对日常训练迟到的学生,不让其上场比赛而让其观赛。
  二、正当防卫与正当行为
  对于学生的暴力行为,教职工应该团结起来毅然取缔,确保一个学生可以安心学习的环境。当学生对教师施予暴力时,教师为了防卫可以使出恰当的力量,若这股力量对学生造成身体侵害或肉体痛苦则不算体罚。此外,为了制止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回避目前的危险,教师也可以使出恰当的力量,同样不构成体罚。这样的行为,可以称作正当防卫和正当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三、体罚的预防和处理机制
  1.体罚的预防机制
  教育委员会为了防止体罚要开展相应的研修、制作相应的指导材料发放给教师,使教师正确认识体罚。
  学校对于难以管教的问题学生不能将责任推到部分教师身上,应该有组织地进行学生指导,以校长、教头(日本中小学管理层的职位之一,相当于副校长,若同时设有副校长,则职位略低于副校长)等管理层以及学生管理专任教师为中心经常反思学生管理体制。
  校长为了预防体罚,要积极开展校内研修,落实正确的对体罚的认识,并时时警惕体罚的发生。若发现难以管教的问题学生,要积极发动管理层和其他教师进行协助,要完善体罚预防机制。
  教师要正确认识体罚行为的形态,一有机会就不断进行再认识,反思自己对学生的管教方式。遇到管教困难时要积极报告管理层,与其他教师商量。
  2.体罚的处理机制
  教育委员会为了把握体罚情况,可以要求校长直接进行报告,也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主动掌握情况。对于疑似体罚的案件,不仅要听取教师报告,也要听取学生、家长的事实阐述,必要时候借助第三方的理论阐明事实。对于判定是体罚的教师,就要根据学校教育法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校长须对教师提出要求,一旦体罚了学生或目击别的教师体罚了学生就立即向管理层报告,以完善了解体罚事实的机制。此外,若接到教师、学生或家长体罚或疑似体罚的报告,要立即向相关教师、学生或家长了解情况,掌握事实。再者,若已确定实施了体罚,校长要亲自对该教师进行指导,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策略,并向教育委员会报告。
  教育委员会和学校要设置相应窗口,接受学生或家长的体罚投诉、咨询等。
  四、社团活动中的适切指导
  社团活动(篮球部、排球部、奥数部等)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不能体罚学生。
  对于体育类社团活动,为提高学生的技术、身体能力、心理能力等,可以施予学生一定的肉体或精神负担,但这些必须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加团队凝聚力的行为。而且这些负担要在学校、部门顾问、学生、家长的相互理解下,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技术熟练度、健康状态、场所、时间等因素适当进行。
  社团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校长、教头等管理层不能全权委托部门顾问,而应该进行适当监督,保证其履行教育活动的使命。
  (责任编辑 甘 璐)
其他文献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各方面全面变革的新时期,这一变革的明显结果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人们正在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它反映在德育理论上,就是“人是主体”的思想正在逐步得到确立。个人主体时代的来临,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积极的回应和改革——德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回归人性、回归理性、回归生活,使德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精神需要的教
“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的梦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就因培养数学特长生而闻名。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即以“三成教育”(成人:让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完善,心智健全,健康成长;成才: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基础厚、学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人才;成功:让学生学会做事,努力实现
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读课文刚读了一半,教师便开始讲课,或者教师唱“独角戏”,或者学生“东拉西扯”,或者多媒体“一灌到底”,或者师生“展示才艺” ……课堂上真可谓“热闹”,可课后空空荡荡,学生收获甚微。为此,学生意兴索然,家长百般抱怨,社会纷纷指责。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入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矛盾关系。  一、动态生成与教案预设  课堂
OECD最近发布的《教与学国际调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报告指出,该组织成员国家中只有不及1/3的教师认为自身职业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相对而言,其亚洲成员国家中则有更多的教师认为自身价值是被社会认可和肯定的。  OECD认为,教学质量超过任何其他因素,决定了教育体系的产出和结果;因此,该机构此次调研了34个国家中的10万名教师和校长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之一。他们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同伴、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上级主管部门、周围群众乃至整个社会。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可能会让教师感觉到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担忧、惊恐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我区采取的方法是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维
教育科学长足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科学理论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教师只有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反思和探究中,在改革教学和改变自己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通常
【摘要】新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评价学生学业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要民主多样,评价内容要丰富,充分体现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在群体互动中学会合作、借鉴,勇于创新,形成乐学、会学、善学的品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17-0060-
近日,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发布一份最新分析报告——《学校比较:有与没有》(School comparison: The haves and the have nots)。2013年12月OECD公布的PISA2012测评结果报告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高绩效国家通常将资源更公平地在社会经济优越与处境不利学校之间进行分配。该报告通过对澳大利亚参与“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IRLS)以及“国际数学与科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后留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感悟。它既包含对知识的理解,也包含朴素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构成了后续数学学习效果的一切个体性因素。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教育一样是个综合体,作为数学学习的前期准备,数学活动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具有无比广大的挖掘空间。  一、数学活动经验的教育价值  首先,数学活动经验是促进数学理解的需要。我们经常惊诧学生的理解瓶颈,也惊叹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
一、动因分析    1.瑞典福利国家教育模式的特点  众所周知,瑞典是一个福利国家,其择校制度直观地体现了国家福利的普及。自1992年起,瑞典政府为家长们提供的择校券就等价于75%的地方公立学校中每个学生所需的教育费用,这些钱足够提供学生就读任何私立学校,无论是非营利性的还是营利性的抑或是宗教性质的学校,只要学校获得瑞典国家教育署的批准就能进入被选择的范围,而批准与否的关键在于私立学校是否面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