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基于凯恩斯经济学就业相关理论的分析,探讨已经过去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提出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 有效需求 就业理论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形势所带来的冲击
金融危机后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人力资源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2009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这2400万各有来头,其中大概有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800万下岗失业人员,这两大群体构成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人员300多万人需要等待安置就业。
经济陷入萧条,需求严重不足,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起不到根本作用。自此扩张性财政政策成为主流。下面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凯恩斯经济学关于就业的基本内容。
二、凯恩斯经济学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
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的力量是不能保证充分就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充分就业很少出现,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是常态。而且这一观点已经被大危机的实际情况所证实。
(二)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了就业量的大小,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了就业不足和失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决定实际就业量,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就业水平的高低。由于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只有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三)三大基本心理规律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决定有效需求大小的最终因素是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大因素。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消费倾向的心理规律,投资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弹性和利率的粘性,而利率的粘性是由于流动偏好心理规律决定的。
(四)政府实行需求管理政策是解决失业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刺激投资。
三、分析凯恩斯经济学对就业的指引作用
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
对投资需求来说,投资需求增加促进经济增长,就业率因为生产的增加随之扩大。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无望,银行惜贷,此时只有依靠增加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支持,鼓励开拓产业,从而促进经济和就业。
对消费需求来说,促就业与经济增长是相关的,而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消费也是生产。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凡是有消费需求的生产都是成功的。凡是能适应消费需求不断调整自己投资方向的生产都是成功的。
面临当前的经济危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又一次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四、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从当前形势来看,农民工和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主要问题,可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对于毕业生来说,国家应制定新的政策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教育部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落实办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对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大力实施就业帮扶,可以建设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2、政府鼓励向各类院校毕业生征兵的新政策,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我国部队增加新鲜血液。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建立并完善高校毕业生补充农村教师岗位的长效机制。
3、政府应增加工学等相对紧缺学科专业和生源较好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增加现有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的规模。
(二)对于农民工问题,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1、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促进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相结合,支持经营良好的企业发展,保持就业。
2、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使事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
3、部署下一步劳务开发和返乡农民工工作。建立农民工返乡预警机制工作预案,吸化完善应对措施。探索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生产停滞,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仍存在。危机来临,我们应主要关注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指引解决出现的问题。本文针对不同方面给了一些措施提议。适应中国的实际来有效改善中国当前面临的就业问题。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金融学硕士)
参考文献:
[1]夏丹阳著.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1]陈银娥著.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2]吴易风 王健著.凯恩斯学派.武汉出版社.1997年.
[3]冯金华 徐长生主编.后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4]申剑丽.2400万劳动力就业出路推演.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2-24(5).
关键词:金融危机 有效需求 就业理论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形势所带来的冲击
金融危机后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人力资源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2009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这2400万各有来头,其中大概有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800万下岗失业人员,这两大群体构成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人员300多万人需要等待安置就业。
经济陷入萧条,需求严重不足,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起不到根本作用。自此扩张性财政政策成为主流。下面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凯恩斯经济学关于就业的基本内容。
二、凯恩斯经济学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
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的力量是不能保证充分就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充分就业很少出现,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是常态。而且这一观点已经被大危机的实际情况所证实。
(二)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了就业量的大小,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了就业不足和失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决定实际就业量,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就业水平的高低。由于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只有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三)三大基本心理规律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决定有效需求大小的最终因素是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大因素。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消费倾向的心理规律,投资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弹性和利率的粘性,而利率的粘性是由于流动偏好心理规律决定的。
(四)政府实行需求管理政策是解决失业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刺激投资。
三、分析凯恩斯经济学对就业的指引作用
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
对投资需求来说,投资需求增加促进经济增长,就业率因为生产的增加随之扩大。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无望,银行惜贷,此时只有依靠增加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支持,鼓励开拓产业,从而促进经济和就业。
对消费需求来说,促就业与经济增长是相关的,而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消费也是生产。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凡是有消费需求的生产都是成功的。凡是能适应消费需求不断调整自己投资方向的生产都是成功的。
面临当前的经济危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又一次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四、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从当前形势来看,农民工和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主要问题,可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对于毕业生来说,国家应制定新的政策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教育部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落实办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对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大力实施就业帮扶,可以建设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2、政府鼓励向各类院校毕业生征兵的新政策,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我国部队增加新鲜血液。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建立并完善高校毕业生补充农村教师岗位的长效机制。
3、政府应增加工学等相对紧缺学科专业和生源较好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增加现有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的规模。
(二)对于农民工问题,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1、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促进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相结合,支持经营良好的企业发展,保持就业。
2、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使事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
3、部署下一步劳务开发和返乡农民工工作。建立农民工返乡预警机制工作预案,吸化完善应对措施。探索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生产停滞,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仍存在。危机来临,我们应主要关注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指引解决出现的问题。本文针对不同方面给了一些措施提议。适应中国的实际来有效改善中国当前面临的就业问题。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金融学硕士)
参考文献:
[1]夏丹阳著.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1]陈银娥著.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2]吴易风 王健著.凯恩斯学派.武汉出版社.1997年.
[3]冯金华 徐长生主编.后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4]申剑丽.2400万劳动力就业出路推演.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