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要求教师阅读教学要变革原有教学方式,不仅要让同学们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要在阅读教学中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目标。这对于初中教师与学生来说,可谓是一种新的挑战。本文笔者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着重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阅读教学技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15-01
阅读一直是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虽然多数教师比较关注阅读教学,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收效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每次考试阅读失分依旧严重,出现理解方向的偏差。而随着新课改的施行,为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为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教学实践与教学需要相脱节,教学设想与教学效果相背离,教学手段单一与学生兴趣不高相矛盾。教师往往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传统课堂采取的是“封闭性”阅读教学,缺点显而易见,具体有几种表现:
1.保守的“圈养式”阅读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眼中只有教材,唯课本是从,一旦碰上课外考题,就明显体现出阅读的苍白。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以作文选居多,他们的写作模式是照搬照抄,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2.机械的“知识型”阅读教学。有的教师一味的照搬教材教参,机械的把课文的知识“系统”教给学生,这种“知识”至上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乏味,因为缺少教师的个性解读,教师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接收到的只是枯燥的語言符号,不能转化成形象的思维。这种教法培养出来的思维是僵化的,缺乏鲜明的认知,考试可以不错,但是能力得不到提高。
3.抽象的“理论性”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只知道往学生脑袋里塞进一大堆理论知识,缺乏形象的讲解和必要的辅助手段,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吸收,看似很有深度,很有水平,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根本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
4.急功近利的“考试型”阅读教学。教师只知道围绕着考试进行教学,考的才教,不考的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课堂与课外衔接不起来,知识残缺不全,素质又如何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技巧探析
1.激趣促读。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其特殊性在于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快乐、欢喜、高兴等积极的肯定的情感。语文阅读情感性始终在第一位。因此,精彩的语段必须培养学生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唤起情感、体味语言之妙、受到熏陶。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就会主动地优先地愉快地去学习。那么,吟诵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营造书香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营造书香氛围主要采取示范朗读的方式,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多媒体示范朗读等,努力营造出余音绕梁的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其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主要借助一些比赛的形式,如开展中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大组阅读比赛(朗读、默读;精读、浏览)。此外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学生比赛优胜者以课外书作为奖励等。
2.方法导读。
有了阅读兴趣还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的引导。目前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技巧,阅读时处于茫然状态,急需方法的引导。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在,有许多教学名家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日常教学中我们常用的“五步阅读技巧”教学法等就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课文。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对整篇课文诵读一遍;第二步:着重理解课文中的难点;第三步: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第四步:对课文中重要的内容逐段地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检验;第五步:复习阶段,尝试找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弄清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技能掌握后,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很多的有用资料。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从无边的题海和无休止的补课中解放出来。阅读教学要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自主研读。
自主研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机械阅读、他主阅读而言的,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主动构建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阅读。自主研读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把需求转化为明确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和强烈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策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进行学习效果评估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帮助学生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学《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由于本文采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漠。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品味小说的语言。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研究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这样各色人物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丑态跃然纸上。
总之,初中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语文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因文而异,量体裁衣,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最佳的流程,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当然,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把课改要求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82-83.
[2] 李翠岗.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09):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15-01
阅读一直是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虽然多数教师比较关注阅读教学,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收效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每次考试阅读失分依旧严重,出现理解方向的偏差。而随着新课改的施行,为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为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教学实践与教学需要相脱节,教学设想与教学效果相背离,教学手段单一与学生兴趣不高相矛盾。教师往往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传统课堂采取的是“封闭性”阅读教学,缺点显而易见,具体有几种表现:
1.保守的“圈养式”阅读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眼中只有教材,唯课本是从,一旦碰上课外考题,就明显体现出阅读的苍白。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以作文选居多,他们的写作模式是照搬照抄,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2.机械的“知识型”阅读教学。有的教师一味的照搬教材教参,机械的把课文的知识“系统”教给学生,这种“知识”至上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乏味,因为缺少教师的个性解读,教师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接收到的只是枯燥的語言符号,不能转化成形象的思维。这种教法培养出来的思维是僵化的,缺乏鲜明的认知,考试可以不错,但是能力得不到提高。
3.抽象的“理论性”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只知道往学生脑袋里塞进一大堆理论知识,缺乏形象的讲解和必要的辅助手段,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吸收,看似很有深度,很有水平,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根本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
4.急功近利的“考试型”阅读教学。教师只知道围绕着考试进行教学,考的才教,不考的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课堂与课外衔接不起来,知识残缺不全,素质又如何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技巧探析
1.激趣促读。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其特殊性在于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快乐、欢喜、高兴等积极的肯定的情感。语文阅读情感性始终在第一位。因此,精彩的语段必须培养学生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唤起情感、体味语言之妙、受到熏陶。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就会主动地优先地愉快地去学习。那么,吟诵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营造书香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营造书香氛围主要采取示范朗读的方式,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多媒体示范朗读等,努力营造出余音绕梁的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其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主要借助一些比赛的形式,如开展中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大组阅读比赛(朗读、默读;精读、浏览)。此外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学生比赛优胜者以课外书作为奖励等。
2.方法导读。
有了阅读兴趣还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的引导。目前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技巧,阅读时处于茫然状态,急需方法的引导。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在,有许多教学名家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日常教学中我们常用的“五步阅读技巧”教学法等就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课文。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对整篇课文诵读一遍;第二步:着重理解课文中的难点;第三步: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第四步:对课文中重要的内容逐段地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检验;第五步:复习阶段,尝试找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弄清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技能掌握后,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很多的有用资料。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从无边的题海和无休止的补课中解放出来。阅读教学要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自主研读。
自主研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机械阅读、他主阅读而言的,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主动构建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阅读。自主研读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把需求转化为明确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和强烈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策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进行学习效果评估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帮助学生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学《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由于本文采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漠。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品味小说的语言。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研究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这样各色人物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丑态跃然纸上。
总之,初中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语文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因文而异,量体裁衣,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最佳的流程,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当然,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把课改要求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82-83.
[2] 李翠岗.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