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尊重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关键词: 提问 鼓励 质疑 创设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14-02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发,新课程理念犹如强劲的东风吹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生活并得到了广大教师和社会的普遍赞同。借着新课改的东风,我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思考的數学”我在不断的困惑中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1]。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1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而不敢问。因此,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课堂上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言、插话,学生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失去发言机会,火花随之而熄灭。教师应尽力在每一细微处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2 留给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善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首先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为学生示范如何提问,并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已思考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善于提问的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问“半径长度都相等”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特征的实质。
  3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问,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没有掌握。面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提问,这类学生占大多数。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会问”才是具备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
  3.1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标中提出“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善于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认识闰年时,教师可先谈话创设情境: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对照万年历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就知道了,这样的学习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2 创设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积极寻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2]。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拓展空间,让学生标新立异。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常是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我在上课时特意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思考,有些同学就提出“能不能利用三角形或梯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面积公式呢?”这样,拓展思维空间,不仅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善于设置矛盾,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善于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数学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揭示这些矛盾,巧妙地实施提问,以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如:在教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复习后,有学生就提出了有没有“除法分配律”这个样的设想,学生当即展开了争论。有些说老师只教过乘法分配律,哪有除法分配律?有学生说乘法有这样的性质,说不定除法也有这样的性质……学生争论一番后,都把眼光投向了教师,希望老师给个说法。对于这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何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一番呢?“对于除法分配律,老师一时也说不清,还是请同学们去验证这个猜想吧!”学生们自由组合了探究小组,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在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发现,学生已经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进行了证明,在汇报时也是“论据”充分:100÷5+200÷5=(100+200)÷5;(2000+3000)÷10=2000÷10+3000÷10;0.6÷0.2-0.2÷0.2=(0.6-0.2)÷0.2;有些小组还用字母表示:(a+b)÷c=a÷c+b÷c……由此看来,学生的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对该学生的猜想进行了表扬,对同学们的探究精神、探究效果进行了肯定,并以该学生的名字命名为“××除法分配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先激发了学生对新旧知识技能的矛盾冲突,然后采用质疑法提问,解决问题用递进法,层层递进,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提问策略。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南京师范教育,2011,(5):26—27.
  [2] 陈素.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江苏教育 2010,(7):28—29.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学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去。”由此可见,将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已经成为了新课改对初中科学教师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本人从事初中科学教育事业多年,对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从中得出了不少有益心得,现结合自身教学经
期刊
摘 要: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重要的目标与任务。本文通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建议和具体方法,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标,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16-01  新时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启蒙时期,因此,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而进行猜想教学是一种培养数学思维的有力方式。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猜想教学,并对其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猜想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10-02  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习惯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指明灯”。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能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结构的调整,更没有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为了响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
期刊
摘 要: 众所周知,语文的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更要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从而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形成一种哲学的意识,进而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们可以健康的成长。由于在阶段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还比较弱小,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哲学意识,已经成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关注点以及难点。本文通过对智慧教学以及学生创造力理论的分析,希望能够通
期刊
摘 要: 何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简单的说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的东西。是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怠慢我们的每一节课,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是有限,所以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容掌握新知。为了学生,高效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 课堂;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24-01  中学教师教育向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现有教育体系与未来人才标准产生激烈矛盾的现有形势下,中学教师教育已经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除了教师的职前教育受到重视外,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旧有的继续教育成功经验不足以解决新世纪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和问题,我们需要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于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其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以及英语语言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加以培养,若仅凭借语言教学远远不够,英语教学的成功性具体表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可以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融入语言社会文化因素。只有保证英语教学的成功性,才能够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性彰显出来。但在实践过程中,交际误解与失
期刊
摘 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材中的注释内容历来都有值得指瑕与商榷之处,有的是通过新编教材对旧教材的改正,有的是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错误与不妥之处,还有的是文言文研究人员所提出的值得商榷修改之处。教材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字词的注解与文章选段的出处,这些错误与不妥之处需要及时加以纠正修改,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性,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本文通过阐述教材注释中失误之处与值得商
期刊
摘 要: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动手制作和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开展的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认真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使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地“活动”起来。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