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边的生活是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资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动手制作和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开展的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认真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使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地“活动”起来。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当中,将“活”和“动”有机地结合,才能使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生活;语文;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26-01
  一、确定内容,“活”“动”结合。
  语文实践活动课所说的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题实践活动。它可以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质量,孕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质。
  1、动手实践性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它一改过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机械地“灌”的落后方式,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操作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身心,拓宽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收集并抄写好,按照类别整理编排,装订成册,配上封面,就编成了一本作文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抢着整理,互相帮助,不但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学会了整理作文选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合理想象性内容。合理的想象是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确定活动内容、方式、步骤,经过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办小报,迎国庆》时,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资料,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认真设计、书写、绘画,办好高质量的手抄报。由于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交流创作十分活跃,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结果,这堂课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的基本技能,赏析了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认真指导,“活”学活“动”。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放手让学生“动”的同时,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活”学活“动”。
  1、准备充分,合理安排。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做“管事婆婆”,要相信学生“我能行”,全面放手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依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合理安排任务,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活动能力。如在上《欢天喜地庆元旦》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研究,充分发挥想象,不仅认真准备了许多礼品,精心布置了教室,还设计了多份活动方案,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
  2、放手活动,独立参与。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积极动手实践,认真思维,灵活运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赏春联》前,学生能够走家串户,看到门上的春联就随手抄下来,加以整理。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并能自造对联吟咏,虽然有的语法欠佳,韵味不足,但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巧用形式,“動”中带“活”。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研究等。我们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动口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
  因此,瞄准语文实践课的资源,选择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语文实践活动课,既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林伟涛.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
  [2] 陈文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12)
其他文献
摘 要: 班主任不仅是一项工作,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或一种使命、义务,而班主任的责任、使命、义务是永恒的。班主任责任的内涵包括:教书育人、示范、带动、引领学生发展,创造班级文化,为学生创营造和谐、生动、宽松的成长环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班主任工作是一所学校工作质量的缩影,影响着未来公民的素质水平。正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班主任专业化”这一理念被提出并且已经进入实践操作
期刊
摘 要: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学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去。”由此可见,将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已经成为了新课改对初中科学教师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本人从事初中科学教育事业多年,对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从中得出了不少有益心得,现结合自身教学经
期刊
摘 要: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重要的目标与任务。本文通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建议和具体方法,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标,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16-01  新时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启蒙时期,因此,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而进行猜想教学是一种培养数学思维的有力方式。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猜想教学,并对其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猜想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10-02  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习惯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指明灯”。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能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结构的调整,更没有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为了响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
期刊
摘 要: 众所周知,语文的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更要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从而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形成一种哲学的意识,进而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们可以健康的成长。由于在阶段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还比较弱小,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哲学意识,已经成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关注点以及难点。本文通过对智慧教学以及学生创造力理论的分析,希望能够通
期刊
摘 要: 何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简单的说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的东西。是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怠慢我们的每一节课,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是有限,所以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容掌握新知。为了学生,高效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 课堂;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24-01  中学教师教育向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现有教育体系与未来人才标准产生激烈矛盾的现有形势下,中学教师教育已经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除了教师的职前教育受到重视外,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旧有的继续教育成功经验不足以解决新世纪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和问题,我们需要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于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其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以及英语语言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加以培养,若仅凭借语言教学远远不够,英语教学的成功性具体表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可以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融入语言社会文化因素。只有保证英语教学的成功性,才能够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性彰显出来。但在实践过程中,交际误解与失
期刊
摘 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材中的注释内容历来都有值得指瑕与商榷之处,有的是通过新编教材对旧教材的改正,有的是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错误与不妥之处,还有的是文言文研究人员所提出的值得商榷修改之处。教材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字词的注解与文章选段的出处,这些错误与不妥之处需要及时加以纠正修改,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性,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本文通过阐述教材注释中失误之处与值得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