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元宵茶"的茗联雅韵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t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霞浦元宵茶”原名“福宁元宵绿”,早在1935年,崇儒乡后溪岭村民在洞凤山脉东麓的茶树中发现一株特早芽茶树,后采用分株法繁~2000多株,取名“春分茶”。上世纪70年代末,为纪念在元宵节前研制成功,创我国元宵节可饮新茶的先例,故定名为“福宁元宵绿”。2000年,我国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先生品饮“福宁元宵绿”后,欣然题匾“霞浦元宵茶”。
  元宵茶茶园多分布于群山环抱的山坞之中,终年云雾缭绕,日照时间短,相对湿度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积累。醇味浓厚,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不仅味道清香浓郁,怡神醒脑,而且发芽早,芽眼饱满,色泽浓绿。具有开采期特早、香气特高、品质特优等特性。是制作名优绿茶、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绿茶外形优美,色泽银绿隐翠,内质汤色黄绿清明,香高味醇,鲜爽生津,叶底黄绿明亮,香气高爽似板栗香。
  近十多年来,“霞浦元宵茶”荣获省内外许多殊荣。1999年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2002年,“元宵茶”选育研究项目获宁德地区(1996-2000)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被农业部《世界农业》确定为红榜展示推广品牌农产品。2006年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7、2011年两次被授予“福建省名茶”称号。2008年荣获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评选金奖。两次荣获宁德市绿茶“茶王”殊荣。2012年12月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进一步宣传和打造“霞浦元宵茶”公共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和海内外知名度,推动霞浦茶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由霞浦县茶业管理局主办,县茶业协会、楹联学会协办的“霞浦元宵茶”海内外有奖征联大赛活动,历时半年时间,现结集成册出版发行。
  这次海内外有奖征联大赛是茶文化建设的一个大餐。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和部分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816位楹联爱好者的作品。其中,自撰联1397副,对句755句。投稿人中,有莘莘学子,有耄耋老人。他们用激情美意、传神妙笔,精心构写联句,歌咏“霞浦元宵茶”特早、高香的品质。如:“馨香一品,得月之精、露之华、春之韵,笑引清风温淡雅;至味十分,合僧者趣、玄者道、隐者情,好从霞浦悟和谐。”读之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韵在一芽间,厚润甘醇,史溯太康时,历晋历唐中国味;神凝三叶里,清高锐爽,春回霞浦后,经霜经雪上元香。”结合了霞浦悠久的茶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元宵即品新,放胆问天下春茶,谁能比早?霞浦尤称绝,平心论业中绿茗,无可媲香。”一问一答,“霞浦元宵茶”之精之贵不言而喻。
  为扩大宣传,组委会将优秀联作结集成册,这是茶文化宣传的一次交流,是茶产业提升的一次探索。为此,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张家坤会长特为作品集书名题签,宁德市海峡茶业协会李步泉会长等领导、名人为作品集题了墨宝,更增添了霞茶风采,具有欣赏与收藏价值。
  “霞浦元宵茶”海内外征联自撰联获奖作品
  一等奖(1名):
  馨香一品,得月之精,露之华、春之韵,笑引清风温淡雅;
  至味十分,合僧者趣、玄者道、隐者情,好从霞浦悟和谐。
  安徽太和 赵继杰 撰
  二等奖(2名):
  霞烟萦绕,春日风熙,百里青山凝画意;
  浦水烹调,元宵荼美,一杯绿韵润乡情。
  河北张家口董汝河撰
  韵在一芽间,厚润甘醇,史溯太康时,历晋历唐中国味;
  神凝三叶里,清高锐爽,春回霞浦后,经霜经雪上元香。
  重庆渝中文伟撰
  三等奖(3名):
  元宵即品新,放胆问天下春茶,谁能比早?
  霞浦尤称绝,平心论业中绿茗,无可媲香。
  湖南长沙吕可夫撰
  春赐元宵茶一品;
  香浮霞浦韵千年。
  广东东莞陈超迁撰
  早占人间福地,造化自然,浦水浮金追梦到;长香天下名茶,风流莞尔,春波涨绿带霞飞。
  湖南长沙 蔡聪 撰
  “霞浦元宵茶”海内外征联获奖对句
  出句
  元宵节品元宵茶,缘结茶乡香气远;
  (福建霞浦 王雪森)
  对句
  一等奖(1名):
  甲午年迎甲午马,家粘马运韵风佳。
  陕西宝鸡李 玉虎
  二等奖(2名):
  温麻船开温麻史,文传史话画音闻。
  浙江三门 陈洪荣
  幸福年圆幸福梦,心连梦想向阳新。
  江苏泰兴 缪旭东
  三等奖(3名):
  中国春描中国画,宗存画境锦云钟。
  江苏阜宁 余彦成
  青釉盅飘青釉梦,情钟梦境净心清。
  陕西绥德 马向星
  清水泉生清水韵,情诠韵律绿瓯倾。
  河北清苑 陈双田
其他文献
六安茶指的是产于寿州盛唐,也就是今天安徽六安一带的茗茶,其中以“小蚬春”最为出名。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里,就出现了关于六安茶的记载。众所周知,我国名茶起源于贡茶,在唐代以前贡茶甚至不具备专门的茶名。所以将六安茶列为历史名茶,可谓是实至名归。  按理说这等上贡皇室的好茶,应该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家家户户争着买的抢手货。可偏偏荣华富贵的贾府里头,老太太史太君硬是不买它的账。这又是怎么
期刊
说起喝茶时装腔作势、特立独行,将各种故弄玄虚的行为包装成为“文化”和“风雅”,却也算是一门“祖传手艺”了。古时,就有许多“茶人先辈”为咱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为榜样。其实,细细究来,现如今咱们这些后辈们各种喝茶装蒜的本事,竟然大都是在拾古人牙慧。  诸位如若不信,请看本刊下边所举事例,看看是否能与身边那些喜好“故弄玄虚”的“茶人”朋友对上号?  吐蕃论茶  人物:常鲁公  唐代的李肇在《唐国史补》
期刊
一年前的今天,詹罗九先生在省城参加茶博会,倒在自己钟情一生一世的事业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纯粹、彻底、无私地把毕生精力和整个人生都献给了中华茶业。  先生驾鹤西去,转眼一年。与先生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些时刻、那些瞬间,与先生相见、相识、相谈、相交、相聚,许许多多场景画面,却历历在目;许许多多语短情长,仍记忆犹新。先生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让人感觉先生仿佛并没有远去,只是远行而未归。  少小
期刊
古老的坊巷,像是一段遗落的往事,在时光的洪流中若隐若现,仿佛看不见尽头。当一曲悠扬的乐声惹得潇潇雨下,当一茗芳醇的茶香带来直冲心脾的暖流,时间在这一刻定格,诗意与雅趣成了对那些遥远情愫的追忆。  “乐传坊间,茗香巷末”古琴雅集,这是随安会馆为佳士们奉上的端午丝竹雅宴。端午时,郎官巷,古乐和鸣,意蕴藏:素琴宁,洞箫扬,佳茗香醇,余味长。  夭色暗,华灯上。一阕词令和时令,诵起坊巷乐音声。  端午时的
期刊
大约1200多年前,有两位煎茶高手“PK了”一场,成为中唐时期重要的茶事件。这两位高手就是常伯熊和陆羽,而裁判员是御史大夫李季卿。他在宣慰江南时来到临淮县,当地人说常伯熊善茶,李季卿就立刻把他请来。这常伯熊,身穿黄衫,头戴纱帽,手持茶器,口通茶名,熟练流畅且动作优美。区分指点,令左右刮目。等到了江南,又有人向李季卿推荐陆羽。陆羽来的时候只穿着“野服”,随身带着茶具,操作程序和常伯熊的差不多,但是不
期刊
古往今来,艺术家与茶的遇见,总是诗意美好。“茶品至余韵,作画才能渐入佳境”。这是著名漆画艺术家沈克龙时常挂在嘴巴的一句话。沈克龙与漆与茶的遇见,流露着细腻而深邃的艺术家情怀,在喧嚣的都市,素朴安然。  “现代美学的回归与超越。”这是业界对于沈克龙作品的评价。他自幼学习书法,有着古代文人般的气质修为。他将艺术创作的矜贵与精神世界的脱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们呈现在自己的漆画作品里,创造出如诗如幻的
期刊
随着喝茶风潮的普及与茶文化的日渐推广,茶已经悄然进入年轻人的生活,并逐步成为他们生活一部分,许多年轻人都已成为茶行业的中坚力量,一波又一波属于青年的茶活动在全国各地轮番举行。  《少年中国说》云:“少年强者则国强。”如今,更是少年强则茶业兴的时代,那么在这些年轻茶人茶客们眼中,茶文化和茶道精神又将呈现怎么样的新面貌?本刊就此分别采访了几个“70后”、“80后”、“90”后等三个年龄层的爱茶人,他们
期刊
“云水洗心鸣好鸟,玉泉清耳漱长流,沉烟细细临黄卷,凝在香烟最上头。”  香,鼻息间的美妙,于无形中令人心旷神怡。人们对香气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尤为爱香,从屈原、李商隐到苏轼、朱熹,从《诗经》到《红楼梦》,抒写香的精彩咏叹流传于世。然而,香从只为衣冠芳馥走向极具艺术内涵的香道文化,历代文人着实功不可没。  所谓香道,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通过品香,给嗅觉一次享受。但也正是在
期刊
云南古树茶是人在草木间的千年守护,从地质板块移动到木兰科茶树完整标样成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树茶王国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茶树文明。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无法回避的,喝茶是一路往回喝的,无论是什么阶层的人,也不管以前喝什么茶的,喝着喝着就喝回到茶的祖宗那里去了,只要一喝上普洱茶就再也走不了了,从此就再也放不下了。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认祖归宗”现象。  今天我们不谈商业层面上的茶,也不谈技术层面上的茶,
期刊
2014年5月14日,漳平市举办2014年春季“水仙王子”、“水仙公主”茶王赛。经陈郁榕(原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站站长,著名的乌龙茶评茶师,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郭雅玲(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何孝延(福建省农业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处茶叶科科长)等专家鉴评,评出水仙王子、水仙公主茶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只,优质奖各6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