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地涌入,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比例逐渐加大,社会结构逐渐改变。这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除了生存和社会一体化的需要,这个新的社会群体也迫切需要接受教育。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的教育难题之一,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我校是杨浦区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学校,杨浦区是上海市的老工业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异常大,我校80%以上的学生是随迁子女,多数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这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进而带来的是他们入学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一、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
(一)观念落后
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合理。当他们的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时,大多数父母仍然会实行“棍棒”教育,只有少部分的家长会有耐心地教育孩子。
(二)有心无力
就所教班级而言,外省市户籍学生就有94%,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85%,只有大约二成的随迁子女学生是独生子女。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生养孩子多,生育两三个孩子是常态,更有的家庭超生,生育四个以上的子女。他们对孩子的养育只能停留在温饱问题上。这些务工人员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文盲、半文盲占一定比例。外来务工人员长年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更不用说辅导。
(三)沟通缺失
在越来越重视家校沟通的当下,一些家长通常不主动联系学校,认为送孩子上学接受义务教育就是一种教育,有些家长甚至不主动与老师进行家校的沟通交流,把学校当幼儿园,只要孩子有地方托管就行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给学校教育教学造成很大的难度。家长缺乏主动与学校的沟通和交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四)学习环境差
大部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住的是群租房,这些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一大家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小房间,导致学生在家学习的干扰很大。
(五)插班生困境
我校每年都会新转进一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根据他们的年龄插入相对应的年级。这些插班生来自五湖四海,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有个学生在老家时虚报年龄提早读书,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被迫留级后父母才重视起来,将孩子带到上海来一同生活,该生转入我班就读时,我发现他基础薄弱,连拼音都不认识。
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一)提升要点
1.建立良好家庭环境
俗语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心理倾向和性格也是不同的,这说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外来务工人员要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一起学习。
2.提高家庭教育素质
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意识形态、性格等,孩子会耳濡目染地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够经常鼓励孩子拥有多个兴趣爱好,让自己的子女能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多参加课外活动,多参与社会活动,这会从一定层面上降低外来务工子女的焦虑感,同时也可以减少他们的陌生感,从而快速地融入城市中。
3.转变教育方式
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尊重和理解他们。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父母不应该用暴力手段来恐吓孩子。在指导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应该使用科学方法,而不是不耐烦地告诉孩子结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做引导工作,尊重他的爱好和兴趣,努力为他创设一个自我發展的平台,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二)具体手段
1.增加阅读量,激发兴趣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籍,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达到鼓励学生阅读的目的,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此外,小学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学习、协作教学等阅读课程的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将课外阅读转移到课内阅读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主动养成预习、复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的发挥,而且对学生长久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这些学生是否能够快速积极地投入课堂活动之中,关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上课前,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并标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上课时,认真聆听,学习本堂课的语文阅读内容。然而,大多数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对预习和复习语文阅读并无意识,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阅读习惯。为了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必须进行充足的准备,多给学生留出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教师需要着重引导,让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阅读前为学生准备预习资料,要求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根据他们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预习阅读内容,并且还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课后学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总结和消化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应注意预习和复习内容的检查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3.因材施教,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补充自身的资源,多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把语文教学的特点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普遍弱于本地学生。如何提高他们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需要一线教师思考研究的。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随迁子女阅读理解力差,有识字量少、阅读量少的缘故,也有阅读技能的不足,把文章逐字逐句来阅读,不能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因为环境的闭塞、眼界的狭窄,随迁子女对很多文章中的人、事、物的理解是很浅显的,无法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融入想象力的培养,将文章中表达的情节和场景转换成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在实践中进行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随迁子女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感知,积极开展各种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此外,小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动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
4.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对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来说,由于人生地不熟,这样很容易导致他们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在学习上,他们也有很大的畏难情绪。面对这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情感的作用,绝不能歧视他们,不能让每一位学生掉队,要用爱心来呵护这些学生,努力激发其奋斗精神,塑造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学生都是有思想的,只有尊重他们,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信,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更是如此。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生活环境或许不好,他们的基础或许很差,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和城市孩子有一定的差异,对他们的心理更要多加关注。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尽量要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温柔,目光和善,语言方面也要亲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教师,也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愉悦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其次,要多用奖励手段,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肯定学生,对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肯定。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从开始的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到主动去学,这是一种很好的变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必能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综上所述,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因材施教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从自身的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雅婷.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42):240.
[2]陈雨歌.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教师,2018(4).
[3]韦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3).
作者简介:熊晓雯(1986—),女,汉族,江苏沭阳人,本科,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我校是杨浦区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学校,杨浦区是上海市的老工业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异常大,我校80%以上的学生是随迁子女,多数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这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进而带来的是他们入学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一、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
(一)观念落后
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合理。当他们的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时,大多数父母仍然会实行“棍棒”教育,只有少部分的家长会有耐心地教育孩子。
(二)有心无力
就所教班级而言,外省市户籍学生就有94%,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85%,只有大约二成的随迁子女学生是独生子女。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生养孩子多,生育两三个孩子是常态,更有的家庭超生,生育四个以上的子女。他们对孩子的养育只能停留在温饱问题上。这些务工人员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文盲、半文盲占一定比例。外来务工人员长年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更不用说辅导。
(三)沟通缺失
在越来越重视家校沟通的当下,一些家长通常不主动联系学校,认为送孩子上学接受义务教育就是一种教育,有些家长甚至不主动与老师进行家校的沟通交流,把学校当幼儿园,只要孩子有地方托管就行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给学校教育教学造成很大的难度。家长缺乏主动与学校的沟通和交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四)学习环境差
大部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住的是群租房,这些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一大家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小房间,导致学生在家学习的干扰很大。
(五)插班生困境
我校每年都会新转进一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根据他们的年龄插入相对应的年级。这些插班生来自五湖四海,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有个学生在老家时虚报年龄提早读书,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被迫留级后父母才重视起来,将孩子带到上海来一同生活,该生转入我班就读时,我发现他基础薄弱,连拼音都不认识。
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一)提升要点
1.建立良好家庭环境
俗语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心理倾向和性格也是不同的,这说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外来务工人员要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一起学习。
2.提高家庭教育素质
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意识形态、性格等,孩子会耳濡目染地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够经常鼓励孩子拥有多个兴趣爱好,让自己的子女能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多参加课外活动,多参与社会活动,这会从一定层面上降低外来务工子女的焦虑感,同时也可以减少他们的陌生感,从而快速地融入城市中。
3.转变教育方式
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尊重和理解他们。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父母不应该用暴力手段来恐吓孩子。在指导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应该使用科学方法,而不是不耐烦地告诉孩子结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做引导工作,尊重他的爱好和兴趣,努力为他创设一个自我發展的平台,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二)具体手段
1.增加阅读量,激发兴趣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籍,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达到鼓励学生阅读的目的,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此外,小学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学习、协作教学等阅读课程的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将课外阅读转移到课内阅读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主动养成预习、复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的发挥,而且对学生长久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这些学生是否能够快速积极地投入课堂活动之中,关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上课前,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并标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上课时,认真聆听,学习本堂课的语文阅读内容。然而,大多数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对预习和复习语文阅读并无意识,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阅读习惯。为了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必须进行充足的准备,多给学生留出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教师需要着重引导,让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阅读前为学生准备预习资料,要求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根据他们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预习阅读内容,并且还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课后学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总结和消化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应注意预习和复习内容的检查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3.因材施教,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补充自身的资源,多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把语文教学的特点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普遍弱于本地学生。如何提高他们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需要一线教师思考研究的。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随迁子女阅读理解力差,有识字量少、阅读量少的缘故,也有阅读技能的不足,把文章逐字逐句来阅读,不能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因为环境的闭塞、眼界的狭窄,随迁子女对很多文章中的人、事、物的理解是很浅显的,无法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融入想象力的培养,将文章中表达的情节和场景转换成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在实践中进行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随迁子女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感知,积极开展各种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此外,小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动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
4.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对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来说,由于人生地不熟,这样很容易导致他们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在学习上,他们也有很大的畏难情绪。面对这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情感的作用,绝不能歧视他们,不能让每一位学生掉队,要用爱心来呵护这些学生,努力激发其奋斗精神,塑造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学生都是有思想的,只有尊重他们,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信,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更是如此。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生活环境或许不好,他们的基础或许很差,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和城市孩子有一定的差异,对他们的心理更要多加关注。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尽量要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温柔,目光和善,语言方面也要亲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教师,也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愉悦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其次,要多用奖励手段,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肯定学生,对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肯定。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从开始的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到主动去学,这是一种很好的变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必能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综上所述,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因材施教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从自身的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雅婷.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42):240.
[2]陈雨歌.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教师,2018(4).
[3]韦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3).
作者简介:熊晓雯(1986—),女,汉族,江苏沭阳人,本科,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