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初三英语作业设计探究

来源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rn2021年1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五项管理的相关规定;2021年4月1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负担太重.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
其他文献
一、思辨倾向rn《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清旭、杨鑫辉(2001)也指出: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开展对思维的批判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高中英语课堂应重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培
期刊
心性化育不只是百年树人之计,更是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生生之根.荀况与朱熹两位启蒙思想家都对人的这一精神世界进行了热切的关注和深邃的思考,他们不仅对人的心性进行了学术定义,而且为人的心性培养和改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创造性地把人的心性化育与国家管理、群治信仰结合起来,描绘了不同的理想政治境界.二人心性范畴的定义、心性化育途径阐释及其学术目的,存在着差异和互补,这种不可回避的矛盾和统一性,恰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源.二人心性化育之学术成果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历代政治学的宝库.他们对化性起伪
《北齐书·文苑传序》载录了一份六十余人的文林馆待诏名单,该名单实据多道诏书剪辑拼合而成.据此考证,文林馆可分为两个阶段,颜之推《观我生赋》自称“专掌”待诏者以编撰《修文殿御览》之事属于前一阶段.该阶段待诏文士三十余人,包括监撰大臣、制定撰例的南方文士以及参与编书的中低层文士三个群体.“衣冠宰相”祖珽对文林馆的设立与运作起了重要作用,其整顿政务、革新政治的举措也使得这批中低层文士获得晋升,大量进入台省担任要职.待诏文林馆铺就了北齐末年的文学宦达之路,又塑造了文学胜流的身份认同,在后一阶段也依然为贵游所重.
伦理学与道德学不同,它是协调人伦关系的学问,而人伦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为利益关系.利益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人的活动实现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客观存在,它是伦理学的客观基础.从伦理学的视角看利益,其核心问题就是正确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共同体)利益的关系.这种调节不是简单要求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而是以利益正当性为标准,实施双向调节,这是伦理学的主要任务.利益关系的调节常有经济的、法律的、政治的、伦理的等方式,这些方式相比较而言,经济的方式注重利益的最大化,政治的方式注重利益之上的权力干预,法律的方式注重合法权
一、引言rn继浙江、山东之后,全国多个省份在今年实施了新高考,此举带给一线英语教师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该题型要求学生先阅读所给语言材料,再进行续写,最终形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6).
期刊
教育友爱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伦理规范.当下中国教育中友爱精神的严重缺失,正危及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师生身心健康,损害着教育根本价值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教育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冷漠和友爱精神的缺乏,有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原因.应当大力倡导和重建新时代教育友爱精神.中外伦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友爱思想,为我们深刻认识友爱在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教育友爱有其特定的道德规定性.教育友爱的伦理特征表现为:它是教育中的高尚之爱,要求教育活动的全体参与者和当事人把自己和他人同时当作目的,而不能仅仅当作
作为一个以文字谋生的人,我觉得中国的文人、文化人,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余英时先生所说的“不朽的焦虑”.我们年轻时都有梦想,其实都是把自己和很大的时空或历史做链接,至于这个链接在此后的人生中是否完成和实现,是另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到了现在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的年龄,那曾经的梦想又浮现出来了.就是余英时先生说的,到了这个时候,“不朽的焦虑”这种感受又起来了.
期刊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中办、国办,2019).这标志着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至此,劳动教育正式进入我国崭新的素质教育体系,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高考试题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既能凸显“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融合,有助于高校选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又能利用高考的反拨机制,引领教师在教
期刊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劳动论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劳动自由成为关注的焦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因劳动对资本的依附关系而出现劳动异化,资本基于既往的资本积累能够控制无产者的命运,表面的劳动自由遮蔽了劳动不自由,无产者不断生产和再生产自身的不幸福.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并向社会贡献智慧,劳动幸福需要通过劳动自由和劳动权利两个属性得到展现.因此,只有剔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彻底改变劳动不自由状态.劳动自由并非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劳动者在劳动纪律范围内享受的自由,并在
一、引言rn开发、设计、运用高质量的综合语用任务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根据我们长时间的课堂观察和分析,英语综合语用任务的设计质量并不理想,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更多地关注零散的知识与技能,忽视上位概念的挖掘,不利于知识的建构;(2)创设的情境与真实生活割裂,不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及迁移运用;(3)任务综合性不足,难度不具有挑战性,不利于高阶思维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