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学而导,乐学识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已成为教学难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规律培养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达到识字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识字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争着学。在课堂上营造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或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识字环境。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本课主要利用词串的形式进行识字,引导学生认识与春天有关的12个词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教学本课时正好是春天,我便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在寻找春天时,鼓励孩子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能直接找到原型的,便出示小卡片,让学生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进而认读词语;对于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则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读、理解。并设计如下情节:
  1.教师拿出春景图,让学生把相应小卡片举起来,并大声读一读,比比谁找得快、读得准。
  2.用课文中的词表现春天校园的美。
  学生兴趣极高,如:“我们的校园开满了桃花,真美啊!”“蜜蜂在校园里嗡嗡嗡地采蜜”……
  这样,在教师创设的春天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认字,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整个识字活动自然而然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和教师也不会把它当做一种精神负担。
  二、教给学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识字教学要重视交给学生“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的基础上,培养独立识字能力,为今后自学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1.图画识字法
  教师可以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帮助学生搭建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低年级课本中,配有大量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大量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加上教师引导,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课文自配的插图,教师还可以利用简笔画或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如“舟、竹、石、泉、川、燕”这些都是象形字,与实物相近。让学生模仿古人造字,画画“竹”的样子,说说“燕”的形态,想想古人怎样写“火”,融画、说、想于一体,不仅识记了字形,而且体会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和古人的聪明才智。这种识字方法,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象能力。
  2.儿歌识字法
  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讀儿歌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如“问”字,可以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碧”字,可以编成“王先生,白先生,坐在一块石头上。”如此一编,就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想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3.形声字识字法
  中国的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形声字,它们的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跑”这一动作是与脚有关的,所以是用足字旁,读音取其右边“ao”音,整个字就读“pǎo”,“泡”“炮”的理解与“跑”类似。在教学中如能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字的组合,就能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过目不忘。
  4.字谜识字法
  字谜本身就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利用字谜识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猜字谜、编字谜,既能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它的字义,同时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人在云上走——会”、“日月同辉——明”和“二人同行——从”等,其实学生猜谜语、编谜语的过程就是识字生字的过程。
  5.部件识字法
  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利用拆分或者组合的部件交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让学生给已学的“丁”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时,有的学生加上“目”字旁,组成“盯”;有的学生加上“钅”字旁,组成“钉”;有的学生加“火”字旁,组成“灯”……通过组字,一下子就让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深奥的学问,识字也可以如此有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6.故事识字法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汉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样既能达到识记生字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教“睛”字时,我编了这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不爱保护眼睛,总是喜欢在太阳下看书,他看呀看呀,结果双“目”都给晒“青”了,就成了近视眼。利用这个故事,学生就能牢牢地记住“眼睛”的“睛”是“目”字旁,既愉悦了学习氛围,又取得了良好效果。
  7.阅读识字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读的遍数多了,每个字、每句话就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一味说教代替指导学生朗读。要让学生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识字,真正唤起他们的朗读欲望,达到朗读目的,这样就使他们不但认识所学生字,还理解每个生字的含义。例如,我讲的一篇课文中有“渐渐地”这一词,这一词语有些难理解,就必须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出来。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说说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有学生就回答“渐渐地”,我接着问:“你能换个词来说说吗?”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渐渐”其实和“慢慢”意思相类似。我继续问:“那谁能用这个词来说句话呢?”孩子们就纷纷举手说句子。阅读识字法不但让孩子们理解了这个词,而且能够灵活运用了。因此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以慢慢培养学生阅读识字能力,这会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起到很大作用。
  三、组织游戏活动,提高识字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把字学好、记牢。在这里我推荐以下几种游戏活动:
  1.扑克游戏
  学生自制扑克牌形的生字卡片,同桌或小组之间边出牌边读出牌上生字的字音,再组词,看谁先把手中的扑克牌出完,谁就获胜。
  2.竞赛法
  竞赛类型可以分为: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等。如小组竞赛可以这样开展:每一组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一人一笔,看哪组写的字又好又快。在游戏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游戏,帮助学生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尽可能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3.带头饰表演
  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学生头上,让他们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加上动作进行表演。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他们对小动物的了解,帮助他们牢牢认识动物的名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实际出发,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识字原本就应该轻松、快乐、自在、不受束缚。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成长,真正体会到乐学识字。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探讨,从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作者通过讨论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让老师带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 方法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把探究性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天性,激发探究学习兴趣,锻炼学习自觉性和文化涵养,更好地全面发展学生。以下我结
摘 要: 近年来,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注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和谐民主、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互动,等等。本文阐述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改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教学是一种艺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不但能给教学工作者充分自由、创造、发挥的空间,还能给受教者创造培养技能、锻炼心志、塑造人格的氛围。
摘 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部分数量很多,种类很多,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重视程度及阅读教学部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融合却不到位,導致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知识的合理分配及课堂质量,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够完整,阅读教学部分与生活实践的融合性很差,那么如何深刻认识并且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与教学实践的互相搭配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提出了解决教学实
摘 要: “生本化”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实际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是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小学语文生本化课堂,可以尝试从语文训练生本化、教学内容生本化、学习方式生本化、拓展延伸生本化等方面多措并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本化 主体性 自主发现  教学是一门多才多艺的职业,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教学更多责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的绝大部分学校都开始对自身教育制度及课堂模式进行多种变革,教育界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课堂模式日益更新。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出现很多新式变化,这些新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比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在改革大潮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教学变革,而变革之后的课堂学生能否适应呢?他们在课堂上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他们在课堂上是否有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为此,语文课标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使之有效积累“量”的同时,有“质”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做到“四多”,即课外阅读内容多面、课外阅读方式多元、课外阅读方法多样、课外阅读评价多层。  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  1.阅读多方面作品。专看文学书是不好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告诫。然而,“专攻文学书”恰是一些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摘 要: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细节引领为关键,以习惯培养为抓手,齐抓共管,夯实学生的写字基础,提升学生的写字素养。  关键词: 写字素养 兴趣 习惯 素养  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练就汉字书写基本功,是孕育和发展中国人一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起点。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须要求。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良好的
当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上新课改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类型产生了影响,让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視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创新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使师生之间充分互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开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开展有效互动的要求  在小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写作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在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或者即便意识到其重要性,却因为缺少有效的指导方法而难以坚持。常见的是从课本中找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或者是填填空而已,忽视积累,更不能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传统作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几乎主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