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能及时找出他的困惑之处,从而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提问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还有利于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掌握了提问的艺术,就掌握了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随机性太强,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没有新意等,都在无形之中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里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传统的语文课,教师往往安排以下几个教学步骤:读课文—作者简介—正音解词—分析课文—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主角,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而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这课时,提了“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这样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的出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因此,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究,从而有效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问题必须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精心设计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动脑筋,如何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当时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其具有的乐观旷达胸襟就不难理解了。
  再次,问题的提出要有新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老问题学生会反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如讲《陌上桑》的侧面描写时就提到了古代的四大美女,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还有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设计问题“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很自然地就引出来了,而且便于学生理解。
  由此看来,课堂上富于艺术的提问,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的进程,提问就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如何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问”中长见识,“问”中出成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用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属于神经症的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对本病已有不少描述,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也出现一些错误的解释,如癔病的发生被认为与子宫游走有关,这当然是无根据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以下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弥漫性甲状
不少教师对语文阅读课的导入相当考究,但对作文教学中的导入似乎不怎么注意,好像作文教学大可不必如此讲究。我认为,且不说作文在考试中占的比重之高,单单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这一点就应该引起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相当的重视了。所以,平时关注和积累一些作文导入方面的内容,课堂上注重作文教学的导入技巧,将有助于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将我平时的一些做法求教于大家。    一、优秀习作导入    学生往往对开
用超声波处理利福霉素产生菌地中海诺卡氏菌所得的菌丝片断比石英砂处理所得菌丝片断的敏感性高。将超声波处理所得的菌丝片断,经UV诱变处理后,菌株分别经L—色氨酸、氯化铯
背景分析:常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又写作文.太痛苦了!写作文真的这么痛苦吗?思前想后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老师喜欢把自己的模式定位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现,让他缺乏了主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我们可以将文学看作是人的情绪情感的表现,其形式就是以诗词散文等等为载体的文学作品。而语文学习
将一阶导数高速脉冲极谱法运用于链霉素及其制剂的定量分析中,链霉素的峰电位为0.01V(Vs Ag/AgCl)。在200~700u/ml范围内,浓度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度为5.6×10~(-8)
在众多的教学问题中,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的背离现象较为突出。本文就此现象作简要的分析。    一、“背离”的概念    所谓“背离”,就是指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或是过程本身,非但不能促使目标的实现,反而对目标的实现造成负面的影响。这种“背离”让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到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影响了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背离现象的原因分析    1.高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为了使这个“半壁江山”更加靓丽多姿.更加富有生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改革与
赏识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得到赏识、尊重的渴望和需求。它的推广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潜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教师正确的赏识下,树立自信心,不断地去探索创新,超越自我呢?    一、赏识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优点,帮助其树立自信    成功需要自信。莎士比亚曾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平时教学中,我总会碰到一些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