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水阔知何处,情感趣味谋高效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暑期校本培训,但每次培训的效果相差悬殊。联系高效课堂建设,教师校本培训与有效教学有许多惊人的相似。
  今年暑期培训听校内李主任的讲座,几百人的会场鸦雀无声。教师们都沉浸在化用“菜花甜妈的‘送你葱’;宝善哥的‘搞笑版’;王勇平的‘我信了’”的故事之中……我以为这一切缘于“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因为李主任精彩有趣的讲授引起了教师们的兴趣,即便是酷热难耐的暑期培训,教师们也快乐地参与。其实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同样教学的课堂也应该追求让学生乐起来,追求高效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谓“情感趣味谋高效”也。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展现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过程的吸引力,使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那么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粗浅思考。
  一、追求具有温度的课堂
  李主任讲座的成功得益于他将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融入其中,让听众感到亲切而自愿去亲近。如果课堂中教者总是围绕教参、教辅书转,一副老夫子面容,即使讲课内容再深刻、透彻,学生也会身在云中不知处,毫无兴致。如果在有序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有温度,毫无疑问课堂效率就会提高了。引进生活活水的教学,课堂就有了温度,自然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求学生从身边选取鲜活的事例作为素材。发觉理论上的讲解效果甚微,特别是下午的作文课个别同学甚至梦周公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请一学生唱阿宝的“山丹丹花开”,同学们很奇怪,同时也来了精神……不知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我顺势给他们讲了阿宝之所以能在星光大道上夺得冠军,并不是他唱歌的专业技巧和舞台经验占多大优势,甚至他的演唱还有瑕疵,主要是他唱歌的内容和风格结合了当地的生活,并很用心地去唱歌,给人一种真实和淳朴之感。阿宝的歌唱如此,我们中学生的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篇好作文要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真诚去写,才能感动人。同学们被我的话语打动了,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意。
  温度靠教师营造,教师只有放下“尊严”的身份,与学生“平等”思考,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主动添柴,积极升温,课堂才能成为其乐融融的“学堂”。
  二、拥有情境朗读的“方塘”
  现代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能协调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愉快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自然成为情境教学创设的重中之重。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觉,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情境朗读就是充分运用了人的听觉原理,通过朗读音频来形成合理的刺激,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执教美文和古诗词时,总是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唤醒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在执教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文中“两位国文老师朗读诗歌的情状,在作者心中雕镂下深刻的印象”,笔者请同学们模仿“国文老师朗读时那种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的样子”去朗读,同学们顿时兴味盎然,那种专注朗读的样子,看得出他们进入了角色。教室里一片朗朗读书声,真是“朗读方塘一鉴开,师生情感共徘徊”。
  情境朗读不是比嗓门,不是矫情做秀,情境朗读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有时是教师示范,有时是学生交流;有时是整篇的完整欣赏,有时是精美语段的反复。只有精心设计,学生才能进入文本世界,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架构有机的拓展殿堂
  优质的阅读教学源于文本但不拘泥于文本,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学习过程智慧灵动。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句话: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需要点拨、开窍和拓展。而语文拓展教学正是适应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研究语文拓展教学能让学生产生探究学习的浓厚兴致,更好地理解文本,切实掌握文意,推进课堂教学活动取得高效。笔者在教学《往事依依》这篇课文中“读诗”片段时,发觉刚进初一的学生对某些诗句并不感兴趣,也不甚理解,课堂上沉默缄言者不少。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读诗的兴趣,我让他们重新联想所学的四季诗,看谁写得多,说得好。学生们的表现欲望很强,马上兴致就来了,大家七嘴八舌,煞有情怀地背出了很多诗句。渐渐理解了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进行拓展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智慧和创造火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课堂高效由此也成为现实。
  拓展延伸几乎成为语文课堂改革的时尚,拘泥文本固然低效,但无限拓展同样低效。“有机”拓展贵在源于文本,高于文本,富于机趣,着眼探究,拓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智慧,拓展之妙,存乎一“心”。
其他文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十课《诗四首》包括《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固有顺序逐首进行讲析,总觉形式单调,学生也常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我反复琢磨了这几首诗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整合,并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主动
最近,我听了本校一位老师教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可谓精深难懂,教师要在一节课内把文章上完,并且让学生读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赏析作品的写作特色,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堂公开课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说实在的,有时候我们的公开课大多是开给听课老师的,因为对于上课者来说,一堂课能否打动听课老师,关乎一堂课的成败。而听课的老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执教
听了很多语文公开课,常为教师天衣无缝的教学设计而赞叹,为教师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而折服,为教师无懈可击的教学语言而心醉。不错,有的语文课确实精彩,但总觉得精彩的是老师,显露的是教师的才华,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没有真正为学生着想,在课堂上没有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在笔者看来,那不是有效的语文课,那是教师的才艺展示课。课堂,是
科學技术是生成军事力量的重要因素,武器装备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科技进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曾说:“技术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谁能利用这一技术浪潮,谁就能够遥遥领先,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浪潮就会席卷而过,使其溺亡。”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深入运用的具体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群蓬勃发展为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声速
不足5周的时间,匆匆结束了《〈史记〉选读》的教学任务。对照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的要求,若有所失,似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客观而论,《〈史记〉选读》这本选修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但限于时间,迫于压力,疲于应付,我和学生都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高考这根指挥棒让我们放不开手脚,甚至让我们缺乏自信、急功近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学校要拆除旧的教学楼,建造新的教学楼。因为教室暂时不够用,学校决定让我们二年级搬到操场上新建的活动板房里上课。  出乎大家的意料,板房比原来的教室更加宽敞明亮,里面有崭新的黑板、两台新装的空调、四台电扇,还有六盏明亮的电灯。每天,张校长都会来看我们,他担心板房里面空气不好,就给我们送来了活性炭(tàn)和吊兰,用来净化空气;担心外面噪(zào)音太大、老师讲课我们听不清楚,就给我们送来了新的扩
语文伴随我们成长,然而,试问同学们:语文为何物?你对语文这门学科的了解有多少?可否用《木兰诗》中的两句话“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来概括?其实它能——  为你展现一道风景线  汉字的美,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气势如虹的奥运会开幕式上画卷轻转,久远深邃的活字印刷重现眼前。三个不同版本的“和”字不仅充分体现出汉字的魅力,而且诠释了中国人民创建和谐社会、期盼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大家了解麻将吗?那时的
关于苏东坡《赤壁赋》中情、景、理交融妙处的发微,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但是,笔者在教授《赤壁赋》的过程中,却发现另有几个细微之处似乎为大家遗漏,而这几处却最能见证作者的匠心独运、妙笔神思。谨补缀如下,权供方家教正:  1.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暑期校本培训,但每次培训的效果相差悬殊。联系高效课堂建设,教师校本培训与有效教学有许多惊人的相似。  今年暑期培训听校内李主任的讲座,几百人的会场鸦雀无声。教师们都沉浸在化用“菜花甜妈的‘送你葱’;宝善哥的‘搞笑版’;王勇平的‘我信了’”的故事之中……我以为这一切缘于“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因为李主任精彩有趣的讲授引起了教师们的兴趣,即便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暑期校本培训,但每次培训的效果相差悬殊。联系高效课堂建设,教师校本培训与有效教学有许多惊人的相似。  今年暑期培训听校内李主任的讲座,几百人的会场鸦雀无声。教师们都沉浸在化用“菜花甜妈的‘送你葱’;宝善哥的‘搞笑版’;王勇平的‘我信了’”的故事之中……我以为这一切缘于“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因为李主任精彩有趣的讲授引起了教师们的兴趣,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