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酶法制备杨梅汁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来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vi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荸荠杨梅为原料,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酶法制备杨梅汁工艺,并考察酶解对杨梅汁理化指标、活性成分、色差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优配比为果胶酶:纤维素酶质量比为3:1;杨梅汁酶法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4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0 min,该条件下杨梅出汁率为85.27%;酶解后杨梅汁色泽显著改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58.21%、67.80%、221.29%、209.83%.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生产的果汁具有明显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的总抗氧化能力.
其他文献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PLC-MS/MS)测定动物源食品中7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80%乙腈水(含0.2%甲酸)提取、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滤膜过滤后,采用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EC-C18(2.1 mm×100 mm,1.9 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多
以藤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藤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提取液、橙汁、白砂糖、柠檬酸添加量的配方;以浊度差为指标,研究混合增稠剂对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藤茶提取液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 min、茶水比1:100(g/mL);藤茶橙汁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藤茶提取液添加量60 mL/100 mL、橙汁添加量7.5 mL/100 mL、白砂糖添加量8 g/100 mL、柠檬酸添加量0.06 g/100 mL、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
发酵饮品中目标菌种的定量检测对其质量与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将发酵果汁中的嗜酸乳杆菌准确定量,采用现阶段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广泛运用的分子学方法——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测定.根据嗜酸乳杆菌基因保守区域的序列设计其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基因组纯化试剂盒提取纯化目标菌株的DNA为模板,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先对模拟样品实施检测并制作出标准曲线,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992,线性关系良好,可依此进行未知样品检测.最终检测出未知样品即发酵果汁中嗜酸乳杆菌的含量为2.27×108CFU/mL,并与平板计数结果基本一致.由
基于超声辅助提取法,优化紫大薯花青素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盐酸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料液比水平,再结合响应面分析,得到花青素提取最优工艺.结果表明,紫大薯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2(g/mL)、盐酸体积分数0.63%、超声时间19 min.在此条件下,花青素的提取量为93.62 mg/100 g,比未优化前花青素提取量有明显提升.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提取量较高,相比之前用时更少且更易于批量提取.
我国茶文化传承深远,依托于古典书籍及民间制茶习俗,茶的感官属性以丰富的民俗语言逐渐产生和沉淀.将中国古籍及民俗与现代感官评价技术结合,挖掘花茶评价术语并分析语义,依据干茶外形、干茶色泽、叶底外形、茶汤汤色、茶汤香气、茶汤滋味等分类整理,构建花茶风味轮,为茶叶感官评审术语国家标准修订提供数据参考.
以鹰嘴豆和绿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豆类发芽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2种豆在发芽1d后蛋白质含量降低,从发芽2d开始蛋白质含量升高.绿豆与鹰嘴豆的脂肪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呈下降的趋势,鹰嘴豆发芽7d后其脂肪含量与发芽前相比,降低了 21.28%,绿豆比发芽前降低了 32.18%.鹰嘴豆发芽1d后,其还原糖含量由1.34 g/100g增加至1.45 g/100g,绿豆的还原糖含量在发芽第2天时最大为0.82 g/100g,2种豆类发芽2d后,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其还原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鹰嘴豆和绿豆发芽后维C
研究了蒸、烤、烙、炸4种烹饪方式对小麦粉发酵面食中的钙离子、氨基酸的差异.结果表明,烤的烹饪方式得到的小麦发酵面食营养价值损失最少.通过对4种烹饪方式下的面制食品采用质构分析和感官品评,发现蒸和烤的2种小麦粉发酵面食评分较高.通过模拟体外胃环境测定小麦发酵面食中淀粉的水解率,发现蒸和烙2种烹饪方式的淀粉水解率相似,炸和烤的2种烹饪方式的淀粉水解率相似.总之,淀粉水解率的大小依次为蒸>烙>烤>炸,同时4种烹饪方式对淀粉的损失程度都差不多.
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在已有膳食纤维研究结果中显示,玉米皮中膳食纤维含量高、纤维结构好,是较好的膳食纤维来源.目前,国内外对玉米皮膳食纤维的研究多集中于制备工艺和理化特性的研究,鲜见对其降血脂作用机制深入研究的报道.综述了玉米皮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利于玉米皮膳食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为临床工作者指导高脂血症患者膳食治疗提供参考.
壳聚糖涂膜技术被证明在水果保鲜上效果显著.但现有的文献对其在不同水果保鲜上的具体应用缺乏梳理和归纳.系统总结了壳聚糖涂膜保鲜的机理,并对其在不同水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壳聚糖涂膜在相似水果保鲜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该文以稻谷加工中第3、4道碾白产生的粗粉及抛光产生的细粉为研究对象,通过粉质拉伸等试验确定粗、细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得出粗粉和细粉复配的最佳添加量.研究结果表明:粗粉添加量控制在10%~20%,细粉添加量控制在10%以内,对面团的粉质拉伸特性影响不显著或最小,复配比例粗粉15%、细粉5%时为最佳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