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古诗 巧识生字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sc2Xid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入学之初的学生既有学习古诗的热情,又能达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并在恰当的时机触发学生的想象,丰富他们学习古诗的体验。同时,还要注重利用古诗语境,采取多种方式教学生字新词。笔者将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池》的教学,具体阐述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一、巧创故事情境——“带入”激活思维
  《小池》编排在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在它之前还有一首关于池塘的古诗《池上》。《小池》虽成功地勾勒出生机盎然的小池风物图,但相较于《池上》的童真童趣、可爱可亲,受欢迎程度显然不够。因为《小池》描写的是“景”,对于六七岁的学生来说,他们更乐意亲近的是“事”。如何搭建一条由“景”通向“事”的桥梁,稍加设计便可实现。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
  生:喜欢!
  师:有一年,宋朝的诗人杨万里到常州做官,一有空便爬爬山,到郊外散步,或者去河里划船,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这个小池边,立刻就被小池吸引住了,在这里待了好久呢!(贴图于黑板)你看,这里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真美呀!我们跟着杨万里去仔细看看吧!
  课初,笔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开启了一个故事,巧妙地将学习古诗的任务转化为跟随诗人去郊游。因为学生喜欢与自身生活作类比,这样让他们此刻的体验与平时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勾连,因此,学生的眼和心都被这幅传递诗意的图画以及背后蕴藏的故事所吸引。
  当然,这个“开始”只是创设故事情境的第一步,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故事也在发展——
  “嘘,站在小池边,我们仔细听听,这么小的泉眼,冒出一股细细的流水,你能听到声音吗?”
  “这些树紧紧靠着小池,它们在干什么呢?”
  “这么美的小池,不仅把我们吸引住了,还引来了几只可爱的小精灵。看,谁来了?”
  “蜻蜓就是这样轻轻地立在了荷叶尖尖的角上,好像在说什么悄悄话,让我们再走近一点听听,在说什么呢?”
  “在这个晴朗的夏日,杨万里被小池深深吸引,一直都舍不得离开,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把小池永远地留在了心里。我们一起来读诗吧!”
  故事情境的创设有始有终,使学生不仅是课桌前的学习者,还化身为几百年前来到小池边游玩的故人,自觉地调动所有的思维与情感,全身心感受和体验。
  二、妙借古诗语境——识字学词路径明
  低年级的教材内容,无论是童话寓言,还是儿歌韵文,都承载着一个重要的任务——为学生提供识字的汉语环境,古诗也不例外。但我们很少看到在学习古诗的课堂上,教师借助古诗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回想一下,教师是不是把更多的力气用在了教朗读和教诗意(包括重点字义)上,而需要学习的汉字则利用课初或课末集中解决呢?当然,集中识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在这里并没有全盘否定的意思。只不过,有些汉字如果能结合所在的诗句,在古诗的意境中,采用学生喜欢并受用的方式来教学,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会更好。基于以上认识,古诗《小池》的字词教学呈现了以下特征:
  1.追本溯源,使记忆更形象
  师:来到小池边,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清清的泉水——(出示字卡“泉”)我们来开火车读。
  师:(出示
其他文献
“阅读链接”栏目是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课后习题后安排的阅读材料,属于助学系统的一部分,但只出现在有限的篇目中。梳理这些“阅读链接”,可以看出编者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它们来进行比较异同、建立联系、深化理解等。如果教师借鉴这样的范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建构阅读链接,则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并有机融入阅读教学的进程中,能够及时让学生获取一些必要的阅读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领悟和把握,同
诗歌语言优美凝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是人类文学艺术中最精妙的一种。充满童真的童诗,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诗歌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依托,也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因此,儿童诗很适合低龄儿童学习,它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能让儿童在诗歌中感悟精神世界的美。  
“反复”是童话故事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词语的重叠、句式的反复和段式的重复。在童话教学中,教师从“反复”这一语言特质出发进行教学,可以让童话教学更加精彩。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紧扣“反复”,读出趣味性  童话故事中有许多反复的语言,趣味性较强,是让学生亲近童话、走进童话的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对文本中反复语言的朗读指导入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文】  《小学生群文读本》(蒋军晶著)三年级  【主题的选择】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歌的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来增强艺术效果。本案例以“体会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习作教学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和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小学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作文,既是低年级说话写话基础上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习作篇章训练的储备,因而中年级习作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好习作尤为重要。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纳习作,写好作文呢?下面我就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统编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比重,从古风、民歌到律诗、绝句,从先秦散文到明清小说,内容涉及较为广泛。如何优化古诗文教学,实现统编本教材的编撰目的,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应该原汁原味、返璞歸真。  一、在形式上要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进行探索和实践,在补充和延伸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课标在“教学建议”一栏中提出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下册开始也相应地编写了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
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将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从而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深深感受到不期而遇的深度学习带来的魅力。  上课伊始,我出示古诗题目和作者,问:“你们从古诗的题
【设计理念】  《守株待兔》(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文言文,统编本教材对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定位是“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学生是熟悉的,用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感到好奇,阅读小古文的兴趣会被自然地激发。本设计凸显一个“趣”字,通过“猜字激趣”“趣读古文”“趣解悟理”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小古文学习之趣,进而爱上小古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
语文课程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门既要常“挂”嘴上,又要常“落”笔上的语言艺术课程。叶圣陶说:“文学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最佳方法首推阅读。”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生该具有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也就是细读,根据文本和教学要求的不同,选择读的方式也不同,但是两种读法都是教学中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观摩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