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古诗教学中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不仅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主要通过对古诗背景的介绍,文言词句的讲解,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置身其中体味作者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一、二、四句的“高”、“绦”、“刀”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古诗的节奏五言诗与七言诗也截然不同,五言诗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七言诗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一片/日边/来。”节奏划分各具特色,古诗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前两句,概括全景:香炉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紫气蒸腾,烟云缭绕,宛若仙境,一条瀑布从高高的山上飞流直下,好戏条大河垂挂在山前。一个“生”字把冉冉上升的烟写活了;一个“挂”字把瀑布写得惟妙惟肖,充满生机勃勃。整首诗写得气势磅礴,自然流畅,读起来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古诗的语言美,也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现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等,显示出古代诗人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动手通过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他们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通过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告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全诗生动的描写了春天的美景。前两句描写了自然的大环境:春天阳光明媚,江山如画。春风送来阵阵花草的芳香。短短的两句诗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纯的美好。第三句写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的燕子,强调“动”;第四句写在暖暖的沙滩上睡觉的鸳鸯,强调“静”。就这样,一动一静,相印成趣,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 别。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性。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画面美呢?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幻灯、绘画等辅助手段。有些诗,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课件演示,能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教学《咏鹅》诗时,我先出示一副鹅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看到的鹅的样子,然后再学习古诗,学生能够以自己描述的情景为依据展开想象,进而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之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鹅的画面,很容易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画面美。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绘的一副风雨过后春天早晨的绚丽春色。教学时我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由于昨晚下过一阵春雨,醒来后,睁开朦胧的双眼,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些什么呢?学生会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三、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概括起来,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正如清代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所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刻意追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并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使他们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这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富于感情,切忌无动于衷的一般讲解。二、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白花成蜜后,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诗人表面上是对蜜蜂这种小昆虫一生的描写和思考,实际是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慨。诗人用夸张手法写蜜蜂为了才华酿蜜,有时飞到平地,有时飞到山顶,仿佛占尽风光。可是诗人的一句反问,使这种夸耀和风光彻底破灭:采得白花,酿成蜂蜜,到底是为谁辛苦呢?用一句愤激之语来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他们辛辛苦苦劳动创造的成果都被统治者剥削去了,自己反倒缺衣少食。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四、通过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诗人表达哲理与哲学家阐述哲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用图画和形象说话,一个用逻辑上的论证,而另一个则用图画罢了。”古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让人受到激励。或使人受到启发,因而诗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品味古诗的哲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是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如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劝戒世人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教师在教这首诗时,不但要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感情,还要体会诗中情理交融的哲理美。第二是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庐山千姿百态,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的不同风貌,又要引导学生理解蕴含于景色描写之中的“只有高瞻远瞩,才能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的深刻哲理。第三是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相融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中华古诗词具有很久远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他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情操。而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感悟美,而且还将通过美的事物和形象;美的哲理去感染学生,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以达到今后创造美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质的高低与阅读面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最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因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曾对去年任教的初二年级两个
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教学中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应用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死板公式”(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新学年伊始,学校安排我到男生云集的建筑班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难的是还要与财会班一决高下,参与高考竞争。上第一堂课,教室里一团乌烟瘴气:架着二郎腿、嚼着口香糖,眼神乜
摘要: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全国积极投入到支援玉树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在此过程中,对于玉树州红旗小学的灾后重建项目的投入力度极大,我亦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现结合自己在该项活动中的经历将此项目的重建工作予以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玉树州红旗小学,灾后重建,工作  一、概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总人口为
发展市场经济与调整新闻价值取向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永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实践,正在呼唤新闻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些过去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新
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揭示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理学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摘要:我军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首先要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其次要加强信息安全普法教育,最后要加大信息安全执法力度。  关键词:信息安全;法律;保护    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是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所面临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单靠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来保障信息安全难以完全满足新形势下我军开展各项工作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要用法律的手段来加强信息安全保护,为我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和
现行初中政治教材,引用了大量的案例,虽然其中一部分是作为举例用的,但是不乏作为案例教学的好案例。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此笔者就案例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1. 精选案例。“案例教学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教师应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具体而生动的资料。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完善,市场经济也随之逐渐成熟,卧龙保护区的财务预算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产生于保护区的财务管理方面,由于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
电子技术是职业学校电类专业中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电子专业知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基础。但由于专业术语抽象、内容枯燥、基本概念多,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学生感到难学、难懂,甚至出现畏惧弃学的心理。而且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背”知识点,考试“考”知识点,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