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之心 探究之意 观赏之乐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j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立意
  唐代王维曾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课堂教学亦然!“黄金分割”究其本质,即为有别于线段中点分割的又一种线段分割. 线段的中点分割是学生进入中学后不久就已经认识,并从本质属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那么黄金分割又有何独特的、别致的、神奇的“景观”呢?研究的方式、方法与中点分割又有何借鉴之处呢?
  “站在系统的高度,纳入知识的长河”,这是笔者对这节课的教学最初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主张.而培植学生始终拥有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之心,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之意,对宇宙万物的观赏之乐,是我对整节课教学坚定不移的教学立意.
  二、教学行程
  1. 好奇之心——浓郁的兴趣与问题的意识
  教师:我们曾经在七年级学习和研究了线段的中点,中点展现了一种均衡、对称、和谐之美.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找到一条线段的中点呢?
  学生1:对折. 学生2:刻度尺度量. 学生3:尺规作图.
  教师:用一副磨损了刻度的三角板,辅以推平行线法,也可以找到线段的中点;甚至只用一副圆规,都能作出线段的中点.不过,这些不是今天这节课的主题,今天想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新的线段的分割——黄金分割.(板书课题)
  教师:这种分割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分割呢?你们请看(如图1):如果点P将线段AB分割成两条线段AP(较长)和PB(较短),恰好能使■=■,那么就称线段AB被点P黄金分割,点P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线段AP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以上两种分割有何区别呢?
  学生4:线段的中点分割是分得的线段相等,而黄金分割是分得的线段成比例.
  教师:观察、归纳得很好!我想问问同学们,关于黄金分割,你们特别想了解一些什么呢?
  学生们沉吟、思考、交互窃议……
  学生5:我想知道黄金分割有什么用.
  学生6:我想了解怎么找到黄金分割点. 找中点的各种方法在这里是不是都可行?
  学生7:有什么办法可以计算出黄金比等于多少?
  学生8:凭什么取“黄金”这么“伟大”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十分有意义、有价值!老师像你们这般年纪初次接触黄金分割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想法,更有十二分的好奇心.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个问题,更深入地走进黄金分割.(但是,从哪一个问题着手解决比较科学合理呢?学生们再次进入思考状态……终于达成共识. 要先算出黄金比!)
  【教学思考】新事物总是会让人充满好奇之心,尤其是对于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黄金分割”概念定义的本身,探索意义并不重大,重要的是由此接踵而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这一行程中彰显的数学的思维方式.黄金分割与中点分割在研究方法上可谓一脉相承,这就使得“站在系统的高度,纳入知识的长河”的教学主张成为可能并得以实现.浓郁的兴趣与问题的意识弥足珍贵.
  2.探究之意——科学的态度与理性的精神
  教师:如图1,若■=■,求■的值.
  学生们安静地独立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教师密切地巡视、观察,撷取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并选择三位有代表性思想的同学上黑板板演他们的解题过程.
  学生9:设AP=x,PB=y,则■=■. (但是,出现困顿,几乎无以为继.)
  学生10:设AP=1,PB=x,则■=■,于是,x2 x-1=0,得到x=■≈0.618.
  学生11:设AB=1,PB=x,则■=■…
  教师:很多同学都想到应用代数方程的思想来解决此问题,这个切入口合理、科学,值得称道.但是我们也发现,以上展示的各种方法,其实是各有千秋并且有良莠之分的.现在,我们需要从数学理性的角度来领略、品味和剖析.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上三种方法中对于最终要求的黄金比,分别与假设中的未知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12:第一种方法黄金比为■;第二种方法黄金比为x;第三种方法黄金比为■(或者1-x).
  教师:如此看来,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需要从以上方程中分别求得■,x,■(或者1-x)的值才是.显然第二种方法更让我们可以简捷、明快地得到答案,因为黄金比就是假设的未知数x.而第一、二种方法,都有一个“拐弯抹角”的过程.尤其是第一种方法,在求解的过程中,最好将■看成一个整体,将方程变形为一个关于■的二次方程. (教师略作板演)看来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适切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态度.那么是否还有同样便捷的方法呢?
  学生13:假设AB=1,AP=x,得到■=■,此时的未知数x也为黄金比.
  教师:真不错!基于以上的分析、思考与计算,我们得到了黄金比为■≈0.618.
  现在,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了,你们认为是哪一个问题呢?
  学生们:找黄金分割点.
  教师:回顾中点的找寻,折、度量、尺规……各种方法在此都可行吗?哪一种方法马上可以成功呢?
  学生14:我觉得用度量法可以马上找到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比方说线段AB长为1,就量出AP长为0.618;AB为2,就量出AP长为1.236……总之,AP的长为0.618AB.
  教师板书呈现:∵■=■≈0.618.∴AP=■AB≈0.618,从点B出发度量BP=
  0.618AB可以吗?
  学生们:(恍然)噢!可以的,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两个.
  教师:同学们,我建议让我们继续深入下去思考,如何用尺规做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学生们饶有兴味地再一次进入研究状态.直尺圆规双管齐下,手脑并用不得要领,显然不能一蹴而就.略待片刻后,教师缓缓的声音轻轻地提示:关键是作出■!……终于,一个、两个、三个……成功者愈来愈多,教师选择三位有代表性思想的同学上黑板呈现他们的作图过程,并一一阐述他们的作图依据.   学生15:不妨假设AB=2,那么只要作出AP=■-1即可.作CB⊥AB于点B,使CB=■AB,连结AC,截CD=CB,再截AP=AD,则点P即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
  学生16:作CB⊥AB于点B,使CB=2AB,连结AC,截CD=AB,则AD=(■-1)AB,作AD的中垂线,垂足为E,截AP=AE,则点P即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图3).
  学生17:作CB⊥AB于点B,使CB=2AB,连结AC,作AC的中垂线,垂足为D,作AB的中垂线,垂足为E,截DF=AE,再截AP=AF,则点P即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图4).
  教师:让我们为他们的聪颖和智慧喝彩、鼓掌!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如何用“折”的方法找到黄金分割点呢?
  学生们兴致盎然,翘首以待.教师出示两个以“折”找黄金分割点的方法,以师生共同分享、研判、求真……折1即时解决,折2留待课后同学们继续研究.
  折1:如图5,用纸折出黄金分割点:裁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先折出BC的中点E,再折出线段AE,然后通过折叠使EB落到线段EA上,折出点B的新位置B′,因而EB′=EB. 类似地,在AB上折出点B″使AB″=AB′. 这时B″就是AB的黄金分割点.
  折2:如图6,第一步:先将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得到折痕EF;第二步:折出矩形BCFE的对角线BF;第三步:将AB边折到BF上,得到折痕BG,点G为线段AD的黄金分割点(AG>DG).
  【教学思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黄金比的求解,宏观上在于建立代数方程模型,此为问题解决之关键所在;微观上要思辨地找寻适切的未知数假设手段.质疑、辨析、归纳的过程,正是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渠道.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才能逐步经历、体验、感悟、内化数学思想与方法.
  3. 观赏之乐——神奇的景观与无限的遐想
  教师: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都有许多神奇的景观.
  师生共同欣赏神奇的0.618!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维纳斯女神;脚穿足尖鞋的芭蕾舞演员. 黄金分割在音乐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很多科学实验中,选取方案常用一种0.618法,即优选法……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在这种分割状态下存在一种和谐之美.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正式将此称为黄金分割,并一直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几何比率.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分割,发现了一种新的比值,感受了一种新的数学之美.但是有更多的关于黄金分割的研究值得大家深入其中.同时,伴随着中点分割以及黄金分割,还有其他许多的分割与比值值得我们关注,比方说1∶■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比……
  最后想要和同学们说的一句话是:比黄金更贵重的是——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之心、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之意、对宇宙万物的观赏之乐.
  【教学思考】数学家王元先生说:什么是好的数学?评价数学的标准是什么?“数学的评价标准和艺术一样,主要是美学标准,美学对物理科学也很重要,但对数学,它是第一标准.”
  黄金分割何以冠之如此“恢弘”之称谓,是学生们在最初的教学时段提出的一个极好的问题.其源之于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反思
  1. 关注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有关于“黄金比”的阅读材料,学生们曾经从欣赏的角度对此有所了解.浙教版九年级教材再次进入此知识范畴,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专门设置一节课“黄金分割”.如果说小学教学着重于视觉、直观、描述、欣赏的层面,那么如今中学教学理应从系统、逻辑、理性、研究的层面,给予学生们从认知视角、研究方法、思维高度等诸方面以数学的、科学的感受与体察.
  仔细研读教材,“黄金分割”这一节课内容丰厚且脉络清晰,学生们将历经一个完整的认知、研究过程:何为黄金分割?黄金比为几何?如何作出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有何之用?研究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更是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培植、渗透、内化的过程.类比中点分割迁移黄金分割;运用代数思想建立方程模型;思辨优化方案实现哲学思考;交融手脑并用达成问题解决. 而且将线段的分割,以及平面图形(三角形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等)的分割、空间图形的分割,纳入到知识系统长河中去,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撒下希望的种子.
  2. 关注学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因此进行教学.
  学生们在七年级已经有线段中点分割的研究经验. 黄金分割的研究与之一脉相承但又更具挑战、更富魅力.概念的内涵昭示:前者是分割所得的线段相等,后者是分割所得的线段成比例;进一步量化的研究揭示:前者分割所得线段之比为1,后者分割所得线段的之比为著名的0.618;分割点的找寻过程发现:两者都可以尝试用“量”、“作”、“折”等方法得到.类比、对照、实践、归纳的结果,引发学生们自动建构分割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
  除此以外,学生潜在的运用代数思想建立方程模型的能力,学生储备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能力,学生内存的尺规作图以及以往的诸多经验等,都是黄金分割研究的保障和支撑.更有意义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对以往知识的一次综合性检审与验收.
  值得关注的是,于学生们而言,无论黄金比的求得,还是黄金分割点的找到,都是学生们在独立思考、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并共享,比之由教师展示、传授、教导,那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这与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交相印证.
  3. 关注教学
  顺应学生们的思维走向、追求自然本真的教学氛围,是一种美好愉悦的境界.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境地:师生共同进入一种忘我的痴迷状态,沉浸于数学本体的领略与探索之中,数学问题犹如强大的磁石吸引着每一个人,人人均为数学学习和研究的同志者和合作者.
  由中点分割引出黄金分割,教学从问题“关于黄金分割你想知道些什么”开始启航,循着学生们的需求与愿望开展、组织教学,并在逐个问题解决的行进过程中,不断倾听——方法的多样性,不断思辨——方案的优质性,不断尝试——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合作交流是因为同伴互助、集思广益的需要;独立思考是缘于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等诸多良好品德养成的必须.唯有适切的,才是合理的;唯有自然的,才是真正永恒的.
  为人师者须得明白,“黄金分割”只是一个载体而已,我们依托“黄金分割”这个平台,向同学们传输的是一种图形研究的方式方法,一种问题解决的理性思维,一种滋养、一种培植、一种升华.事实上,让孩子们尝试着用研究线段分割的思路去研究平面图形的分割和立体图形的分割,或者涉足更多的知识领域,那正是我们的期望、我们的理想和我们的教学根本宗旨!
其他文献
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为写作能直观、有效地反应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客观地展示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针对高三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笔者从分析往年高考阅卷情况入手,发现考生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切实提高高三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阅卷反馈   浙江省自2009年开始新课改
心理健康教育常常被有些人认为仅仅是心理不健康的人才需要的,也就是说,认为只有那些疯疯癫癫、精神不正常的或有一些不被常人所理解的言行的人才需要。有些人即使自己心情不愉快、内心痛苦或烦躁不安,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效率和言行举止,也不愿接受心理帮助。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作为心理现象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心理现象。心理健康
写作是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但写作能力的培养难度最大,往往是“投入多,成效低”。当前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学生写作训练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五花八门,有些学生习作中的中国式英语,全然不顾英语的语言习惯与语法规则。这与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与检测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是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
我周围,依然是漆黑一片的夜,这时,门“吱”的一声被推開了。溜进屋的一丝光亮照在一双穿着睡裤的细腿上。有人正在鸭绒被下小心地摸索,接着一只小手悄悄伸了过来。  “爸爸,”一声低唤似从远处传来,“爸爸,您醒了吗?”  “不知道。”我睡意蒙眬地咕哝着。不过,我还是感到了夜色在渐渐消融。黑黑的夜。有时,心中会腾起一阵对未来的忧虑。  “爸爸,您是我的朋友,对吗?”  “那还用说!”我打着呵欠,感到既快乐又
一、 引言  浙江省英语高考书面表达试题的难度值近年一直处于0.42至0.51之间,在得分低的年份,学生的平均得分只有12分左右,在得分高的年份也只有15分左右,学生在该题的失分率极高。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还很薄弱,教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学生来说书面表达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教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进行有效的指导很有必要。  二、 历年试题回顾  给学生的书面表达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中存在诸多结论性的语句或观点,这些知识点一般都会引起师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涵与外延又常常被忽略,加之教师解读不够到位,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形成。  关键词:历史教材;隐性资源;核心素养  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既是教师教、学生学的
2012年修订的《英语(新目标)》按照“话题—结构—功能—任务”的框架来安排教学内容,每单元的第二课时为该单元的语法内容。语法教学只有在遵循新课程标准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并考虑学生本身的前提下,把握语法教学的本质,同时把语法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法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
前不久,笔者带着憧憬和向往的心情,听了一节由实验中学优秀教师展示的市级公开课,希望能从中得到启发,解开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死结——如何让课堂更加开放、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处理等。实验中学是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代表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水准,听后的感受是:喜出望外又扼腕叹息。    一、课堂结构    这是一节《生活与哲学》复习课,内容涉及第一至第五课。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五个环节—
摘 要:跨学科教学是跨界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多学科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通过对“跨学科思维下的理化问题分析”教学片段的分析,阐述了如何以“问题引导式”的跨學科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养成学生跨学科素养,并对目前的跨界课堂教学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跨界课堂;跨学科教学;跨学科素养;教学分析一、跨界课堂和跨学科教学  跨界课堂,主要是体现在学科的跨
摘 要:数学学习要以数学问题为载体.杭州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几何问题,源于课本,取材于数学经典,图形简洁,表述明晰,体现了命题者对数学韵味和育人情懷的兼顾,也启发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开发数学历史,助力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批判思维.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形结合;数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