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学校内的各种课程及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当前校本课程研究的一个亮点,而学校文化在课程整合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开发与整合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资源,可以使现有课程结构更加均衡,获得较强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同时,再创造性地实施整合后的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进,其各种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学校文化 课程资源 课程整合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那么,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又是什么呢?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观?是“交往、互动、发展”的新教学观?还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评价观?如果说,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个支点,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科学的学业评价?如何用这个支点来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的持续的终身发展?如何用这个支点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面对并探索的课题。近两年来,通过调查、剖析并结合学业评价实施建议,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聚焦——学业评价改革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重建
  “学业评价”,即学校、教师,包括学生自己,以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为核心,兼顾动机、兴趣、特长、方法、习惯等,在作业、考试、考查等方面所进行的学业判断。简而言之,就是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及达到目标的程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我们评价学生时,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于教师,学业评价改革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重建。学业评价应体现以下几点:
  1. 促进学生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的功能转化;
  2. 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全面性;
  3.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探寻——“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而,评价工作不能只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而应使之全程化,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1.改革评价内容,张扬孩子个性
  我们应变单纯的知识评价为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于一体的全面评价。如语文学科分写字、听力、课外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课外实践等方面进行评定。语文笔试卷增加了分值,语基、作文都是100分,提高作文分值,目的是希望强化教师和学生写好作文的意识。
  数学有专项的口算、听算、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检测;英语有口语、听力、笔试等方面的检测,对于一些小学科的学业评价旨在培养兴趣、陶冶性情。这些老师所教班级比较多,学科涵盖的可评价的项目也比较多。改革评价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长项,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
  2.改革评价形式,给孩子一份喜悦
  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可以量化的部分,我们就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采用情境测验、行动描述、课堂激励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多一份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增加口语测试。口语表达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完整的表达就意味着经过一次全面的思维活动,流畅的表达就说明具有较好的逻辑性思维。对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我们增加了口语测试。如语文口语测试,一年级才入学不到两个月时主要测试读单音节词、双音节词、韵文;二年级着重是看图说话,介绍自己最近读的课外书。
  增加听力测试。听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认知程度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听力在很多测试中也仍然处于“缺席”状态。评价的缺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忽视了对听力的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我们在语文和数学测试中都增加测试听力方面的笔试题。通过电脑播放听力材料,学生听,然后按题目要求作答。
  增加操作测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操作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增加操作测试来评价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數学活动经验。
  增加课外实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季节变化,开发了校园“六节”系列主题活动:清明踏青节,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自然;五月科技节,让学生大胆想象、勇敢探索;六月艺术节,让学生德艺才情全面发展;十月读书节,让学生广泛阅读、品茗书香;冬季体育节,让学生身强体壮、充满活力;圣诞英语节,让学生努力实践、活学活用。
  3. 改革评价主体,让孩子多一份肯定
  学生自评。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理智、情感与行为相统一的互动过程。
  小组互评。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小组内部成员对同伴的合作能力、完成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
  家长助评。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了解得较少,对学生在家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等可以请家长协助评定。
  教师总评。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可以让孩子多得到一份肯定,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
  4.改革评价的呈现形式,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
  单一的量化评定把学生发展的丰富性、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了,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我们尝试着用以下评价方法,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評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及其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其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自我介绍、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最理想的一次单元测试、一个有趣的小制作、满意的小报、自画像、优秀日记、教师和家长的话语等等。
  开辟班级展示台。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就像班级展示台,上面贴满了学生自己的“得意之作”,有书法、绘画、手抄报、优秀习作……一幅幅作品虽然稚嫩,但展示的是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呈现了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 班级展示台,是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空间。班级展示台,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进步。
  撰写学习评价语。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评定中,除了打上等第、对优秀作业加上几颗“智慧星”外,还经常写上一两句评语。既有激情飞扬的褒奖,也有充满希望的鼓励,更有满怀信心的等待……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
  以上大致谈了我们学校学业评价改革的一些做法,不难发现,我们的学业评价从重知识考查走向重能力考查,从单项能力测定走向综合能力考查,从无语境测评走向在情境中考查,内容从重掌握走向重运用,思维从重结果到重过程和质量,形式从封闭走向多元、自主、人文……
  三、成效——学生变了,课堂教学变了,教师变了
  几年来,我校坚持学业评价改革的活动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成效——“变”。
  学生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学会了同伴互助,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他人。
  课堂教学变了。在课堂上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权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教师变了。教师逐步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智力观、教育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师努力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把学习和反思作为生存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少了些“自话自说”,多了些“百家争鸣”。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学业评价改革的路是无穷尽的,我们仍将一路前行,一路思考。通过有机整合、多元参与、构建体系,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其他文献
语文这门学科,从小我就一直喜欢。我喜欢看着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尽情发挥才能,羡慕着他们那宽广的知识面。如今,我也成为一名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近年来,教学改革如火如荼,面对这些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我常思虑彷徨,我的教学方法是对还是错?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我的认识,分别从教学生什么、如何教以及怎样完善自身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千教万教,教学生求实  网络时代,有人認为写字教学已经
期刊
主题式习作微课程是从儿童需要出发,以某一主题为核心组织开展习作活动,并指向助力儿童习作能力发展而建构的微型习作课程。主题式习作微课程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课程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学习需求;二、课程组织形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三、课程实施呈现出“小片段”“松散连接”“动态重组”的微型化样态。  本文尝试以苏教版教材中典型案例为样本,具体阐释对主题式习作微课程的建构与思考。  样本一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创设音乐教学的整体氛围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提出在音乐教学中“场”的运用理论,从而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音乐教学 感性体验 “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
期刊
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学生集體“失语”的现象。除了一部分表现积极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倘若直接指名发言,学生或是支支吾吾,或是低头不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曾数次阐明课堂发言对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用精彩的发言来实现课堂中的自我价值,然而收效甚微。  是不敢说,不愿说,抑或是不会说?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想做一次实证研究。我设计了一份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口头和书面等各种言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掘文本中有“种子性能量”的言语,发现生发点,从而设计出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言语教学中的言意共生。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言语能力 生发点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呼声日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模式已经逐步展开并日渐取得成效。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生主动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为例,深入解读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魔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体验式学习 学习主体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
期刊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饶、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读来令人深受感动,结尾的启迪也值得铭记: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将永远存在。这是一篇极好的励志文章,但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心灵有所涤荡,从中有所收获?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物质
期刊
【摘要】在近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四色学习单”逐渐成为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特色模式。当下,我们需要重新去思考“四色学习单”为文本阅读教学带来的课堂改变,并在大量的阅读课堂观察和探究中反思阅读教学得以高效发生的课堂微观策略,以期对“四色学习单”中尚存的问题形成新的解决思路,渐进生成学校特色教育形态:“四色教育”。  【关键词】四色学习单 文本阅读 课堂观察 生本课程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推进,“在一个学
期刊
“文章不厌百回改。” 习作教学中,十分强调对作文的修改。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修改这一环节总是由教师一手包办,小到错字标点,大到主题结构,一一精批细改,批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工作。可是,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是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教师的辛苦工作,却没有换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师费时多,学生收效少的状况呢?如何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修
期刊
初识杨德铸,便发觉他是一位爱书之人。因其微信朋友圈的封面是一架满满的书籍,书香四溢。今年10月,在江苏省第三届“书香校园建设”小学校长峰会上,杨德铸荣获了2016-2017学年度全省小学“书香人物”提名奖。值此契机,我们见到了杨主任,并得以聆听了他的阅读成长之路。  杨德铸出生在苏北农村,家境贫寒,但是自幼喜欢读书,并凭借深厚的文学积累,以百分之一的几率考上了师范,后来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语文教师。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