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教学的“言意共生”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口头和书面等各种言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掘文本中有“种子性能量”的言语,发现生发点,从而设计出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言语教学中的言意共生。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言语能力 生发点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发展孩子的口头和书面等各种言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掘文本中那些有“种子性能量”的言语,去发现这些言语训练的生发点,来设计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实现言语教学中的言意共生。
  一、捕捉言语生发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高质量、富有时代气息的选文,言语平实、准确,具有典范性又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模仿、表达。在平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选文的这一言语的优势,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捕捉言语的训练点,让学生学会准确、规范的言语表达。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科普文章,内容通俗易懂,语言形象生动,主要写了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事。四年级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轻而易举,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进行大信息量的拓展延伸,不必进行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而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教材中有价值的文字上。如“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这段文字在言语表达范式上很有特点,动词“买来”的三次重复使用和一连串动词“挖去、填上、埋下、输出、送到”的连续使用,很值得品味和研究。因此在教学时,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这三个“买来”是相同的词语,老师觉得可以只用一个“买来”,不需要重复使用,可以吗?
  生:不可以省略,因为三个“买来”的重复使用,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师:真棒!原来,这三个重复的“买来”,让我们知道了阿联酋人民培植花草树木花费了很大代价,真是不容易。我们再一起读一读下一句:“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闭上眼睛,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的情景,阿联酋人民劳动的画面。
  师:哦,原来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有顺序的使用,能帮助我们再现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的情景,多好。
  如此,通过捕捉言语的生发点,对语言文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品析,让学生直面选文中的具体文字,对文本中这些“種子性”言语进行细细驻足品读,同时联系前后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悟到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花费的代价之大、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花费的心血之多。
  二、 把握言语规律性
  很多课文,尤其是同一单元的课文,其内容之间有相通之处,其言语也存在着共通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言语规律,常常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云雀的心愿》和《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存在相同结构的句子。
  因此,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文时,笔者通过捕捉《云雀的心愿》中的相似结构句子,寻找言语中的共通点,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请大家勾画出描写洪水的动词。
  生:冲去、冲垮、淹没。
  师:再读读这段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洪水泛滥成灾,洪水很可怕。
  师:那么,这些描写洪水的动词可以颠倒过来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些词语的表达都是有顺序的,可以帮我们再现洪水泛滥成灾的情景:洪水先向下游冲去,然后冲垮河堤,最后淹没了村庄。
  在该片段教学中,这样的品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语感的实践过程,通过恰当的引导分析,让学生在品读中掌握文本言语中隐含的普遍性的言语规律,努力让学生品读出文字中的画面,以及文字中呈现的情态、情感……这样,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也把握了言语的表达范式,初步感受到言语的表达范式,为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埋下伏笔。
  三、训练言语增长点
  语文教学中,言语生发点的捕捉、言语规律性的把握为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教者要立足于学生年段的实际,从具体的文本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相机选择适合训练学生言语发展的增长点。对于这个增长点的选择,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这样建议:“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点不选,教了学生也不会的点也不选。应该选择的是需要老师教学生才会的、真正能提升学生言语能力的实践点。”因此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在研读中发现文本语言背后潜藏的言语结构特点,特别是要形象地揭示出潜藏在语句、语段、片段中的言语结构,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品读中习得,在品读中内化成自己言语的增长点。
  例如,在《云雀的心愿》一文结尾,小云雀表示第二年春天要邀请小伙伴去沙漠种树。于是我这样设计了问题:
  师:第二年春天,小云雀邀上了小伙伴,来到了沙漠种树。它们会遇到很多困难,那它们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呢?你能用重复的动词来说说吗?
  (四人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通过“飞过”“叼来”“衔来”这些词语的三次反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云雀种树的不容易,一连串的动词“用脚刨去——放进树苗——填上泥土——浇上淡水” 的连续使用,帮我们再现了小云雀植树情景,真是了不起。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者在学生捕捉到了言语的生发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表达需求,从教材中学习动词的重复使用和动词的连续使用,并让学生练习用文本的言语表达范式进行言语训练。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小云雀种树的不容易,在此基础上定位动词的重复使用和动词的连续使用这样的言语结构,并在讨论交流中内化这样的句式,最后引导学生由文本情景向生活情境过度转化。在这样的读写练习中,学生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应用语言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自己准确生动的语言,借助合适的言语表达范式,准确地表达。如此可找准言语增长点,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从文本中提取“种子性”语言信息,又丰富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范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意会能力,又深化理解了文本结构。久而久之,学生的言语智能就得到扎实的发展,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言意共生。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浅尝辄止,停留在“意”的表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言语结构,准确捕捉言语生发点,把握言语表达的规律,寻找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有机增长点,为我们深入研究言语教学打开“言意共生”的一扇窗。
其他文献
【摘要】一线教师要真正意义上落实高效课堂,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适合孩子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设计的三个纬度去思考,即基于教学目标、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规律来展开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 认识 实践  【案例】《小数乘整数》教学片段  片段一:  1. 情景展现  2. 信息提取  生1:夏天西瓜每千克0.8元;  生2:冬天西瓜每千克2.
期刊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以阅读贯穿其中,让学生在读中欣赏“我”“诗人”“小外甥”眼中不同的月亮,感受月亮的美。  教材分析:  这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中语句优美,充满诗情画意,非常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教學要求:  (1)通过自主阅读探究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
期刊
每个晚读时光,我都会捧起《教室里的电影院》,走进书里的电影,走进夏老师的电影课堂。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电影课是一种可能性”讲开展电影课程的方法和指导技巧,第二部分“我们的电影课”讲了十六部经典电影赏析案例,第三部分“电影课改变了我和我的学生”讲了电影课给学生带来的温暖和变化。  客观地说,读这本书,就像走进了夏老师的电影课堂,这本书可以说是开设电影课的完美范本。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对于课程
期刊
【摘要】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各大名胜古迹都是语文学习的温床。适当的活动课程资源,多学科、多维度的整合,引人入胜的合作分享,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滋养。  【关键词】大语文观 开发课程资源 名胜古迹中的语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活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期刊
大概是受一辈子做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尽管父亲只是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但他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对乡村孩子的挚爱还是如春风化雨般熏陶着我。于是很小的时候,我就梦想着,长大以后要当个老师;我梦想着,我的学生举止文雅、好学上进,我的班级团结友爱、温馨和谐;我梦想着,我和我的学生亲密如一家人。  2000年8月,我如愿以偿,梦想成真。那一天,我在父亲的陪伴下,乘着校车,来到一所乡村学校——兴化市阳山小学。一进校
期刊
如果三月播种,九月将有收获,焦虑的人啊,不要守着四月的土地哭泣,伤感自己一无所获。土地已经平整,种子已经发芽,剩下的事情交给时间去完成。  ——熊培云  菲菲是个有灵气的小姑娘,她会认真倾听老师课堂上的每一句话,老师稍加点拨,她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可惜习作语言平淡,能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往往只能用直白的语言写事物的表面,缺少深入人心的感受和精彩的描写。上学期末她写了一篇日记:  老师
期刊
语文这门学科,从小我就一直喜欢。我喜欢看着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尽情发挥才能,羡慕着他们那宽广的知识面。如今,我也成为一名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近年来,教学改革如火如荼,面对这些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我常思虑彷徨,我的教学方法是对还是错?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我的认识,分别从教学生什么、如何教以及怎样完善自身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千教万教,教学生求实  网络时代,有人認为写字教学已经
期刊
主题式习作微课程是从儿童需要出发,以某一主题为核心组织开展习作活动,并指向助力儿童习作能力发展而建构的微型习作课程。主题式习作微课程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课程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学习需求;二、课程组织形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三、课程实施呈现出“小片段”“松散连接”“动态重组”的微型化样态。  本文尝试以苏教版教材中典型案例为样本,具体阐释对主题式习作微课程的建构与思考。  样本一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创设音乐教学的整体氛围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提出在音乐教学中“场”的运用理论,从而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音乐教学 感性体验 “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
期刊
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学生集體“失语”的现象。除了一部分表现积极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倘若直接指名发言,学生或是支支吾吾,或是低头不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曾数次阐明课堂发言对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用精彩的发言来实现课堂中的自我价值,然而收效甚微。  是不敢说,不愿说,抑或是不会说?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想做一次实证研究。我设计了一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