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之以主,激之以趣,授之以渔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而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就是学校.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制约,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空洞,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不浓厚,教师一味地传授方法和知识,学生只是模仿和接受,无法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
  时代赋予化学教师神圣的职责,要求教师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作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主动探究的方法.因此,笔者提出“尊之以主,激之以趣,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旨在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化学教学中“尊之以主,激之以趣,授之以渔”的理
  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摸索,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就是喜欢,要让学生能够学好化学,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好”上化学的学习.
  庄子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可见“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学习到方法,终身受用.
  二、“尊之以主,激之以趣,授之以渔”的具体实施策略
  1.尊之以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角,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转变原来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學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能思维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意接受化学,乐意接受课堂,这样化学教学才能提高效率.
  2.激之以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和难懂,要使学生学好化学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是一种乐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演示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奥妙,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的实验平台,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尤其是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对外部世界有强烈求知欲的年龄,合理地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丰富多采的实验现象,再加上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氨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做氨的“喷泉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浓硫酸的性质”时,教师演示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的实验等.演示实验之后,教师再进行合理生动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实验背后隐藏的知识,解开谜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联系生活,提高兴趣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化学的生活性,要求化学的学习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当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所学知识能够恰当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时,学生就会感觉化学其实就在身边,化学对生活是非常有用的,更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探究“铝容器为何不能存放酸或碱性物质”时,教师可以运用氧化铝两性及铝单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知识来解释;在遇到“微波炉煮食品不能用塑料盒的
  原因”问题时,向学生讲解塑料盒的原料是聚氯乙烯,它在高温下会释放出对人体有毒害的Cl2,造成污染的知识来解
  释.这样,让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使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学以至用”历来就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去理解、回味、感悟,更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开展活动,升华兴趣
  除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丰富的活动,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开设名人讲座,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的名人——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在讲“氯”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氯的化学性质,可以播放二战时法西斯在战争中用化学武器“氯”,使英法联军全军覆没的影片;还可以进行猜化学谜语比赛、表演化学魔术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并通过活动升华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3.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单纯地、直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技巧、实验的操作等.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一个知识后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验,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这不仅能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于创造力的培养,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甄别.
  例如,在高三化学教材中有一个关于“草酸稳定性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图,将乙二酸晶体加热后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然后再对产生的气体进行验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分析这个装置是否存在问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草酸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如果直接排放,就会污染环境,怎么办呢?学生发现了教材的漏洞后就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可以再加一个洗气装置,排除草酸蒸汽对二氧化碳的干扰,澄清的石灰水密封在洗气瓶装置中,排出的一氧化碳点火燃烧,这样装置才更完善,实验更精确.
  在化学教学中要“尊之以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之以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在本人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感到物理难学,怕学物理,而且课堂上也不愿听,教师也感到难教。要想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物理课堂就必须要有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充满快乐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热潮,焕发青春的气息,让物理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那么,如何才能使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近年来,我省教育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四配套”工程中下发了化学仪器和药品,市教育局对各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也进行了考查,足以说明对学生实验的重视但有的学校只是做做样子,实验室却成了摆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教师最多在教室里做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学习提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到化学实验室去上课,以真正创设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
河南鹿邑县老君台中学张玉洪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中的精髓,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的同时,还应注意数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一次函数中包  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现举例分析.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  有关的
一、数学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目标弹性设预下,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数学问题或数学情境为契机,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调整预设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从而达到或拓展教学目标,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从教学目标来看,数学生成性教学着重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一、教学准备的具体策略    1.把握教材,确保有效备课的可行性  新课程的教材观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特点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通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在学期初,教师要反复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编排意图,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备课可根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学校卞茂华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其中情感目标是我们教学中最容易忽视  的一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知识的获得与形成本身就饱含着科学家丰富的情感,教学中如果我  们教师仅仅是进行知识和规律的灌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泯灭学生的求知欲望,与  新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  本文就初中化学情感教学的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顺学而导,激发学生的情
摘要 基于畜禽粪便的污染及利用现状,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分析了畜禽粪便利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推进畜禽粪便处理向无污染方向发展。  关键词 畜禽粪便;危害;利用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175-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高中生物课是学习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相关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生物在高考时的分值不高,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有的同学可能会把生物当做“芝麻”,因而轻视对生物的学习.还有同学可能会认为:“生物好学,只要在考前背一背就行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生物不是靠背就能解决问题的.现在的高考,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物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是不可能熟练应用的.那么,高中生应如何学好生物课呢?笔者就教学经验有以下
高一化学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高一能否学好化学对其在整个高中阶段乃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现行高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较在编排体系和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多的变化,新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语言生动活泼,比喻直观通俗,使教材具有启发性,增设了许多插图、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家庭小实验、实验设计及研究性课题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
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有趣的物理现象,无一不蕴藏和渗透着物理科学的规律与定义.自八年级开始,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当一层层神秘之纱被揭开之时,我们的学生一定会逐步领略到物理科学的有趣与伟大,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情趣与意志也将变高变强.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同身受.  一、设计物理教学程序,以唤起欲望来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性格特征是活泼好动而又开始理性,对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