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准备的具体策略
  
  1.把握教材,确保有效备课的可行性
  新课程的教材观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特点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通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在学期初,教师要反复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编排意图,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备课可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地、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从而确保备课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2.落实三维目标,确保有效备课的方向性
  教学目标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重视知识传授与获取.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开放性,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三维目标割裂的问题:
  其一,“游离”于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过程和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既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和无效的.
  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其三,只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冷落了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知识与技能的框框,备课时要遵循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全面性和方向性,确保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学生主体,指导预习
  
  1.精心设计,有要求,有措施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翻翻课本,教师要注意在预习要求中渗透一定的预习方法.如在传授斜抛运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平抛运动的规律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想一想,怎么推导出斜抛运动的规律?你还能想出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斜抛运动的规律吗?关于这部分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掌握一些常规性的预习方法.如,看一看:看看学的是什么?与以前哪些内容相关?探一探:用教材中引导的方法探究一下,看是不是能理解?试一试:试着做一做教材下面的练习,看是否能做出来?创一创:除了教材中的方法,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问一问: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自己还有什么疑惑?还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备一备:课堂上需要哪些学习用具,自己是不是都准备好了?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求,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2.持之以恒,有扶,有放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开始阶段,因为学生不会预习,会有草草应付的现象.此时教师要耐心,可以先在课内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具体指导下进行预习,尤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帮扶,使其掌握预习的要领,树立信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逐渐减少课内预习的时间,逐步由课内的被动预习过渡到课外的自主预习.教师设计预习作业时也要坚持扶放结合的原则,开始的预习作业可以完全是由教师设计,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然后过渡到由学生自主设计.这样持之以恒,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养成预习习惯,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三、情境导入,积极参与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人的学习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进行.联系现实生活,可使我们的课堂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使教学发挥更大的效益.以“做”为中心,使“教”、“学”在“做”上得到和谐统一.学法教法要结合,要教学一致,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怎么学就怎么教.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手脑并用、动静搭配,解放他们的脑袋、双手、嘴巴、眼睛、时间、空间,让他们充分自主地学习.
  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就是学会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积极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让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展示与交流,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得以调动,独立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
其他文献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个理念与本世纪初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进实验,提高探究实验的成功率    探究实验的操作设计,应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认真准备后并都能够成功.如果多数学生实验操作不能成功,势必打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甚
数学活动课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再创造、再发现为主要途径,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突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践性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前不久成功开设了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公开课,把感想整理成文,以期和同仁们共同探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有效开展问题  一、教学片断  教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
新课程倡导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学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将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从合理出发,呈现备课内涵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呈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就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进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
课堂不仅是一个知识传输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等生命品质全面发展的舞台.随着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课堂开始从单一的“知识传输场”逐渐向“生命发展场”转型,课堂拥有了更深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充满了更多的生命激情和幸福体验.笔者经过近一年的尝试,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好处,并对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和拓展.  〖=D(〗一、课前延伸——搭建通往自学 〖=〗  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全面教育即为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根据课程标准,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的现象.有时,连物质的颜色、状态都是讲出来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方
在本人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感到物理难学,怕学物理,而且课堂上也不愿听,教师也感到难教。要想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物理课堂就必须要有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充满快乐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热潮,焕发青春的气息,让物理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那么,如何才能使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近年来,我省教育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四配套”工程中下发了化学仪器和药品,市教育局对各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也进行了考查,足以说明对学生实验的重视但有的学校只是做做样子,实验室却成了摆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教师最多在教室里做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学习提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到化学实验室去上课,以真正创设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
河南鹿邑县老君台中学张玉洪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中的精髓,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的同时,还应注意数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一次函数中包  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现举例分析.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  有关的
一、数学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目标弹性设预下,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数学问题或数学情境为契机,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调整预设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从而达到或拓展教学目标,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从教学目标来看,数学生成性教学着重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