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渗透”过程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
  1、严格要求,使之养成诚实写真的习惯。如要求学生以《一件好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位小孩哭,想去帮忙,但又想到现在的坏蛋经常利用小孩当做诱饵,博取别人的同情心,等到带小孩到坏蛋指定的位置就把他捉去卖。又不敢去帮忙,只好求救警察。我在批改时觉得很新颖,但又想到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把问题考虑得那么复杂,似乎不大可能。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是抄袭一本刊物的一篇文章。我向学生说明抄袭和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
  2、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个性化,显现孩子的个性。让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件和景物,先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熟悉的人物,如写同学、写老师、写家人,不断扩展,从学校、家庭向社会延伸。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笔者曾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给爸爸的一封信》或《给妈妈的一封信》的作文,习作之前笔者让学生回顾父母的生活情景,在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学生踊跃发言,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出来,有些学生眼里含着泪花,自然而然流露了感情。文以情生,使作文获得真实的生命。
  3、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我们可以让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农田里的劳动,让学生们从劳动中吸取有趣的生活素材。还可以因势利导,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等时间多带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环境去感受优美的农村风景和浓厚的乡村气息。这些自然资源,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把这些素材引入作文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利用身边的事件,帮助学生寻找习作素材。笔者有一次给学生的命题作文是《给爸爸妈妈打分》,提出要求是把主人公的优缺点都要写出来,不能只一味写优点。并要求在一周完成,这样就迫使学生回家认真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学生都能按时完成我布置的作业。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签字核对,家长们个个都写感言,并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名学生写到:“爸爸,您在教育我的这方面上很欠缺考虑,妈妈叫我把玩的玩具收拾你却叫我不要收拾,妈妈不给我玩电脑您却给我玩……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像妈妈那样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爸爸,可我只能给您打60分,给妈妈打100分。”学生们不同程度地指出了爸爸妈妈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
  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了学生。
  二、创设良好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1、阅读好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一生。可见,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在本班自定了几个要求方案:一是创造优雅的课外阅读环境。每周有两节课专门给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把自己看的书写一篇读后感。并在班上讲评,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三是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要求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自身实际的书来读,经常性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知识通过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起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起来。
  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请英模作报告,到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既从中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出从。”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而对学生的教育,“言传”尚需“身教”,而“身教”更重于“言传”。每天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我总是提前到教室,从不间断。看见地上脏了,拿扫帚扫一扫,有纸屑就随手捡起来丢进纸篓里,看到桌凳放不整齐,就亲自动手排排好;课时和课间,看见粉笔掉在地上弯下腰自己捡……同学们看在眼里,也模仿着,他们看到贴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掉下来就捡起来,看见粉笔掉在地上也弯下腰……现在,我们的教室基本能保持干净给任课老师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更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三、在审题、立意上指导深化
  在作文教学中抓住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的时机,恰当地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有些作文,内容比较明确地提出让学生明辨是非。如“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观察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分辨美丑善恶,在作文中用正确的观点去评价抨击丑恶的社会现象,赞扬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这样能起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效果。如写作文《我爱我家》時,学生如果只停留在写自家这几年来盖了几间房子,添置了什么高档商品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思考发生这些巨大变化的原因,通过对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的描写,歌颂党的富民政策,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热爱,从写作中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作者单位:漳浦县马坪中心学校 福建】
其他文献
二十多年来,行走在习作教学的田园上,有未雨绸缪的困扰,有蹒跚躬行的沮丧,有云开雾散的喜悦,也有雨过天晴的绚丽和阳光灿烂的期许。在习作教学这一亩三分地上,我耕耘着,快乐着,收获着,幸福着。  一、走进生活,即兴捕捉,让孩子们“有话可说”  走进生活,即兴捕捉,让孩子们“有话可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作文。写作离开了生活,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组教材
语文学习常有一个现象:学生读了和老师教了的效果差别不大。那么,老师教的意义在哪里呢?真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一个模式去教?每篇课文的收获仅仅是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  笔者以自己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实践挖掘了一部分教学价值,以供抛砖引玉。  一、教结构  写景的文章开头可以写什么?《黄山奇松》“被誉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然而,我们经常奉行一种简单化的教育方式——告诉,忽视幼儿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探究。所以,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变“告诉”为“探究”,逐步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一、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初步掌握探究技能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幼
<正>科学区活动作为一种特有的活动模式,能够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操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大班设立科学区,本身就是为了让这种轻松愉悦的活
一、案例描述、分析  下面是我们班的自然角观察记录,听孩子的对话片段,分享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片段一:蚂蚁趣事  自从班级里来了小客人——蚂蚁家族,小朋友每天都会争先恐后地去看一看。蚂蚁深深地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成为孩子们每天必谈的话题。  自主游戏时间,许多小朋友都跑到科学区观察蚂蚁。“蚂蚁好大呀,比我在大树底下看到的大好几倍呢。”程程说道。“是呀,这么大的蚂蚁会不会咬人呢?”胆小的涵一旁说道。
软式垒球运动项目具有有趣、安全、规则简单等特点,在小学校园体育阳光活动中加入软式垒球这一运动项目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可促进小学体育阳光活动的顺利开
情境教学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发挥创造能力,增强审美情趣,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逐渐推广。小学语文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的情境教学应运而生。  一、情境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改革挑战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体验完成作业的乐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学习空间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全面了解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