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ept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居民消费增长仍相对滞后。此外,一些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文章运用我国2007—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与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出发,检验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与社会环境支出。针对现阶段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及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加大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优化民生性财政支出结构,以及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关键词】 民生性财政支出; 居民消费水平; 支出结构
  【中图分类号】 F8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20-0044-06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至2015年的49 992元。不过,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投资与净出口拉动,从2000年到2015年,我国资本形成率由34.3%上升至44.9%,最终消费率则从63.3%降至51.6%①。然而,随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而纵观各国经济发展实践,提高消费率,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消费支出中,历年居民消费的占比均高于70%②,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意义重大。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它可通过改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环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诸如基本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诉求也在日益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居民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理念,并随之相应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自此,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即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仍要“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本文运用近年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检验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一)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理论上,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即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这两种效应展开。最早提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替代作用的学者是Martin[1],他通过消费者效用函数对消费者边际效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居民消费会随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减少。此后,Barro[2]又在其基础上,采用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发现,从长期看来,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但就短期而言,私人消费会因财政支出的增加而暂时上升。Jonsson[3]的研究也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替代效应,居民消费会因政府财政支出的大规模减少而增加。国内学者杨文芳等[4]也通过检验我国各省的经验数据,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但同时也指出保障性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率,并认为提高居民消费率的关键在于改变财政收支结构,强化其收入再分配功能。
  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Schclarek[5]基于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的经验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互补效应,即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汪勇等[6]则利用SVAR模型,探究了我国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认为长期来看,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均具有较显著的“挤入效应”。
  此外,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不同。有学者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财政支出起到了刺激居民消费的作用,而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则具有抑制作用[7-8]。邢炜等[9]研究发现,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对于整体及分地区的居民消费均具有促进效应,但政府消费率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二者为“U”型关系,中部无显著影响,而在西部地区政府消费性支出则会挤出居民消费。
  (二)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对于民生性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学术界并无定论。刘尚希[10]认为,民生支出应当是有利于民生改善和保障的支出,而不能机械化、数字化地划分。陈治[11]则基于法学角度,认为民生财政支出应当是那些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具有共性且能通过公共途径解决的各类支出,主要包括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参考各学者对于民生性财政支出的解释,本文将其定义为,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人民生活所处的环境,具有较为直接作用的各类财政支出。
  关于民生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多采用实证研究方式,并发现民生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12-15],但其效应在不同的支出结构以及长期与短期上均存在差异。就支出结构方面,李建强[16]研究指出,投资性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要远大于转移性民生支出;刘志忠等[17]及李霞[18]的研究结果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
  冉光和等[19]则分别就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消费的长期和短期传导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增加民生財政支出,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短期则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潘荣[20]则认为长期来看,城乡居民消费会随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长;但短期内,仅转移性财政支出能对城镇居民消费起到促进作用。此外,陆远权等[21]通过时空两个维度的实证分析,发现扩大民生财政支出对于缩小城镇与农村居民间的消费差距具有显著作用。   二、近年我国居民消费及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
  (一)近年我国居民消费情况
  对于居民消费情况的考察,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指标,分别为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增长率及居民消费率。首先,如图1所示,从绝对额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长期上升趋势。2000年,居民消费水平为人均3 721元,2014年则达到了17 778元,增长约3.8倍。居民消费增长率则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此外,从居民消费率来看,从2000年至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率明显下降,其中在2000—2008年,居民消费率呈现出持续下滑的局面,至2008年以后趋于稳定,且伴有回升趋势。就具体数据而言,15年间,居民消费率最高曾达46.95%(2000年),后逐步下降至36.36%(2008年)。2014年居民消费率虽略有回升,但仍旧较低,为37.87%。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居民的储蓄倾向历来都比较高,加之医疗、养老等多项民生保障体系仍待改进,居民未来可能要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也就促使其增加预防性储蓄,相应减少即期消费支出。
  如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4年,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居民消费率为59.2%,发达国家中英国为64.4%,意大利为60.8%③,而我国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近年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规模
  目前,对于民生性财政支出的范围并有没严格的定义,并且我国在2007年开始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调整了财政支出的统计口径。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同时考虑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前后民生性支出数据的可比性,对文中民生性财政支出的范围界定如下:1998—2006年间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公检法司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2007—2013年间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包括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节能环保支出。
  从民生性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看,如图2所示,2000年至今,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是不断增长的,并且不难发现,从2007年开始,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增幅较以往年份有了显著提高。这一变化一部分是由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影响,统计口径有所调整,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点关注。自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民生”的理念以来,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总额到2014年已达68 960.18亿元,约为2000年民生性支出总额的12倍。
  从相对规模上看,民生性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并非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07年,民生性支出占比有显著的提高,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就2000—2006年和2007—2014年两个阶段的具体数据来看,前后两个阶段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均分别为38.59%和44.93%。
  显然,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2007年都是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长变化的一个重要拐点。其原因正如前文所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财政支出对于民生领域开始有了明显的倾斜。
  那么,自2007年后,我國政府对于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大,是否对居民消费真正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同类别的民生性支出是否存在效用差异?下文将通过计量分析加以检验。
  三、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1.模型的构建
  本文将从民生性财政支出的人均总量及支出结构两个角度出发,采用2007—2013年全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依次构建静态面板与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在模型中加入居民收入变量,同时引入各类财政支出变量,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具体的表达方式如下:
  Ln Ci,t=α0 β1Ln Ii,t β2Ln Zi,t λi ui,t
  (1)
  Ln Ci,t=α0 β1LnIi,t β2Ln rlzbi,t
  β3Ln shhji,t β4Ln sthji,t β5Ln zyxi,t
  λi ui,t (2)
  而根据Duesenberry(1949)和Mo-
  digliani(1949)的相对收入假说,当收入发生改变时,消费者不倾向于马上改变自己的消费水平,即存在消费“黏性”。基于这一假说,可在模型1和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滞后一期的居民消费,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Ln Ci,t=α0 β0Ln Ci,t-1 β1Ln Ii,t
  β2Ln Zi,t λi ui,t (3)
  Ln Ci,t=α0 β0Ln Ci,t-1 β1Ln Ii,t
  β2Ln rlzbi,t β3Ln shhji,t β4Lnsthji,t
  β5Ln zyxi,t λi ui,t (4)
  其中,Ci,t代表第i个省份第t年的居民人均消费水平,Ii,t表示居民人均收入水平,Zi,t代表人均民生性财政支出水平,rlzbi,t、shhji,t、sthji,t、zyxi,t分别代表民生性财政支出中的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社会环境支出、生态环境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具体内容见变量的选取及说明部分。λi代表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ui,t为随机扰动项。模型中变量数值均取对数。
  2.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1)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指标(Ci,t)   本文选取的是各地区按照常住人口平均计算得到的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即在一定时期内,各地区的常住户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2)居民收入水平指标(Ii,t)
  本文选用的居民收入水平,是根据各地区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按城乡人口比重计算所得的加权平均值。
  (3)民生性财政支出指标(Zi,t)
  由于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中,地方财政支出占绝大多数,因此选取各省份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的人均总和,作为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指标。本文主要依据各项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路径的不同,来划分民生性财政支出结构,分别划分为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社会环境支出、生态环境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四类。
  人力资本投资支出(rlzb)包括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四项[22]。这一方面的投资主要是通过提高居民人力资本存量,使其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社会环境支出(shhj)即为公共安全支出。该类支出致力于提升社会环境质量,通过减少未来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从而增加当期消费。
  生态环境支出(sthj)包含的是支出项目为节能环保支出。这类支出一方面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健康人力资本水平;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财政节能环保投入,提高居民生态消费力,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转移性支出(zyx)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此类支出通过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从而提高整体的居民消费倾向,促进居民消费。
  变量符号及定义见表1。
  (二)数据处理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财政年鉴》。由于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支出的统计口径有所调整,加之政策的影响,2006—2007年民生支出的数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本文实证分析的样本仅选取2007年以后的数据。此外,自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与以前分别开展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指标口径有所不同。因此,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取了2007—2013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西藏的部分数据缺失,所以未将其列入)的样本数据,探究这期间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
  为了提高数据的平稳性及模型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对原始数据依次进行了人均化和对数化处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如表2。
  (三)模型的估计结果
  在进行回归估计之前,本文首先对各变量序列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同阶单整。而后在协整检验中也都拒绝原假设,即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存在长期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Stata 13.1分别对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其中,Huasman检验是对面板模型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进行判别,结果显示,两个模型检验得到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在此选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是合理的。从回归1和回归3的实证结果来看,两个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 高达0.98,表明模型估计结果较好地拟合了居民收入及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动的影响。
  对于动态面板模型,首先从检验结果来看,扰动项的差分均不存在二阶自相关,故可接受原假设“扰动项无自相关”,可以使用两步差分GMM和两步系统GMM。Sargan检验的P值也都大于0.05,则接受“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的原假设。
  從估计结果来看,滞后一期居民消费的估计系数都显著为正,验证了消费的“棘轮效应”。居民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也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估计系数较为相近,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也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仅有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和社会环境支出起到了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从整体来看,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所得的结论与前述静态面板模型估计所得出的结论大体一致,说明估计结果较具可靠性。
  (四)估计结果分析
  1.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
  从支出总量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水平表现出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具体的回归结果,无论是否在模型中引入了消费的滞后项,民生性财政支出变量的估计结果都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
  2.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和社会环境支出
  从支出结构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中,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和社会环境支出对居民消费起到促进作用,生态环境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这两类财政支出的规模相对较小,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节能环保支出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增加生态消费的同时,也可能降低了高能耗、高污染的消费。因此,在总体上最终并未表现出显著促进消费的作用。此外,转移性支出即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也未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体的社会福利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效用发挥。
  四、政策建议
  第一,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未来仍需持续加大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民生领域建设方面着实取得了大的进展,但目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与国际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转变,对于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诉求在日益增长。因此,政府应顺应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提高对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公共服务投入。   第二,进一步优化民生性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持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同时,应维持社会环境支出水平,为经济的顺利发展、居民的生活与消费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应提高生态环境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效率。我国当下正处于经济转型、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此时提升支出效率更具意义。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环境支出的环境治理效应,应进一步完善支出方式,加强支出绩效管理,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强化转移性支出的收入调节功能,从而提升居民整体的消费倾向。
  【参考文献】
  [1] MARTIN J B.Review:national income and the price level: a study in macroeconomic[M].Mcgraw-Hill,1963.
  [2] BARRO R J.Output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rchas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6):1086-1121.
  [3] JONSSON K.Fiscal policy regimes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J].Journal of Public Policy,2007,27(2):183-214.
  [4] 楊文芳,方齐云.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率[J].当代财经,2010(2):43-50.
  [5] SCHCLAREK A.Fiscal policy and private consumption in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7,29(4):912-939.
  [6] 汪勇,赵昕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基于城乡与商品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4(8):74-80.
  [7] 武晓利,晁江锋.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动态效应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4(5):39-47.
  [8] 王玉凤,刘树林.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基于DSGE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2):300-307.
  [9] 邢炜,方福前,李洁.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区域性差异——基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视角[J].江汉论坛,2016(7):48-55.
  [10] 刘尚希.论民生财政[J].财政研究,2008(8):2-10.
  [11] 陈治.构建民生财政的法律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2):33-40.
  [12] 储德银,闫伟.财政支出的民生化进程与城乡居民消费——基于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0-16.
  [13] 易行健,刘胜,杨碧云.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55-62.
  [14] 蓝相洁,陈永成.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理论阐释与效应检验[J].财政研究,2015(3):2-5.
  [15] 刘江会,董雯,彭润中.两次金融危机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比较分析[J].财政研究,2016(1):83-92.
  [16] 李建强.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0(6):102-111.
  [17] 刘志忠,吴飞.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民生化进程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总量和分类支出视角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1):75-80.
  [18] 李霞.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5(2):76-84.
  [19] 冉光和,杨守鸿,冯佳文.民生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研究[J].现代财经,2012(11):12-30.
  [20] 潘荣.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关联性实证分析——基于我国1978—2012年的数据[J].武汉金融,2014(9):63-66.
  [21] 陆远权,张德钢.民生财政、税制结构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J].经济问题探索,2015(7):30-37.
  [22] 刘小勇.政府人力资本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5-40.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5年11月,党和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乔春华教授将供给侧改革理论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财务研究领域。《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财务视角》的理论贡献包括:探索了高等教育供需关系的基本理论问题,探索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提出了高校财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最需要有效的制度供给,探索了公办高校财政投入和学费的供给侧改革。高校财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中的诸多创新之处,填补了高校财务领
【摘 要】 低碳经济模式中,微观企业须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实施低碳经济战略,企业可对其能耗水平进行全面检查,借此实现运营成本和资产结构的调整,并进一步提升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以W高碳排放企业为例,基于功效系数法,对其财务风险预警等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W高碳排放企业总功效系数小于60,其财务健康水平达到高风险预警;该企业须全面评估能耗现状,及时降低能耗水平,改善资源结构,以推动企业财务稳健运行。  【关
【摘 要】 P2P网贷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信用风险,个人信用评估是降低信用风险的重要方法。根据P2P网贷自身的特点,对影响P2P网贷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引入互联网信息领域特有的风险因素,建立了P2P网贷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考虑P2P网贷中“软信息”较多、“硬信息”缺失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用评估模型。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将
【摘 要】 从零售企业现状及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对零售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山东家家悦集团为例,考虑到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在传统平衡计分卡框架中加入供应商这一层面,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零售企业的经营绩效,运用层次分析法科学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出一套适用于该零售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对零售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其
2015年12月17—18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财经大学承办的第九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革命根据地与新中国会计史研究”。来自海内外相关单位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广东财经大学于海峰副校长主持开幕式,王华校长致辞。  中国著名的会计史研究专家郭道扬教授作了“‘瑞金时代’的统一会计制度研究—— 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光辉典范”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国共产
【摘 要】 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重要影响,高管薪酬、高管持股水平必然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而国有股权的存在使代理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基于国有股权的调节效应,研究高管薪酬、高管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薪酬、高管持股水平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国有股权比例会对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绩效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国有股权比例会对高管持股与社会责任绩效之
【摘 要】 面对国内网络借贷行业快速发展、行业风险逐步暴露、法律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的发展现状,文章在明确清晰地界定了网络借贷,特别是P2P网贷范围后,以拍拍贷为例,通过抓取拍拍贷平台上最近的75 450条交易数据并利用Probit二元选择模型,分别从影响投资人借款认可度因素以及影响平台借款认可度因素两个层次,对影响借款人借款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借款人如何提高投资人和网贷平
【摘 要】 随着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的日益增多,管理层利用财务重述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财务重述是对历史财务报告中前期差错进行更正及披露的一种事后补救行为,而媒体监督可缓解信息不对称,并减少财务重述现象的发生。在以往专家学者研究管理层权力对财务重述影响的基础上,加入媒体监督这一外部要素,分析在媒体监督的抑制性作用下,管理层权力对财务重述影响的传导机制。以2013—2015年沪深两
【摘 要】 近年来,地方师范院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财政部门也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为了能够定量评价地方师范院校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在剖析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工具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性的基础上,尝试以“1331工程”项目资金为例,结合地方师范院校的特点,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
2017年8月6日,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农业院校分会(以下简称“分会”)2017年年会在北国江城吉林市召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徐大林、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建华、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杨运东、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副校长陈殿元、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曲政文等来自全国35所农业院校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分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计划财务处处长郭刚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