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企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en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为本,铸就企业跨越发展之基
  ◆质量为本,打造企业驰名品牌之源
  ◆诚信为本,创新企业跨国经营之力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其前身为总资产仅有15万元的新疆昌吉市街道变压器修理厂。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雨露,如今的特变电工已迅速崛起,成长为拥有总资产60亿元,8000多名员工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大的变压器、电线电缆研发、制造和出口企业,中国最大的高压电子铝箔新材料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核心控制部件组装基地,并形成了以输变电为主导、以新材料为源头、以新能源为亮点的三大支柱产业互为依托、互为支撑的产业链群和上市公司集群。目前,特变电工的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分别比1988年增长了32666倍、22500倍、1917倍和3340倍。这种超常规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胡锦涛、江泽民、贾庆林、吴官正、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特变电工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企业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殊荣。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特变电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创新人才为本、质量为本和诚信为本的“三本文化”,铸造了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人才为本,铸就企业跨越发展之基
  
  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大批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人才,谁就拥有了跨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拥有了别的企业不可比拟的财富。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特变电工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谋划人才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依据;推进人才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动力;检验人才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标准。紧紧抓住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三个环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为本”、“人才强企”战略。
  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多年来,特变电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创造“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的体系,先后引进国内外输变电领域顶尖专家和全国26个省市3000多名优秀学子到特变电工创业成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由5名院士、7名博士、103名硕士、3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行业学科带头人和几百名中青年技术专家及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员工队伍。为了留住人才,特变电工首家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疆博士后工作站,分布在全国六个省区的绿化、净化、美化的花园式工业园区,每年平均投入科研开发资金近亿元。这些举措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大批专利技术和优势科研成果涌现出来,成为特变电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持之以恒培养人才。为了实现“造就事业”和“造就人才”的双赢,特变电工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与资源流程整合同步、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让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中推动企业的发展。特变电工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哈工大等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企校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特变电工人才培养基地奖学金”,建成了适应“人才强企”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库”,专门成立了特变电工学院,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0.2—0.5%用于员工的在职培训。每年选拔100名左右的优秀中青年员工到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深造,选派部分中高层管理者前往欧洲“世界500强”的摩托罗拉、BP、西门子、ABB、壳牌等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这些人才的快速成长已成为企业竞争实力中最具先进知识和创造力的因素,对企业跨越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中,“人人都可以成才”同样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在特变电工,无论你有无学历,只要在技术创新上做出贡献,就能得到重奖;无论你在哪个岗位,只要在创新上取得突出成绩,就能得到高于他人的薪酬。青年技术员刘志强没有大学文凭,靠刻苦自学成才,先后优化设计多种变压器新产品,主持的4个科技开发项目分别获得自治区和国家科技火炬发明奖。如今,他已从一名普通科技人员提拔为天津变压器厂厂长。这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的机制,使80%以上的青年人才走上了管理岗位。近年来,特变电工逐步推行让优秀的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直接参与企业年度利润分配机制,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收益同步增长。技术专家刘宗仁在技术创新上取得较大成果,公司对他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在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运作下,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正在形成,为企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正是借助于优秀的人才力量,特变电工才能引领行业技术领先,推进产品更新换代、产业优化提升,使经济总量持续多年以年均50%以上的增幅快速发展。去年上半年利润总额比前年同期增长66.6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62%,现价产值同比增长94.21%,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564万美元,同比增长262.56%。正如胡锦涛同志视察特变电工时所说:“特变电工这些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在地处西部新疆这样的落后地区,照样可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质量为本,打造企业驰名品牌之源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特变电工最能体现这种生命力的气质和风范的就是“新特”品牌的创造。2004年2月,“新特”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领域首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多年来,特变电工人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肩负起引领中国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历史使命,坚持走“科技创新、品牌经营”的发展之路。
  作为企业商品质量和信誉的导标,“新特”商标自1994年正式启用以来,特变电工一直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不断摸索和创新别人难以模仿的专有技术、独特管理和特有的市场开拓模式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出发点,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也为打造驰名品牌培育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如果说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品牌的一种文化力,那么,特变电工的“四特”精神则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这就是特变电工人经过长期积累和提炼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的“四特”精神,这种精神不断成为特变电工“一流质量、一流品牌”的驱动力,而且为特变电工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靠着“特别能吃苦”的精神,特变电工坚持牢牢打造“以质取胜”的根基。早在“九五”期间就承担了1.49亿元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国家计划3年建设完成,但特变电工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被中外机械行业专家称为“创造了有史以来机电行业的奇迹”。特变电工这种开拓进取、创业无限的“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重组企业中也得到了弘扬。2003年特变电工重组山东鲁能泰山电缆厂时,采取了“注入资金”与“文化先行”并重的方略,鲁缆人在500kV交联生产线搬迁、调试过程中,就是靠着“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攻克安装调试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只用了外方专家计划的三分之一时间,一次试车成功。同年底,特变电工重组沈阳变压器厂,这一重组既是企业体制的变革,又是企业文化的融合。特变电工沈变人又是靠着“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常规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技改任务。精神催化物质。沈变公司在与特变电工联合后,仅半年时间就全面实现了扭亏为赢,仅2004年前6个月,就实现利润2533万元,达全年计划的58.9%,实现合同签约额69972万元,达到全年计划的80.43%。
  靠着“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特变电工敢于向国内国际领先技术发起冲锋。自1995年开始,特变电工人以团结协作、勇挑重担的“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步入“开发新产品——生产效益——再开发新产品”和“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速度与质量相统一的良性循环轨道。1996年,当全国推广特变电工开发的8型变压器产品时,企业又随即研发了9型系列110KV级变压器,并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产品;1998年研制开发的9型系列220KV级变压器,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99年企业再次成功地研发出了全封闭、免维护、节能节时的10型变压器,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特变电工的智能变压器、电缆变压器、高温超导变压器已进入第二代产品开发。10多年来,特变电工成功地开发研制出60余种高新技术产品,40%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成果奖。近几年,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新产品产值率、利润率均超过50%。
  靠着“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特变电工抢占了奠基产品质量的制高点。在牢固占领国内变压器和电线电缆市场的同时,紧跟国际技术发展前沿,提出超前10年的科技研发思路。到2002年,特变电工智能变压器、超导变压器、电缆变压器等在国际超前产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在特变电工,每一次产品质量的飞跃都有专利技术的支持。目前,已申请并获得保护的专利技术达254项,并成功实现了专利技术对外转让,迈出了知识产权输出的第一步,并被评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百强企业”。特变电工就是以这种方式为民族装备制造工业的振兴增添光彩,解读着长期铸造出来的经营人生。
  靠着“特别能学习”的精神,特变电工聚焦产品质量的“一流”与“卓越”。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应变的根本之道就是学习”。这些观点早在10年前就已成为特变电工的共识。据此,公司提出了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改造企业。“借智”于阿尔斯通、ABB、西门子、乌克兰扎布罗热等世界一流研发技术的强企,坚持自主研发,拥有84万KVA/550kV、500kV级以下直流换流变和交联电缆、90万KVA/220KV等一大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目前,变压器年产达到6000万kVA,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线缆年生产能力达到2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拜师”于清华大学,在“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和“高效变频异步电机”两项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清华大学专利技术的全面升级,成为具有全国最大的从事太阳能开发与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于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开发主导产品精铝,其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名列全国首位,成为国内最大的精铝、电子铝箔、高压复合箔等新技术产品为核心的高能耗新材料基地。特变电工的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拥有“超越自我、创新求变”的“特别能学习”的精神,才使企业赢得了“一流”与“卓越”的业绩。
  
  三诚信为本,创新企业跨国经营之力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诚信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力量。“天下之术,唯诚信而财丰。”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把“承诺的兑现”(信用)当作整个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规律之一。当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市场的全球化,诚信则是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基于这种认识,特变电工在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始终如一地以诚信为根本,稳健地开拓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特变电工的企业重组到哪里,就把诚实与守信培育到哪里;产品销售到哪里,就把承诺与服务延伸到哪里。自1998年以来,特变电工先后重组了四川德阳电缆厂、天津变压器干变分厂、湖南衡阳现代电气设备公司、山东鲁能泰山电缆企业、沈阳变压器厂等,一直把提高质量与讲究信誉作为企业跨区域、跨国经营的一个要务。在建设新疆、四川、湖南、天津、山东、辽宁、陕西等七个工业园的基础上,打造了遍布中国版图“西北——西南——华南——华北——华东——东北”等输出质量、信誉和品牌的市场格局。企业产品行销全国31个省区,服务于中国大型的“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奥运场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工程”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之中。
  与此同时,特变电工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1998年夏,特变电工挺进海湾市场,一举击败了14个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签订了数百万元的变压器合同,结束了日、英等强国垄断海湾市场的历史。2003年5月,在叙利亚变压器进口竞标中,特变电工两次击败法、德、瑞典商人而中标;在中东、南亚、东南亚销售变压器的数量超过德、瑞等8个国家在该地区的销售总和。2004年3月,特变电工沈变自主开发研制的首台900MVA三相自耦有载调压变压器,运往美国洛杉矶,这是我国特大型变压器首次打入美国市场,开创了向世界发达国家出口的先河。目前,特变电工产品已远销亚、非、美、欧、澳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美国西部电网改造工程”、“欧亚洲际电网改造工程”、“非洲海湾成套项目工程”等国际重点项目。
  特变电工是如何以质量与信誉走出国门的呢?其基本经验在于坚持“三个统一”:
  一是坚持“以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统一。道德与法律约束相成辅。特变电工坚持“以法治企”主要是坚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学习把握国际惯例及规则,以此作为企业产品“走出国门”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加强“以德治企”的力度,广泛深入地进行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教育,帮助员工加深诚信道德觉悟,强化员工诚信道德意识;积极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实践活动,以提升员工的诚信道德境界;大力宣传和表彰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浓厚的“诚信光荣”道德评价氛围,增强产品走出国门的责任感。特变电工的“法治”与“德治”相互统一,为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力。
  二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特变电工把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作为提升企业水平的关键环节,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诸如ISO9001、ISO14001、OHSAS18000、英国皇家UKAS、美国FMRC及国际IEC质量、环境、卫生、安全等国际管理体系认证。此外,变压器、线缆产品全面通过了荷兰KEMA、意大利CESI等严格的产品安全体系认证。正是这些引进、改造、消化、吸收,使得特变电工质量管理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使“引进来”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一种强大的能力支持。
  三是坚持“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一般来说,一种产品作为商品,实现其交换价值就算完结。而特变电工在其产品走出国门实现交换价值的过程中,更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近年来,特变电工根据变压器科技水平和发展趋势,潜心研究科技含量高和使用性强的产品,一个重要定位就是着力于产品的使用价值,最终服务于用户。将卓越的技术与质量同用户的需求相适应,从而创新了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进一步赢得了市场,这就是特变电工追求“一流”和“卓越”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当今许多企业都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有很多人感到学习型企业很难懂,不知从何处着手;有些人又觉得很简单,认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建立图书馆,组织员工看看报、读读书就行了。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误区问题。    误区之一:神秘化思想    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首先提出来的,目前国内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都借鉴了彼得·圣吉的基本理论。许多
期刊
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企业强,这是企业制胜的基本之道,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心胸宽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兴,企业兴则国家旺,国家旺则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容乃大不仅是历代明君的治国策略,也是成功领导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样,这种美德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也显得越发重要,更是成功的现代
期刊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培训是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华北物探公司紧紧围绕“思想、技术、作风三过硬”队伍建设目标、“国内管理、技术、效益领先经理部”发展目标,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力度和实施效果。经过多年的培训工作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  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促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    每年年底根据本年度施工运作的情况,人力资源部下发给各部室、各二级单位和地震队培训
期刊
从历史学家易中天到历史老师袁腾飞,再到业余说史人当年明月,我们看到的是全民读史时代的兴起。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靠近历史、研读历史,并且为我们讲述历史呢?历史的有趣之处在哪里?    当年明月,1980年出生,本名石悦,湖北武汉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青年历史学者,著有畅销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1-7》。    Q: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当年明月: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特别可怜,我大概就属于这种人
期刊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要在某种程度上支配自己的时间。你做事的先后顺序,对你能从生活中获益多少,有着深远的影响。成功人士往往能妥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从而使工作格外有效,休闲时光更加充实。以下的100个简明的小诀窍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指导,可帮助你更为有效地支配时间。    一、了解时间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我们就能掌握适于工作场所内外的最为有效的时间使用方法。 
期刊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课堂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纽约,纽约被视为西方世界的中心。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在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惯于占据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顶足以遮住脸部的阔帽,常常呵欠连天,伏案寻梦;另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人,喜欢窝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听得无趣,也索性呼呼大睡。  镜头拉近。台湾来的男孩叫李开复,此君并非厌学,而是对政治科学
期刊
截至2010年4月初,西南五省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旱灾影响到6130万人,造成1807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503万公顷,绝收11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7亿元。    1 水是什么    在文明的早期,人们试着将各种事物进行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中国的五行中水代表了所有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
期刊
怎样才能致富?《百万富翁的智慧》一书作者托马斯·斯坦利说,调查表明,能力测验、学习成绩与经济成就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具有创造性、脚踏实地、敢于冒险、勤奋工作、诚实、自我约束和善于与人相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财之道。本文是该书的节选。  他们都有漂亮的住宅,生活在良好的居住小区。平衡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他们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努力工作,但也享受生活——他们不是那种“只会干,不会玩”的人。他们中的大多
期刊
一天刷了108个瓶子,这是一个10岁的孩子为自己赢得的第一个“第一”。  他那天早上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得到这个“第一”,结果他真的得到了。这让他开心极了,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想到,这件事对他的一生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他就是周明。如今,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拥有无数重大发明,其中最奇特的一项是,他在根本不懂日语的情况下发明了中日语翻译软件。这些成就让他成为计算机自然语言领域中公认的最
期刊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万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培训特色  ◆经验分享  ◆海尔的价值观念培训  ◆海尔的个人职业生涯培训  ◆海豚式升迁  ◆届满要轮换  ◆实战方式  ◆海尔的新员工培训四步曲  ◆海尔的培训环境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