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抗生素不规范、不合理以及过量的使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相关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鉴于微生物对抗生素的降解具有低耗、高效的效果,同时具备环保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微生物降解法已作为抗生素污染处理的有效途径之一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及其危害,综述了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展望了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抗生素的前景,以期为治理环境中抗生素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生素;微生物降解;环境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X172;X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67-02
  抗生素(antibiotics)是一种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对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造成干扰的次級代谢产物[1]。抗生素主要有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β-内酰胺类和四环素类、磺胺类等,因具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功能而被长期、大量、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等多个领域[2]。
  1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目前,抗生素已应用于食品加工、家畜饲养和水产养殖等各个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截至2002年,世界范围内抗生素的投入使用量为10万~20万t/年,且其应用方式也因国家及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美国在水果种植中大量应用链霉素,但德国却禁止该行为。1999年,欧洲发达国家投入使用的抗生素共1.32万t,其中用于预防人类疾病以及治疗的占65%,用于制作兽药的占29%,剩下的6%用于制作生长促进剂[3]。据报道,美国每年约使用2.27万t抗生素,其中约50%用于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种植业,50%则用于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
  中国是生产和使用抗生素的大国。2003年,我国土霉素和青霉素的产量分别为1万、8万t,占当时世界总生产量的65%。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医院抗菌类药物的推荐使用率应低于30%[4],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率约为10%,而发展中国家的使用率约为42%,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抗生素滥用问题,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2001年中国卫生部公布:我国患者在面对相关疾病时选择使用抗生素的比例高达70%,比欧美国家多1倍,而实际需要抗生素的相关疾病不及20%,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是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5]。除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外,抗生素还普遍应用于畜牧业,我国每年用于动物养殖的金霉素为750~1 000 t、土霉素为5 000~7 000 t。
  2 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虽然在保健和牲畜生产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其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由于人类和动物不能完全吸收和利用抗生素,部分抗生素会通过排泄物进入环境。多数抗生素半衰期相对较短,但由于使用频率高且易于进入环境,致使产生“伪持续”的现象,抗生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型污染物。由于抗生素的筛选作用,产生大量耐药病原体,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其污染现状、迁移转化及风险评估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研究发现,长时间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下,食物和水中残留的抗生素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积蓄,加强人体中病菌的耐药性,降低人体免疫能力,从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随城市污水和动物粪尿施于农田的抗生素还会影响农作物叶绿素的合成、酶的分泌以及根系的生长。抗生素还会使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土壤和水体的耐药性菌增加,从而破坏生态多样性。
  3 抗生素的环境行为
  3.1 吸附
  抗生素在生物体内以初级代谢产物或原药的形式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又通过直接或间接经过生活废水进入土壤环境等途径最终被水体沉积物和土壤吸附和结合。土壤和抗生素本身的特性决定着其自身的迁移去向和降解方式,不同化学结构的抗生素,其吸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强吸附能力的抗生素在环境中表现稳定,并易于积累,如表层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均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不容易解吸和随水迁移[6]。而吸附能力较弱的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易随水流迁移并扩散,最终对河流以及海洋等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2 降解
  研究表明,水解、光降解以及微生物降解是抗生素在自然条件下会发生的降解反应。抗生素的降解反应会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并且会产生一种或者多种降解反应,其反应降解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
  3.2.1 水解。水解是抗生素降解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土壤和水体中的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以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一般来说,在影响抗生素水解的所有因素中,最主要的是pH值和温度,水解程度因pH值和抗生素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论在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水体中都可以发生水解;而对于其他类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在中性条件的水体中水解较慢、活性较低。此外,温度对抗生素的水解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水体温度升高时,土霉素的水解速率增快。
  3.2.2 光降解。光降解是抗生素降解的另外一种主要途径,喹诺酮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都较易发生光降解反应。目前,人们对光降解抗生素的机理研究较少,普遍认为光降解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分子吸收光能发生跃迁,跃迁至激发态时放出能量而引起各种反应,即带有吸收光子基团的抗生素分子或抗生素所在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吸收了光能变为激发态,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抗生素的降解过程。相关研究发现,催化剂可加速降解反应,如红霉素和脱水红霉素在中性的水溶液中经过1 h光照后,其光降解率不足30%;若存在2 000 mg/L TiO2的催化剂,经15 min光照后两者的降解率分别可达到97.2%和95.5%[7-8]。
  3.2.3 生物降解。大部分抗生素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目前通过实验室驯化培养、分离纯化和诱变等手段获得的可降解抗生素的功能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和真菌两大类。经筛选出的对抗生素有降解功能的微生物中,细菌类的有蜡样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黄杆菌属、诺卡氏菌科、伯克霍尔德氏菌、粘质沙雷氏菌、不动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苍白杆菌、解蛋白弧菌、恶臭假单胞菌、变形菌门短波单胞菌、变形菌门贪噬菌和人苍白杆菌、缺陷短波单胞菌、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以及放线菌、细杆菌;真菌类的有黑粉菌、粘性红圆酵母、酵母菌和白腐真菌等。由于生物降解效果好,可持续性高,降解彻底,是土壤中抗生素自我净化的重要手段。   4 抗生素的生物降解机理
  抗生素的微生物降解是指微生物通过同化作用改变抗生素残留物的结构分子,并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即通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使抗生素残留物中的大分子结构化合物降解,并使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对环境无害的小分子物质,从而达到对环境低害或无害化的处理目的。该过程中耐药菌的降解作用非常重要[9],耐药菌通过水解、氧化还原和基团转移3种机理破坏抗生素结构。耐药菌含有能够消除多数抗生素化学键的酶,例如破坏酰胺键和酯键的酶,其通过对相关化学键的破坏,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进而使这些抗生素活性降低甚至失活。还有能破坏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青霉素β-內酰胺化学键,使其活性降低或失活的酰胺酶。此外,还有与磷霉素耐药性相关的开环环氧化酶以及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相关的酯酶[10-11]。
  基团转移的方式有以下6种。①乙酰基转移修饰。通过改变活泼基团(如羟基或酰胺基)的共价修饰,使化合物的靶点失去结合能力导致其失活。该类转移方法常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细菌使抗生素失活的较为常见的机制。②磷酸化。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降解过程,磷酸化机制可降解肽类抗生素硫酸酯霉和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③糖基化,多见于大环类酯类降解过程。④核糖基化,含有氨基酸残基的抗生素降解过程中可见。⑤核苷酸化,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降解过程中可见。⑥巯基转移,磷霉素降解过程中可见。氧化还原机制比较少见,耐药性酶TetX能氧化四环素。
  5 抗生素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
  5.1 pH、水分和温度
  与其他生物一样,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其分布需要合适的pH值、水分和温度,受环境中温度和酸碱度影响。大多数细菌在pH值为6.5~8.5、温度为25~45 ℃的环境中生存。微生物需要充足的水分进行代谢活动,在干旱的土壤中,缺水会抑制呼吸作用,从而限制微生物的生长。
  5.2 氧气
  微生物代谢途径有3种,分别是需氧代谢途径、厌氧代谢途径和兼性厌氧代谢途径。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微生物均能降解抗生素,但好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迅速生长繁殖,降解效果显著。因此,在处理含有抗生素的废水时,多采用好氧降解,此类方法有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固定床生物膜以及活性污泥等。
  5.3 环境中存在的其他抗生素
  通常情况下,同一地区往往会受到多种抗生素的污染,比如医院或畜牧场附近的环境中,常有多种抗生素同时存在。部分具有降解特定种类抗生素能力的微生物会被其他种类的抗生素抑制或杀死,从而使其降解功能受到抑制或丧失。
  6 展望
  抗生素类药物作为一类人造的新型污染物,其自身以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危害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都将面对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关于抗生素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降低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方法也因成本高、适用范围小而局限于实验室,无法大规模普及。
  现阶段,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成本低廉、适用面广的治理抗生素污染的方法,也是降低或消除环境中抗生素污染最理想的方法。因此,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研究必然将成为今后研究抗生素污染治理的重点研究方向。
  7 参考文献
  [1] 胡譞予.水环境中抗生素对健康的危害[J].食品与药品,2015(3):215-218.
  [2] 陈强,邴乃慈,谢洪勇,等.不同环境介质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7(5):24-31.
  [3] 徐永刚,宇万太,马强,等.环境中抗生素及其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5(3):11-27.
  [4] 赵年,甄玉清,王晓.抗菌药物临床分级使用情况调查[J].健康必读,2012(2):265.
  [5] 贾久满.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控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58-59.
  [6] 王冉,刘铁铮,王恬.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转归及其生态毒性[J].生态学报,2006(1):265-270.
  [7] 邓玉,倪福全.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及其危害[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3):96-100.
  [8] 刘元望,李兆君,冯瑶,等.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2):212-224.
  [9] 刘伟,王慧,陈小军,等.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3):89-94.
  [10] 张欣阳,许旭萍.微生物技术去除抗生素残留污染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4,4(5):355-360.
  [11] 杜晨辉,翟世博,黄素云,等.甲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能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3):288-292.
其他文献
摘要 总结无籽罗汉果组培苗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搭棚、定植、苗期管理、整形修剪、人工授粉、追肥促花保果、淋水保湿、疏果、病虫害防治、采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籽罗汉果;组培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1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71-02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
摘要 在试验条件下(温度8、10、12、14 ℃,相对湿度50%、55%、60%、65%),研究了温湿度对4龄蝙蝠蛾幼虫生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4龄幼虫的取食、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取食量增大,幼虫体重递增。湿度的高低对生存环境有明显影响,湿度太高会对生存环境造成感染导致幼虫死亡。蝙蝠蛾4龄幼虫适宜生存温度为10~12 ℃,相对湿度宜控制在60%。  关键词 蝙蝠蛾幼虫;温度;
摘要 介绍了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技术,包括海拔高度、栽培品种、土壤和地形条件、种植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牡丹南移福建栽培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49-02  牡丹(Paeonia suffrutl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落叶亚灌木,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是
摘要 本文分析了宁远县轮作模式的有利条件,总结了2017年宁远县烟稻轮作技术的示范推广情况。示范推广实践表明,烟稻轮作技术绿色高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好,在宁远县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同时阐述了该轮作模式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烟稻轮作;绿色创建;关键技术;湖南宁远  中图分类号 S511;S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031-02  轮作是增加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周口市李栽培区李树常见的疮痂病、轮纹病、炭疽病、果腐病、红点病、黑莓病6种果实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李树;病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40-01  在周口市李栽培区,危害李树的病害逾10种。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和防治实践,总结了李疮痂病等6种病
摘要 基于南京市六合区的调研数据,分析农地流转对转出户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进而有效剖析农地流转给农村居民带来的生活和经济上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调研实例中,农地流转对转出户家庭经济情况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研究为因地制宜地推动农地流转提供了证据,为促进非农就业和改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农地流转;家庭经济状况;转出户;江苏南京;六合区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
摘要 为了解陕西省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评价了2013—2014年陕西省6个县(区)设施蔬菜施肥调查数据。结果表明,设施蔬菜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829、554、619 kg/hm2。根据合理施肥指标,西红柿氮、磷、钾过量比例分别为34.8%、67.4%、58.7%,黄瓜氮、磷、钾过量比例分别为47.8%、60.5%、52.5%,辣
摘要 不同的叶幕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酿酒葡萄的品质与产量,进而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而且会影响酿酒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以及翌年树势。目前,在鲜食葡萄的栽培技术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叶幕管理体系。由于酿酒葡萄在葡萄用途与品质要求上与鲜食葡萄差异较大,故有必要对传统的叶幕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本文从葡萄新梢摘心、去除老叶、疏穗等3个方面总结了叶幕管理技术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酿酒葡萄的优质栽培提
摘要 开展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烟叶生产上的对比试验研究,测定比较使用不同地膜的烟叶生育期、经济效益、使用成本和地膜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使用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的烟叶生育期基本一致,使用降解地膜烟叶产量降低30 kg/hm2,产值降低1 044元/hm2,上等烟比例降低3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使用降解地膜成本增加89元/hm2,且在田间可逐步降解,但与烟叶生育期不完全同步,需进一步改善其降解性能。 
摘要 陕北是我国重要的枣产区之一,枣裂果现象严重。为明确陕北主栽品种的抗裂性,筛选抗裂性好的种质材料用于后续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本研究以陕北主栽品种团枣、骏枣、木枣和相枣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冷水浸泡法对不同品种脆熟期枣果的裂果方式、裂果率和吸水率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裂果方式有不规则裂、环裂、纵裂和环裂 纵裂4种,以环裂 纵裂方式为主,但品种间不同开裂方式出现顺序不一致;不同品种枣果随着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