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求了解初中物理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着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到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否联系实际问题并让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呢?学了《光的色彩 颜色》一节后,笔者问学生:蔬菜大棚的塑料膜做成什么颜色,能让光透进大棚,有利于植物生长?就是我们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在为用红色塑料膜还是绿色塑料膜争论不休呢?由此笔者想到,如果学生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来应付考试,而忽略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1.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即物理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科学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2.1.1国外研究现状
  书本知识简单易懂、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教育思想在国外早已成为主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理教学可以这样简单地加以形容:知识浅、应用强、学科渗透广.综合实践活动和小制作活动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国内研究现状
  本课题为新课标下推广素质教育的前沿课题.曾经很多家长和部分教师无法理解,对此课题持怀疑态度.但是随着课改精神的逐步贯彻,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一线物理教师也对此课题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如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的丛旭老师在《对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思考》一文中阐述了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普及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较好地激发青少年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加强各种知识的联系,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大有促进作用.江苏省句容市郭庄中学的罗卫平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由于农村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条件较差、信息闭塞,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因素,以往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物理课堂以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从教师到学生对怎样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方式到方法几乎没有经验可谈.
  但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地融入物理学习中,课题组教师不断地进行了探索.
  2.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课外实践活动追求的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等.课外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所持的课程价值取向是强调自然、社会与他人对个体存在的意义,更加关注农村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世界”与“体验世界”,在自然、社会、他者与自我的融合统一中探求知识的情境化意义.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是以学生为核心,实现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因此,本课题将对目前农村初中物理课外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作出一些好的建议和尝试.
  3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3.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对我校各班级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部分城区学校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明确实践研究方向.
  (2)通过分步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探讨一些针对本课题的实际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并逐步增强学生把书本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
  (3)通过一些合适的课题的开展,积极创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通过研究,提升我校物理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科研团队建设,形成校内有生命力的科研共同体.
  3.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
  (1)教师、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认识的调查研究.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我市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为顺利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构建的理论研究.构建以“专家决策组”、“实践决策组”、“学校决策组”为核心要素的决策平台,初步确定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实践的基本原则、构建实践活动的模型框架、运行机制和评估机制.
  (3)结合农村实际确定活动课题的实践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选择课外实践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期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实践活动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实践活动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4)优化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建议研究.成立课外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在全校造出声势.通过评比、展览,表扬一批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分子,调动起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以促进今后学校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建议.
  4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4.1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以班级为单位,首先是对教师、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认识的调查研究,对干扰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是制定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计划,那就是通过三年的努力,让学生和教师(尤其是教师)认识到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该课题的研究是以物理学科为知识背景,研究和活动应同步展开,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活动调动学生,不断地收集实践活动的证据,调整活动的方法,活动中课题小组成员全体参与,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平等对待学生,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之中,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关注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要经常开碰头会,了解研究的进展情况,联系活动地点,安排活动时间,解决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阶段的写出各项研究活动的分析报告.设计活动时,教师可适当地安排一些多人合作型的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为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时要爱护不同类型的学生,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最后针对研究目标,进行反思、归纳,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4.2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确立和准备阶段
  (1)搜集研究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2)学习了解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建立课题组网页,将课题组网页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自己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上传到课题组网页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课题组网页成为课题组成员活动之家,成为课题组成员深刻反思、真实记录、推动成长、相互促进的平台.
  (2)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购买相关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在系统了解国内外研究本课题现状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协商研究具体计划,明确各自分工,自主制定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研究的心得.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
  (1)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研究论文.
  (2)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
  4.3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取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
  (1)文献分析法:针对选题,以“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为核心词,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整理分析.
  (2)比较研究法:比较我市“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发展差异,比较我校与靖江外国语学校、靖江实验学校等学校的发展差异,寻求缩小差异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大多数教师、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影响学习的片面的认识,一边研究一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研究法:以我校中初二、初三14个班级和周边学校为实验点,分别用半年时间,重点跟踪一个学校,从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到总结评估,充分验证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5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5.1主要观点
  本课题的切入点为探索如何在物理课堂之外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感知到物理和生活的密不可分,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刻下物理为生活服务的烙印,并通过课题探索活动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5.2课题的创新点
  (1)具有农村初中教学特色,我校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针对农村学生的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征.
  (2)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尽可能多得总结一些实际可用的教学方案和素材.
  (3)通过论文等方式将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事实公布,以供业内同仁参考和指正.
  (4)在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层面上加强研究的力度.
其他文献
1 “教材”方案出现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磁场》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图1),通过观察改变电流强度和导线长度后导线摆动角度的大小来定性分析作用力大小的变化,而后“分析了很多实验事实后人们认识到......公式F=ILB”.虽说《高考考试说明》并未对此实验做明确要求,但教材如此直截了当下得到公式似有“草率”之嫌,即便学生主观上认可该结论,客观上对该公式的产
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探索未来、创造社会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和该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
物理实验是学生领悟和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体验和感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调、支援的合作精神.  1实验能力是由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  能力是人在参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适合度,体现人顺利完成一项活动时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离开具体的活动
《豺烹羊》原文rn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
杆秤是最古老也是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的测量工具,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出来的,方便人们进行商品交易和买卖,体现了出中华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征.  1 杆秤的起源  楚国人在春秋(公元前770-221年)中晚期已经制造了称黄金货币木衡(天平),是一种等臂衡杆,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制成的.  “等臂天平”是楚国人用来称量黄金质量的一种衡器.如图1(此图摘自丘光明著,延明译《中国古代计量史》,图
伏安法测电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电学实验.但因为实际的实验仪器中的电流表(内阻不为零)、电压表(内阻不为无限大)内阻的影响,总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偏大(电流表内接时)或偏小(电流表外接时).如何改善实验,消除这种系统误差呢?  笔者经过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积累,总结发现了几种可以消除系统误差的实验电路.兹列举三个典型实验改进.  改进1  ①实验电路如图1.  ②操作步骤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一文中说过,教育“要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因而,物理教学课堂,应达成两个目标: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物理知识,掌握一些浅显的物理规律,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懂得一些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另一方面,教学中还要适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感情的积极的影响,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这期间也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课程的改革.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的课程.如何上好物理课堂中的实验课对老师来说是教好物理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而在实验当中得到的数据的正确处理又关系到整个物理实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在这期间运用误差理论对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很大帮助.  1 物理实验数据的产生  高中物理课程里有大量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六节对光的偏振做了介绍,这节课的目的是让高中学生了解光波作为横波具有偏振现象,以及光的偏振在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偏振现象学生不好理解,所以教科书先从绳波会发生偏振入手,再通过类比去介绍光的偏振.要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做好2个演示实验是关键,也是本节教学的突破口.但限于高中物理实验室没有光的偏振演示仪,学生很难感受和观察到光的偏振现象,只能用绳波偏振演示
“新课引入”是事关学生发展的重大问题,教学中不能忽略.什么是新课引入?其实很简单,就是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物理知识时的出发点.找对了这个出发点,就站对了出发的位置;找错了出发点,教学过程中就难免走弯路.而对与错的确定,关键在于新课引入的思想.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确定新课引入的思路一般都是依据已经学过的内容,这是从知识累积层面来考虑的,是必要的.但此时不能忽略另外两个因素:一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