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互联网 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技术的支持。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来调整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技能、创设历史情境以及形成课堂辅助等,进而全面提高历史学科学习效率,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 整合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55
  历史,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人文学科。但是直到初中阶段,学生才开始接触到系统的历史学习。由于这些历史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遥远,因此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在初中阶段,以信息技术促成教学工作,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路。
  一、以信息技术调整历史学习思路
  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能够逐渐调整历史教学与学习的思路,进而转变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代表与承载的是其背后的互联网大环境,能够带来丰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路,以及开放的学习大环境……这些都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所能达成的。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思路可以发生以下转变:
  其一,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不再是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素养等。其二,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界的新鲜信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等带入现代课堂,也开放了课堂的时、空间界限,使得学生能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其三,信息技术转变了单向输入的过程,实现了师生的双向互动,促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为学生的知识增长与能力建设做了铺垫。其四,信息技术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鲜活气息,实现了教学手段的革新,全面促成了教学的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在当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需要做到的是课堂的“融合”而非“整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发生碰撞,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现代技术加持历史教育,进而实现课程的建设。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想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找到现代化教学新路径。首先,以教材为基础,制定三维目标,即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为具体的教学方式、相应内容等;进而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最佳方式,如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情境、引入相应的历史素材,等等。这些内容与课堂的巧妙结合,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整体而言,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结合,能够进一步促成新旧交融,进而推动教学的进步。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一是代表了思路的开放,紧扣新《课标》精神的学习与教育思路被引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日益彰显。二是学生本身就是信息技术操作的主体,此时进一步加以探讨,才能更为全面地推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增长。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进一步使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借助翻转课堂等形式,积极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资料搜集、素材整理以及交流讨论等形式,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其次,在课堂中,为学生预留足够多的时间,通过丰富的形式来促成学生的学习。例如,将《百家争鸣》作为一堂讨论课,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展开教学工作。又如,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善教学任务,进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四、在纷繁的素材中找寻真理
  在纷繁的素材中找寻真理,是指信息技术能够切实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素材,而这些素材的筛选,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都是考验。作为教师,应当对当前网络中的各类资源进行筛选,从而为学生带来优质的内容,建构学习资料库。作为学生,则要积极掌握自主获取资源的能力。
  在新时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等都不陌生,此时不要限制学生去接触网络世界,而是要顺应时代,指导学生自主筛选、利用素材,以此来实现自身成长。此外,教师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去处理素材,促进学生在纷繁的素材中学习知识,如将一些资源剪辑成微视频,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再如,找到适合的线上课程,推荐给学生,让其进行自主研习。
  五、构建历史学习情境
  构建历史学习情境,是信息技术为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帮助。很多学生在接触历史时,会抱怨它距今实在是太过遥远,很多事件都十分陌生,只能靠死记硬背去完成历史的学习。但实际上,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秦末农民起义的激荡、感受到汉朝选择“无为而治”的智慧……
  在很多时候,只有情境的设定,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成长与知识的建构。情境创设,能使历史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趣味横生,能激活历史的人文属性。因此,情境创设成为信息技术与历史教育融合的敲门砖。
  总之,在当代初中历史教学中,紧密结合信息技术,配合教学工作的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能更进一步推进日常教学的展开,从而使学生的成长与知识丰富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
  [2] 王泳《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9期。
  [3] 張静《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中的《送行》是英国散文家、剧评家、漫画家比尔博姆的一篇散文,它描写了生活中一个很少引人关注,但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送行”的场景。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温暖、亲切的送行员休伯特·勒罗的丰满形象,充满异域风情。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挖掘上,或侧重探究文章主题、或侧重关注情节对比、或侧重纠结情意真假。其实,如果我们深入研读文本,就能从主人公勒罗身上获得许
《涉江采芙蓉》(以下简称《涉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所选诗歌分别是:《诗经》两首——《氓》和《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显然,这些诗歌是按照产生时代依次编排的。将五言诗《涉江》放在四言诗《诗经》两首之后,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四言诗到五言诗的变化过程,也符合教材编写者的编写目的:“学
摘 要:经典文化的教育乃是成为人的教育,从小就进行经典文化教育,也就是为了使一个人能够成为有文化内涵的人做好准备。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各种知识,拥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同时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道德品质,这才是对学生实施教学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经典文化 国学教育 环境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59  吴宓认为
马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古人出行、征战往往都离不开马。《红楼梦》中就有许多关于马的描写。这些描写遍布小说各处,若将与“马”相关的情节归纳起来加以解析,不仅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生活事态与社会场景,而且还可以看出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独到匠心。  一、宝玉偶然弃马乘车的深意  《红楼梦》主要是围绕发生在贾府即荣国府与宁国府的世事百态来透视封建显宦之家腐朽荒淫的本质的。贾府的人,上至贾母,下至丫鬟奴仆,出行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9个任务群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具有革命传统、英雄情怀的革命作品进入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突出的导向性。为了更好落实课程目标,我们以整本书阅读方法为指导,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以曲波《林海雪原》为案例设计了一系列可行路径。  关键词: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林海雪原》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千百年的淘洗与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习古诗,既可以让学生认识、了解到古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可以促使学生去发現、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断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真正发挥出古诗这一传统文化载体启智、育人功能的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传统文化
摘 要:阅读理解历来是学生学好语文、培养良好语感的基础。课前五分钟一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时段,教师们一般会利用它来活跃课堂气氛,复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进而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那么,教师该如何充分利用好这课前五分钟,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呢?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通过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权威、鼓励学生多交流读后感等三方面,提出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重大改革。為了强化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成长,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整体质量与效率。本文首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满足的几个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创新性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以汉语言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欣赏与传承能力是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难以推卸的任务。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挖掘教学素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以适宜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从而让传统文化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放光彩,让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能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提升。这是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 要:针对当前文言文学习存在散点式、碎片式、缺少关联,甚至文言分离的现状,本文尝试通过主动梳理与探究,整合学习资源,找到一条有意义的文化逻辑。本文选择 “忠”字,尝试将与之相关的文言文经典篇目进行整合,将言融入文中,以文驭言,借助字义逻辑链,形成对“忠”字文化的深入解读,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习惯,掌握语言规律,发散思维,提升对语言材料的建构与探究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忠字 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