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职业素质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许多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这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不同于生活中的谈心聊天。如何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探讨,以促进学校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良好的人格素养
  
  心理咨询教师的人格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咨询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心理咨询教师是否具备健康的人格,直接关系到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咨询的成效。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咨询者的个性品质、人格特征是影响咨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咨询人员必须具备三种品质:(1)真诚,即咨询人员应当是诚实的,真挚的,表里如一的,没有掩饰的;(2)无条件积极关注,即无论何类来访者和问题,咨询人员都应以全面接纳的态度对待;(3)共情,即能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并有向来访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能力。美国学者Guy也认为,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者须具备以下特征:(1)对人具有强烈的兴趣,充满好奇心并喜欢探究;(2)具有倾听的能力;(3)善于沟通,喜欢与别人交流;(4)共情,善于理解别人,设身处地;(5)较强的情感洞察力,善于处理各种情感问题;(6)内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并善于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把握自己;(7)宽容,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8)幽默,可以发现生活中积极有趣的一面。
  
  二、优秀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始终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自身必须要有健康而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对咨询的成功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者要协助求询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咨询教师的言谈举止常成为求询者行为的楷模。若咨询者本人在个性方面有缺陷,他的行为处事能力便会受到影响,这就会引起求询者更多的焦虑。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主要有:对人际关系敏感,而不是反应迟钝;能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情绪稳定,具有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能自我接纳、自我调节;真挚的情感,亲切、和蔼、尊重人、善解人意,易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顽强的意志,在咨询遇到困难时,咨询教师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力,从而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咨询过程中通过来访者的言语和表情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保持客观的态度,能对来访者的反应进行客观的观察,在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时,能保持客观的态度 。
  
  三、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保证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应遵循以下职业道德:首先,应热爱心理咨询事业。这是心理咨询教师从事复杂的创造性劳动的精神能源。热爱心理咨询事业,需要心理咨询教师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不为名利,全心全意为来访者服务;第二,咨询教师应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利益,把来访者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要满足来访者的合理要求,替他们保守秘密,尊重他们的人格。保守秘密,尊重隐私是保护求询者利益的重要方面,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必须以诚实的态度对待求询者,决不能以任何方式透露或公开那些会给求询者带来羞耻或者损害求询者利益的情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赢得来访者的信任。第三,要处理好与其他心理咨询人员的关系。要尊重、团结同事,虚心学习同事的先进经验与先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不可互相拆台,自以为是。第四,要按规定使用测量与治疗工具。心理咨询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必要的心理测量工具,有时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治疗矫正手段,因而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要求和规定。在使用心理测量工具时,应实事求是地按规定操作,对结果既不扩大也不贬低。在使用有关的心理治疗技术时,首先要取得来访者的同意,决不能抱着炫耀的心理,做一些力不从心的无把握的治疗。
  
  四、坚实的知识基础
  
  我国的心理咨询从一开始就超出了医学的范围,涉及到哲学、教育学和医学等综合知识,是多学科汇集、协同的产物。心理咨询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的职业属性:既要有精深的专业基础,又要有广博的知识辅助;既要掌握自然科学,又要熟知社会科学。首先,作为心理咨询教师,必须掌握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是进行有效心理咨询的基础。心理咨询教师只有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素养,才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咨询,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心理咨询则成为肤浅的、一般意义的经验之谈。
  其次,咨询人员还要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流派能够透彻理解和运用。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掌握深厚的咨询理论是咨询教师有效发挥自己特长的必要前提,它在指导咨询人员与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评价自己的专业行为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借鉴某些心理治疗原理,诸如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交往分析疗法,森田疗法,行为疗法等,这些理论在心理咨询中运用较为普遍,可用来帮助来访者积极看待挫折,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对心理咨询事业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心理咨询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基础医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因为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该具备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区分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及其它心理问题的界限,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与能力范围。因为心理咨询中会遇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又因为来访者的某一心理问题可能涉及到许多方面,所以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心理咨询教师知识渊博、学问高深,会增加来访者对他们的信任感,并为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奠定基础。
  
  五、熟练的咨询技术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但要精通理论,还必须能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这就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咨询的方法与技术,如会谈的技术、沟通的技术、观察的技术、倾听的技术等等。
  会谈,是心理咨询人员与来访者之间的谈话,是咨询者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困扰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心理咨询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谈中展开的。心理咨询教师应熟谙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与来访者进行交流,以获得最充分的信息。在诊断性会谈中,咨询者必须辨清某些表面现象,利用询问、示意等技巧,将心理诊断引向深入。语言技巧是会谈成功的关键,咨询过程是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交流活动,咨询者是倾诉对象,耐心地倾听来访者的谈话,把握谈话问题的实质,选择好谈话的切入点,运用娴熟、清楚、简练、生动、通俗的语言技巧,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更重要是能够活跃咨询气氛,减轻来访者的心理压力,消除防御心理,使来访者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引导来访者接受心理上的帮助,澄清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心理咨询就是一种人际间的交流或沟通,所以,沟通技能对咨询教师来说具有根本的意义。一般来说,咨询教师的沟通技能包括:1.关注与倾听。这主要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表达的。关注是心理咨询者用目光、表情和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自然地流露出对当事人的关切。应该说,它产生的效果往往胜过言语。倾听,就是要全身心地倾听来访者的心声,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理解当事人所表达的一切,理解当事人所表达的东西与现实的差异。2.神入。它是一种传达对他人的理解,从而与他人同在的方式。咨询人员能时时从来访者的角度理解来访者,即所谓的“心心相印”,这有助于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神入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是一种交流的润滑剂,让人们之间体会到一种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气氛。3.探究。它是一种激励和引导来访者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进行自我探索的艺术。沟通技能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要提高的技能。除此之外,准确发现并判断心理问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等技能,也是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提高的技能。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滑坡现象,重振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对大学教育人文内涵缺失的理性反思,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热点。与专才教育重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不同,人文教育的重心是“做人”教育,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培养一种理想人格。那么,大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人文教育最终要使大学生具有怎样的理想人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哪些精神内涵?这是大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灌输和讲授为特征,这种教学模式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活动全球化,已显露出弊端。因此,在21世纪,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事实上,加强知识融会贯通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与接受某一专业领域深入的训练并不截然对立,也不相互矛盾
当今时代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将无从谈起.问题意识是人类走向成功的动力源
同一份报纸在一天中却有七个不同版本,资讯刷新速度直追气焰旺盛的“第四媒体”——各大新闻网站。听起来这像是个天方夜谭,但它确实存在。当我们还在以日和周的出版周期为报
目前,大学教育正在逐渐由“专业教育”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何为素质教育?这需要从人的素质谈起。人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指个体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生理构造(形式)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是指态度、认知、情感、意志、需要等心理品质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的内容。社会文化素质主要是指个体适应、自学、创造、交往、沟通
RAPD and RFLP analyses of double haploid lines which derived from hybridization between hexaploi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2n=42) and eastern gamagrass (Tri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1994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中第三条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我国又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些都为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主体思想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提升和发展,在这种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新课程视野下,有效教学应呈现怎样的特征呢?这历来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即六个“应”。    一、有效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
作为一名教师,从某种意义是上说,应该成为一个教育家——至少应该具备教育家的一些好的素质。教师除了应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巧,更应该具有比较完善的人格风貌。即在性格、气质、品德等方面,具有一种堪为学生楷模的总体人格特征,能给予学生一种美好的精神感染力。或如春风一样宽厚和煦,或如泉水一样简单明澈,或如哲人一样深刻睿智,或如严父一样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可师”、
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美国自19世纪后期起,开始实行教师证书制度,德国和日本也有与美国相似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我国,教师资格认证申请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开放,意味着教师岗位将实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标志着教师职业社会化的开始。 我国教师资格认证主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开始,教师资格认证首先在教育系统内部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一阶段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