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个感悟的空间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给孩子们一个感悟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感悟的机会,看似与最终的考试无关,其实恰是教育工作者最负责的、最深刻的、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准备性活动。前置性作业是学生接受新知的最初感悟空间与机会,设计好前置性作业,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使新知的重点呼之欲出,再加上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及时地点评纠正,数学教学也可以简单完成。
  关键词:感悟;桥梁;比较;迁移
  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不是思维,胜似思维的所谓“思维的感觉”。可以说,它是从感受事物到形成思维的第一个驿站。有了它,学习者就可以为他的第二步的后续思维找到方向和道路,就可以真正地做一道数学题,或自己真正解决其他别的什么问题。人之产生知识或智慧,那是在悟的土壤上绽放的大自然的花朵啊。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谆谆教导之下理解知识,还是给孩子一个感悟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学?在生本课堂之前置性作业中,怎样想办法让孩子去感悟,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旧知感悟新知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新知。
  例1.在学分数乘法三的前置性作业中,我设计了
  学生在课前收集了相关知识后,课堂上有的说单位“1”如果是1000米长的公路,它的 是600米;有的说单位“1”如果是5个苹果,它的 就是3个苹果……我再追问如果单位“1”是1个蛋糕、 桶油呢?
  部分学生马上得出了答案,再总结方法:单位“1”× =对应的数量,在课堂上我出示:
  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些数量是单位“1”。
  1.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2.六年级人数相当于五年级的。
  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再展示第二个环节例题时,学生讲得也是头头是道,一个原本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点,我只是出了两个题目考验了一下,基本通过。
  二、比较感悟本质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例2.在学习五下练习三的前置性作业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这样的练习:
  比一比,想一想
  通过对比练习,上课时发现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的学生把得数进行了对比发现相同的两个数,乘除的结果相差很大,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把运算符号看错;有的发现了除以一个大于一的整数,商比这个数小,乘一个大于一的整数,积比这个数大,除以一个真分数,商比这个数大,乘一个真分数,积比这个数小。孩子是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師放手让学生去感悟,让他们自主地学,效果比我们在课堂上反复说明,题海中不断纠错来得更加有效。
  三、实践操作中感悟真知
  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例3.在五下展开与折叠这一课的前置性作业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题:
  学生通过操作课堂上的反馈虽是五花八门,但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各种发现中,也可以归纳出本课的知识重点,难点不攻自破。
  四、知识梳理中感悟知识网络
  梳理知识的线索要凸显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脉络,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站在“以生为本”的高度,不再是将知识点和基本概念的简单罗列,不再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重复,不再是题海的机械操练,不再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拉回到同一条起跑线,
  例4.五下复习整理一中,为了更好地给以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我在前置性作业中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
  一张表格,让学生在家查资料,找题目,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想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想考考班级里的同学。上课时发现,我担心除法的意义他们讲不出来,居然也有很多小组展示得头头是道,课后问他们,有的是父母教的,有的是查资料得到的,他们编的应用题也是形形色色,但数量关系清晰,他们自己也心中有底,在其他同学回答时,还不时提出质疑,俨然一位小老师的风范。
  感悟是解决问题和形成观点策略的第一个念头、第一缕亮光。有了它,学习者就可以为他的第二步的后续思维找到方向和道路,就可以真正地做一道数学题,或自己真正解决其他别的什么问题。设计好前置性作业,就是给学生一条快速连接知识中心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赵翔麟.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出版社,2009.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找准了突破口,就找准了教学各环节的纽带。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突破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梅花魂》这篇回忆录,以倒叙的手法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我”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虽然在叙述上有详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设问启发一方面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考习惯,另一方面让他们通过深入思考,逐渐掌握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问启发;追问;关键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语言词汇和词句表达,还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启发和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体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整合教学内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为了更好地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相契合,教师要关注和强化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采用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和方法,较好地保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与质量,较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与之相契合,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要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摘 要: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的。回归语文教学本真,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自由朗读,自主学习,自然表达,弘扬个性,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关键词:以学定教;随机点拨;情境对话;读练结合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是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面我就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谈几点教学思考。  《范
摘 要:找准学习的切入点,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找准角色定位,锻造服务式管理的能力;强化教改特色,锻造自我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终身学习;服務式管理;创新能力  回顾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我觉得一个好的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具备学习意识、服务式管理意识、创新意识。这才是孩子们的福分,才是老师们尊重追随的领导。  一、找准学习的切入点,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谈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一个图文故
摘 要:区域活动以其独有的个性化、开放性、自主、自由等优越性,在幼儿园中备受教师与幼儿的喜爱,并同时发展成为幼儿园开展创造性课程的重要手段,而幼儿园开展的创造性游戏活动是教师了解儿童、观察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最好途径。对幼儿园在实行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继而探讨出充分发挥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互动;问题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推动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要求教师注重情境设计,关注情境教学中的取与舍。  关键词:情境教学;吸引力;真实性;多样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并强调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五条,第三点》那么如何让写作课真正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爱上写作课呢?以下这节作文课
摘 要: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事事由家长包办代替,使孩子“被迫”养成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导致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成年后无法快速地融入社会。大家要共同努力,做一位与时俱进的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关键词: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我以为我会哭\但是我没有\我只是怔怔望着你的脚步\给你我最深的祝福\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让我把自
摘 要:综合实践展示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增长知识,促进表达。但在实际教学中,展示课在“展示什么”“怎么展示”“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多误区,教师应该避开这些误区,从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及时引导,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童话世界  一个完整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的终结与交流阶段。从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