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从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兴趣激发 语文素养
  语文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特别是初中语文,它是基础之基础、重中之重,因而,学好语文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对语文总提不起兴趣来,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一些老师片面强调教学质量,一味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上课就是为了赶任务,教学就是为了比成绩。对教材中凡是与考试内容关系不大的部分,都忽略不计,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不去涉及,大部分还是满堂灌、填鸭子似的应试教学。这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甚至讨厌。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2]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其实,激发学生兴趣并非难事,它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讲求民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这样师生都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学生的思维也将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也更易于接受新的知识。比如,课前5分钟就是一个能营造和谐融洽教学氛围的绝佳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可以让学生谈谈他看的文章,说说他的见闻,或者就某个问题简单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就会在这样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了。另外,教学中,老师幽默的语言也能在不知不觉间给学生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它是教学中最好的润滑剂,可以让学生们乐于听、乐于看、乐于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生与老师得到最大限度的交流。多给学生一点机会,营造融洽的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
  1.拓展教材内容。我发现,学生喜欢一拿到语文书,就挑里面感兴趣的文章读。久而久之,学生对教材的新鲜感就没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减弱。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讲透教材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深层次的内容,也可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延伸。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情感体验,又能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2.确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课不应只是局限在语文课堂,确立“处处学问皆语文”的观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母亲节前夕,我提议大家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第二天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大家交流体会。学生们很有感触,甚至有同学说到动情之处都有些哽咽了。我觉得孩子们感触很深,就让学生回去写一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要求600字左右。但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绝大多数同学都写了800字左右的文章,个个真情流露。原来留心了生活,就是学习了语文。孩子们立刻觉得语文的内容多了,范围宽了,兴趣浓了。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1.表演互动。新课程理念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走上讲台,把文中的情境表演出来,然后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做适当评价。例如《范进中举》一文,我挑选了班上几名同学在语文课上表演,目的是让大家在看表演的同时了解文章内容并分析文章主旨。几位同学表演得虽然不是很到位,但他们表演得很投入,甚至有同学在表演中还融入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表演结束后,大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于范进中举后之所以发疯的原因在讨论中也得出了答案。事实证明,大家对这堂课掌握的情况很好。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2.感受成功的喜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看来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诗歌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朗读或背诵中感悟诗的意境,同时也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老师适当给予鼓励,孩子潜在的兴趣便会被唤醒。
  3.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学生立刻来了精神。然后让学生跟着范读反复朗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老师简单点评答疑解惑。最后,在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中结束课文,学生也产生了共鸣。
  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诵读经典、办手抄报,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春游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产生广泛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渴求知识的动力,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论语注.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4:80.
  [2]章泽等编.名言1000句.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72.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师作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作为直接从事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摆脱长期以来应试教学思想的负面影响和不应有的高考压力,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从而肩负起这一教育与时代重任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其实施办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必修课的“阅读与鉴赏”中明确
一九三三年的冬天,我在红二师五团一营三连当指导员(一九三二年八月红一方面军四军改编为红二师)。一天,接到命令,调我到中央苏区瑞金党校(也叫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去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第一,对“上层”学生来说,教学难度必须设定在通常要求之上,只有这样,“上层”学生才有挑战的激情。第二,要关照“下层”,目标定得比通常水准高了,对“下层”来说,压力很大,我们教师要精心组织合作,填平“下层”学生与高标准之间的沟壑,让“下层”学生冲刺。在设定高水准的教学难度下,要想让每个学生学习有效,最累的不是优生,而是中下层次的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关键是要指导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斗争中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年来,我们学校尝试通过诵、书、唱、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古诗词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中,渗透到校园生活中,从而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受到人文的熏陶,充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诵读古诗词,夯实人生基础  1.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词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
摘 要: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要适时反思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反思性教学 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要摆脱“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应对灵动而富于变化的课堂,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离不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即在课堂短短40分钟内要最完美、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怎样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我略有几点体会和认识,与读者探讨。  一、把握语文教学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打造高效教学的关键,有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既要摆脱“全盘授予”的“满堂灌”,又要摒弃“放任自流”的“满堂转”。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教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随机地引导点拨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随机点拨 优化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有着很高的艺术性。点拨所要求的是随机,而不是随意。“点”,就是指点。当学生思维未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
目的:归纳肺癌晚期呼吸机支持疗法下的护理对策和体会.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20例肺癌晚期经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住院期间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一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它从诞生之日就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作者提出:合作学习必须是有明确目标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是有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学习效率 学会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