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爱弥儿”及其创造者卢梭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会准时走来一个不足五英尺的矮个子,他在那里要散步一小时——他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伟人伊曼努尔·康德。可是有那么几天,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的出现,都为他担心。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在那几天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尔》里,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
  《爱弥儿》这部书的副标题就是“论教育”,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这部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主要人物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能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
  卢梭的教育观,从人性是善良的观点出发(这一点,与我国古代孟子的“性善”思想是相通的),提出教育须顺应天性自然发展的自然教育论。他认为人类的教育有三种来源:天性、人事和事物。天性是人的善良禀赋,是自然生成而非人力所能控制的;人事则是指施教者(父母,教师,长辈等等)对于受教者(子女,学生,晚辈等等)的启发培养;事物则是特指教育的环境。卢梭强调,只有使这三者和谐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这三者之中,“天性”是居于主体地位的方面。“人事”是完全可以由人的主观控制的方面,“环境”是人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予以控制的方面,因此相对“天性”而言,“人事”和“事物”是处在依从地位的。只有这样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三者的和谐配合。这是卢梭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则。在此原则下,卢梭坚决反对封建的压制儿童自然发展的经院主义教育,反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王孙公子和达官贵人,要求培养完全自由成长的、身心调和发达的、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需要指出的是,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对当时社会上推行的“公民教育”,其实质则是要求教育要摆脱封建制度的影响,并不是主张教育要完全脱离社会。
  卢梭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还强调让受教育者通过实践活动和接触实际事物获取知识,认为古典主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使受教育者真正获取知识;他反对对儿童进行空洞说教和粗暴惩罚,倡导让受教育者在自然的学习实践中获得经验教训的“自然后果法”;他还提倡对青年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总之,卢梭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是有积极的借鉴价值的。对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有所吸收,有所扬弃,成为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的助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冯荣光】
其他文献
笔者在电视上看到过——  女学生李讷,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让老师和同学知道她父亲的真实姓名叫“毛泽东”,只能说自己父亲的名字叫“李德胜”。这使得她在学校上学时,不时遇到一些颇具戏剧性的事情。  例一,老师在课堂上教新课文《东方红》。同桌同学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傲然而小声地问李讷道:“喂,你爸爸是谁呀?告诉你,我爸爸可是高干,每天都用小汽车接我送我的……”老师还是注意到他们了,很不高兴地叱责道:“你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何其难,点点滴滴之间便可改变学生的成长轨迹。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的强与不强,往往正是师者点点滴滴的结果。  教师在人才的培养上负有举足轻重的重担,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授课艺术和博爱的心胸,更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方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优良的人格、美好的灵魂和良好的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每每在我准备给学生作业写评语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天的情景。  那天,我正在厨房准备做晚饭,刚刚放学的女儿手拿着作业本向我奔来,疑惑的问道:“妈,你看我的语文作业写的怎么样?为什么老师却在后面只写了‘以后要努力!’?”看着女儿满脸的委屈,我赶紧接过作业本。的确,她的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秀,能看出女儿一定是认认真真完成的。我笑着说:“你的作业真棒,老师的意思是你做得很好,但要继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写道:“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的呢,只要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在这里,少儿“天性”所受到的的压迫是极为沉重
《论语·先进》篇所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描述了孔子和几位弟子进行的一场有关人生理想的交谈。(以下引文以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为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而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
据《中国教育报》载,出席7月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一位基层幼儿园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乡村教师也能迈向教育家之路,创造崇高的生命价值。"这话说得真好!这句话说出了广大教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康德的名字早为世人所熟知。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卓越的成就曾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导师的高度评价。在哲学发展史上,康德的名字是不可能被绕过去的。但是,康德的哲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经历,这就不为世人熟知了。  青年康德立志献身于对学问和真理的追求,而不是为了面包而读书。他曾这样写道:“我早已投身于我决心保持的东西。我将沿着自己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演绎着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崛起,使中华文化声威远扬,全球涌现前所未有的汉字、汉语学习热潮。定格在2008年的几个历史镜头,彰显了汉字的无比荣耀,昭示着汉字的教育使命。  镜头一:2008年8月8日晚,全世界有40多亿观众通过电视直播“无与伦比”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欣赏到艺术地再现的中华文明,对其中由活字印刷术幻化成的“和”字所表达
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情节:  一位年轻的女班主任和她的同事,也是男友,在一起吃饭。其间,女方说:“提个问题,雪化了以后是什么?”男方答:“当然是——水。”女方道:“不,是——春天!”男方辩解:“我这可是标准答案啊!”女方感喟:“唉,标准答案!你不觉得总是这样的标准答案,很缺少情趣,缺少想象吗?”男方笑道:“可现实是,不按标准答案答题,就不能得分哦。”女方叹道:“可现在的孩子们,整天围着这些标准
去年高考前夕,央视新闻频道播发了《冲刺高考:393班的普通一天》,跟随着记者的镜头,观众目睹了河北衡水中学高三393班学生从晨跑到晚自习一整天争分夺秒、近乎麻木的备考学习、生活状况。众所周知,衡水中学是蝉联全省高考升学率魁元已十余载的名校,其办学经验曾被权威的教育媒体多次报道,誉称为素质教育典型,先后接待过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逾16万参观考察者。央视新闻特写发出的不同声音引起了新的争鸣。有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