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一代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lyc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未来,青年人在发生一种变化,你可以用很多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比如保守、求稳,又比如务实、理性。
  无论怎么描述,这个变化在缓缓地发生,仿佛历史的车轮,不可逆转。
  讴歌自由选择的曲调还在空中飘荡,创业的潮水也还在拍打着时代的沙滩,而更多的年轻人,已经默默地转向,拥挤在人群中,向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进军。
  在那里,可以操作更巨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那里,也可以受到那巨大力量的荫惠,求得一己的安稳。
  他们为何而去,自都有答案。
  在很多年以前,进入这些机构的人,都被称为干部。只要上了大学,他们不用参加公务员考试,就可以成为“公务员”;只要毕业,就有房子在不远的未来等候他;甚至前途,也不用经过激烈的竞争,将来,明了可见。
  在1980年代,那如同磐石或者结石般的未来,也有显而易见的缺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那个时代,这首诗的再度走红,或能说明问题。
  改革开放,让可能性变得更多,“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们”渴望到更炙热的地方,抛洒青春。实现自我价值,无论理想还是物质,都变得那么顺理成章和无比迫切。
  当更多国有企业(当时叫国营企业)脚步滞重,当政府机构分配的房子也只是幽暗的筒子楼时,国退民进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发生在青年人对未来的看法中。
  评估一番,当发现失去的只有沉闷的岁月,年轻人对自由的选择,坚定无比。
  然而,凡事均有代价。事实上,自由尤其依赖规则,依赖个人权利与义务的清晰界限。
  而当民生成为大问题之后,对未来看法的重新评估不可避免。
  寻求稳定的一代人也慢慢成形。他们的每个个体的选择都无可厚非。
  自由的代价是个人的不确定性;稳定的代价是什么呢?或许,是集体的一种不确定性。
  转型的中国,需要方向,也需要力量和创新。
  无论怎样,多年以后,我们将共同面对这个代价——那些寻求稳定的年轻人们留下的遗产。
  
其他文献
下面的几篇文章,是六个人毕业后的故事。当他们毕业时,他们的人生选择有自己的因素,也有时代的推动。  他们是不同时代的毕业生——1950年代的王蒙,无需介绍的著名当代作家,成名之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就是在讨论青年的选择;1970年代的金中一虽为地方司法局局长,但被媒体列为“微博界中国最具影响力官员20强”;1989年毕业的朱学东,《中国周刊》的总编辑,他选择从中央部委离开;1990年代中后期的蔡
期刊
毕业生:王蒙毕业时间:1950年 毕业学校:中央团校    我出生在1934年,是“30后”,我和同龄人的青春岁月是在1950年代度过的。当青春勃发的我们走向社会之时,也正是新生的中国豪情万丈之时。  那个时候,所有的年轻人都处于昂扬兴奋状态,认为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从此好时候开始了,未来所有的一切——国家和自己,都只会越来越好。于是,新中国建设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什么。  在
期刊
之前是体校教练,现在是自己组建的俱乐部的教练,孙洁仍然是教练,可滋味已然大不同。    2009年岁末,孙洁在北京市先农坛体校杨领队门前踌躇了许久,鞋底的积雪化成了一滩泥水。敲门吧,孙洁跺跺脚,抽出后兜里的辞职报告。  杨领队挽留他:“不再考虑考虑了?你今年工作成绩不错,单位还在研究奖励办法。程然在国家队表现稳定。”程然是孙洁亲手带出来的体操苗子,当年入选国家队。  “把他送进国家队,我的任务完成
期刊
他把这里当做极具魅力的城堡,消磨着曾经的热情,但并不后悔留下。    接连着两周,王林没有一天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离开办公室。周末也总被加班占据。生活像一辆塞满了货物的桑塔纳,踏实地奔跑着,“司机”王林觉得有点失落。刚步入社会时,他期待登上的是一辆沃尔沃。  “从小到大,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是人群中的那百分之十。但工作四年,越来越现实,觉得之前很多想法都不可能实现。现在就想着房子、车子,实际的问题。你要
期刊
毕业生:蔡骏 毕业时间:1997年 毕业学校:上海邮政学校    我没有读过正规的大学,中学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了。曾经,我认为这是一件颇为遗憾,偶尔也让人觉得自卑的事。  那是1997年,那时,我才十九岁。中学毕业后,我直接就去了上海邮政上班。刚开始工作那年,国有企业还被认为是不错的单位,起码是一个不用担心丢饭碗的地方。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邮政的优势越来越少,尤其是我工作的单位,几年来工
期刊
回到滨州,暂时没有活干,距离自己四年前制定的五年规划,武征觉得手里没有筹码去实现。回家,是个诱惑,更是个纠结。    武征曾经是一个“大城市成就人生梦想”的典型代表,他勤奋,能吃苦,有明确的人生规划。  但是,一切都在2008年的春节改变了。老父亲希望他回到滨州老家。  这是一个三线城市,没有火车站,也没有他所从事的行业——信用担保软件开发。  但是,人生就这么突然转弯了。老父亲的一番话和妻子的期
期刊
2011年,在南开大学周立群教授的指导下,5名南开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组成课题组,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4所院校的1416名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该调查发现,58.66%的受访者把“工作稳定程度”作为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2009年,周立群教授曾指导学生做过同范围、同内容的调查,他比照两次调查结果发现,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比例都有所提高。就此问题,本刊专访了周立群教授。   
期刊
陈佩斯第一次作为一名演员介绍给北影导演王好为时,还不是个光头,他跟在父亲陈强身后,很文静,那是1979年,导演王好为正筹备一部名叫《瞧这一家子》的电影,这是“文革”后中国第一部轻喜剧电影。    为了45斤粮票  1979年,在“文革”被批斗的陈强回到大银幕,参演王好为导演的《瞧这一家子》。  陈强在《瞧这一家子》中确定出演车间主任一角。他把儿子拉到王好为面前:“这是佩斯,他想试试这部,行吗?”“
期刊
即使是最好找工作的工科生,更多人也开始追求稳定的国企。    1987年出生的李日辉,在即将大学毕业时面临一道选择题:去比亚迪,还是去南车南京(中国南车南京铺镇汽车有限公司)。  一边是待遇优厚的民营企业,一边是工作稳定的国有企业,到底该如何选择,他在心中已经权衡了无数次。    金田少年的纠结  2007年9月,20岁出头的李日辉独自一人从家乡广西来到北京,2700多公里,他一直记得这个数字。从
期刊
历史的吊诡,常常令人困惑。  多年前,我选择了放弃公务员身份,投身市场大潮。我绝对想象不到,今日国考之空前盛况。  我同样没有想到,1990年代开始被年轻大学生后置选择的国企,如今再次成为香饽饽,甚至超过知名外企。  其实,无论何种选择,只要基于个人价值判断,都无可厚非。但“铁饭碗”在走入历史之后,却咸鱼翻身,逆向回潮一浪高过一浪背后,年轻人求稳的人生态度,却值得社会省思。  热情奔放,满怀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