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页~60页及练习十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和全班学生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
1. 教师依次不断重复出现“锤子、剪刀、布”。
2. 师:你们怎么都能赢老师?
3. 小结:找到了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评析: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的特点,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设计学生喜爱的、具有启发性的游戏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序、重复出现的规律,为新课的学习进行铺垫,促进了知识的迁移。这教学的“第一锤”,准确地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使整节课的成功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 创设情境,寻找规律
1. 出示例1场景(见教材第59页)。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摆放有怎样的规律。
2. 学生汇报。
师:谁先来具体说说盆花摆放有怎样的规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规律:每2盆为一组,每组依次是蓝花、红花。
师:谁能像说盆花的规律那样说说彩灯的排列规律呢?
师:彩旗呢?
(评析:“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找”,此环节十分重视规律发现、揭示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由地观察、交流和概括,并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描述每种物体的摆放规律,使学生明确这些物体是几个为一组和每组的摆放顺序,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 凭借规律,解决问题
(一) 探究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些规律中还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研究摆盆花中的数学问题。
1. 理解题意。
出示题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提问:照这样摆下去,该怎样摆?
2. 解决问题。
(1) 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表示出来,再和同桌互相交流。
(2) 全班交流,展示各种策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策略:画图 ○△○△…… ○
列举:单——蓝 双——红 蓝
计算:15÷2=7(组)……1(盆) 蓝
(3)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
①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② 同桌讨论,这里的15、2、7、1分别表示什么?
③ 为什么除以2?
④ 为什么根据余数1就可以知道第15盆是蓝花?
3. 小结:盆花的摆放规律是每2盆为一组,所以用“15÷2”,每组依次是蓝、红的排列规律,余1就与每一组的第一盆颜色相同,所以第15盆是蓝色的花。
(评析:本环节先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通过4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刚接触计算的方法时,就明白了“几个一组就要除以几”,也认识到“根据余数判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道理和方法,问题典型深刻,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二) 对比提升,明确解题策略的最优化
1. 出示彩灯图。
(1) 你会提一个像盆花那样的问题吗?
教师选取数量在40~100之间除以3后,没有余数或余数是2的问题,如照这样排下去,第50盏是什么颜色的灯?
(2) 同桌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这道题比较合适,比较简便?
(3) 学生汇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4) 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板演汇报。
50÷3=18(组)……2(盏) 紫
师:你是怎么想的?
(评析:改变课本例题编写中彩旗、彩灯逐一呈现、分别提问的方式,而以“你会提一个像盆花那样的问题吗”引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思维含量,教师再选取数量在40~100之间除以3后,没有余数或余数是2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优化策略。)
2. 第51盏是什么颜色呢?(由上题往后加一盏)
(1) 学生独立解答。
(2) 指名板演。
51÷3=17(组) 绿
师:你是怎么想的?没有余数了怎么判断呢?
(3) 这两题为什么都除以3?余2说明了什么?没有余数说明了什么?
(4) 不列式,也能很快判断第51盏灯的颜色吗?
(借助于第50盏是紫色的,推想第51盏是绿色的)
3. 余数是几时,一定是红灯呢?
(评析:这里让学生解答由上题往后加一盏的问题,既解决了“没有余数情况下的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问题,又让学生用推想的方法进行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盆花和彩灯中的数学问题时,都要先找规律。找到规律后,同学们用了几种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你们认为哪种策略比较简便,适用范围广?计算时最重要的是确定除数,根据什么来确定除数?最后判断第几个物体是什么关键要看余数,余数1就与每一组的第几个相同?余数2呢?余数3呢?没有余数呢?
(评析:提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梳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深入理解,能有效提高练习的正确率和教学效率。)
四、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说一说:说出下面各题的排列规律。
(1) 200820082008……
(2) 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2. 串一串: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2题“穿珠子”。
学生独立列式后板书反馈,反馈时要求学生说想法。
3. 算一算:今年12月1日正好是星期一,?菖?菖同学的生日是12月25日,是星期几呢?
反馈时提问:为什么要除以7,为什么余4就是星期四呢?
4. 摆一摆:将△○□这三个图形摆成一组,并按照这样的顺序摆下去,要使第16个一定是○,每一组里△○□的排列顺序怎样?
同桌合作完成后,反馈两种摆法:
○□△,○△□
师:仔细观察这两种摆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把○摆在第一个时,会使第16个一定是○?
(评析: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层深入,既有书面计算的,又有口头说的、动手操作的;既有正向思维的,又有逆向思考的,而且都与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并逐渐地内化新知、增长智慧、提升能力,提高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福建省屏南县实验小学 35230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和全班学生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
1. 教师依次不断重复出现“锤子、剪刀、布”。
2. 师:你们怎么都能赢老师?
3. 小结:找到了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评析: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的特点,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设计学生喜爱的、具有启发性的游戏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序、重复出现的规律,为新课的学习进行铺垫,促进了知识的迁移。这教学的“第一锤”,准确地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使整节课的成功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 创设情境,寻找规律
1. 出示例1场景(见教材第59页)。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摆放有怎样的规律。
2. 学生汇报。
师:谁先来具体说说盆花摆放有怎样的规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规律:每2盆为一组,每组依次是蓝花、红花。
师:谁能像说盆花的规律那样说说彩灯的排列规律呢?
师:彩旗呢?
(评析:“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找”,此环节十分重视规律发现、揭示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由地观察、交流和概括,并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描述每种物体的摆放规律,使学生明确这些物体是几个为一组和每组的摆放顺序,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 凭借规律,解决问题
(一) 探究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些规律中还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研究摆盆花中的数学问题。
1. 理解题意。
出示题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提问:照这样摆下去,该怎样摆?
2. 解决问题。
(1) 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表示出来,再和同桌互相交流。
(2) 全班交流,展示各种策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策略:画图 ○△○△…… ○
列举:单——蓝 双——红 蓝
计算:15÷2=7(组)……1(盆) 蓝
(3)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
①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② 同桌讨论,这里的15、2、7、1分别表示什么?
③ 为什么除以2?
④ 为什么根据余数1就可以知道第15盆是蓝花?
3. 小结:盆花的摆放规律是每2盆为一组,所以用“15÷2”,每组依次是蓝、红的排列规律,余1就与每一组的第一盆颜色相同,所以第15盆是蓝色的花。
(评析:本环节先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通过4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刚接触计算的方法时,就明白了“几个一组就要除以几”,也认识到“根据余数判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道理和方法,问题典型深刻,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二) 对比提升,明确解题策略的最优化
1. 出示彩灯图。
(1) 你会提一个像盆花那样的问题吗?
教师选取数量在40~100之间除以3后,没有余数或余数是2的问题,如照这样排下去,第50盏是什么颜色的灯?
(2) 同桌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这道题比较合适,比较简便?
(3) 学生汇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4) 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板演汇报。
50÷3=18(组)……2(盏) 紫
师:你是怎么想的?
(评析:改变课本例题编写中彩旗、彩灯逐一呈现、分别提问的方式,而以“你会提一个像盆花那样的问题吗”引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思维含量,教师再选取数量在40~100之间除以3后,没有余数或余数是2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优化策略。)
2. 第51盏是什么颜色呢?(由上题往后加一盏)
(1) 学生独立解答。
(2) 指名板演。
51÷3=17(组) 绿
师:你是怎么想的?没有余数了怎么判断呢?
(3) 这两题为什么都除以3?余2说明了什么?没有余数说明了什么?
(4) 不列式,也能很快判断第51盏灯的颜色吗?
(借助于第50盏是紫色的,推想第51盏是绿色的)
3. 余数是几时,一定是红灯呢?
(评析:这里让学生解答由上题往后加一盏的问题,既解决了“没有余数情况下的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问题,又让学生用推想的方法进行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盆花和彩灯中的数学问题时,都要先找规律。找到规律后,同学们用了几种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你们认为哪种策略比较简便,适用范围广?计算时最重要的是确定除数,根据什么来确定除数?最后判断第几个物体是什么关键要看余数,余数1就与每一组的第几个相同?余数2呢?余数3呢?没有余数呢?
(评析:提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梳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深入理解,能有效提高练习的正确率和教学效率。)
四、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说一说:说出下面各题的排列规律。
(1) 200820082008……
(2) 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2. 串一串: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2题“穿珠子”。
学生独立列式后板书反馈,反馈时要求学生说想法。
3. 算一算:今年12月1日正好是星期一,?菖?菖同学的生日是12月25日,是星期几呢?
反馈时提问:为什么要除以7,为什么余4就是星期四呢?
4. 摆一摆:将△○□这三个图形摆成一组,并按照这样的顺序摆下去,要使第16个一定是○,每一组里△○□的排列顺序怎样?
同桌合作完成后,反馈两种摆法:
○□△,○△□
师:仔细观察这两种摆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把○摆在第一个时,会使第16个一定是○?
(评析: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层深入,既有书面计算的,又有口头说的、动手操作的;既有正向思维的,又有逆向思考的,而且都与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并逐渐地内化新知、增长智慧、提升能力,提高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福建省屏南县实验小学 3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