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理念,理顺常规,把握时机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它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思维的拓展性与融合性更强,因此,更需要小组合作。数学,说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小组合作能够将思维的抽象性在孩子们的小组对话中形象化,有利于孩子们的思维发展。
  一、理念的更新,促进合作的正常启动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这些先进的理念确实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而能够自觉在课堂中体现。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便是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实践性发展,因此小组合作是非常合适的抓手。但目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常规的理顺,促进合作的有序进展
  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生气,但带来的问题是,课堂常规会陷入无法控制的局面。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操作:
  1.分工的有序。在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合作小组组长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也可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完成。同时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记录,由专人负责记录。只要有了一定的规则,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更好的避免消极组员的产生,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分组时,还应该考虑到这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2.习惯的培养。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尊重他人,建立平等、民主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时机的把握,保证合作的有效有益
  小组合作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一定要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它的效益,因此,作为教者应该审时度势,合理抓住时机。
  1.在思维的愤悱之时。有些数学问题能够让孩子们的思维出现一种停滞状态,愤悱的感觉让他们欲罢不能。因而,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但“能由学生探索发现的,教师决不能单纯传授和代替。”因为,由教师传授的学生当时可能懂,但很快就会忘记,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障碍。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轻松解决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记忆牢固。
  2.在思维的发散之时。我们有时候需要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让它们的思维出现多样性,但又会出现无法收拢的局面。这类题目往往“千树万树梨花开”解法多样化。面对着同一道数学题,有些学生考虑问题单一,仅满足于一解,甚至于一筹莫展,出现解题思路的僵化现象。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拓宽思路,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条件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发现众多新信息,解题思路呈现活跃状态,进而获得多解和优解。在交流中不但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等得到充分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的多项思维,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去解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3.在思维的偏见之时。孩子们的思维出现偏见是很正常的,他们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对问题认识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例如: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某一个内角的度数相当于另一个内角度数的4/7,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学生解答这道题目时,速度很快,但汇报出来的答案却有几个,大家争论不休,都坚持己见,并说明了用自己解答出来的结果验算了,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最正确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这样,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资源共享,学生在讨论中相互补充,相互受到启发,生成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
其他文献
一般地,作品分析并不要求对每一部分都用同样的力气去做,而是要抓住文章关键的部分——尤其是关键词,来明确文章的精髓。对《阿长与》,我也用此法引导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不仅“长妈妈”名字特别,而且作者对其态度也很不一般。鲁迅对于他的保姆阿长,比之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感情变得复杂了。这是篇回忆儿童往事的文章,因而童心童趣充满其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一些表面上互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特别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如果忽视课堂上的吸收,就等于放弃了宝贵而有限的学习时间,英语学习同样如此。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和条件,但是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那就失去了主要“阵地”;如果只成为教师的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积极配合,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提高。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决定做以下尝试。  一、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提高
“泉州市2014年‘三下乡’启动仪式——欢乐泉州 走进虎邱大型文艺汇演要在虎邱茶业学校举行了。”高校长一宣布这个好消息,同学们都乐开了花,又可以近距离欣赏叔叔阿姨们带来的精彩表演了。  1月28日上午8点多,老师们就带着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虎邱茶业学校。涌动的人潮,雷动的掌声告诉人们这里就是欢乐的海洋,歌舞的世界。叔叔阿姨们的表演精彩纷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提线木偶“花好月圆”。  隨着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演播式教学正向网络化教学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无论是在资源共享、情景的创设还是教学的过程、方式或方法上,都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目标,或者可以说是让学生获得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增强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让网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开始。网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有这样的具体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和写作刚处于起步阶段,光靠课堂上的阅读和课内16篇习作的要求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开展课外的读写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师生需互换一下位置。”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想批评时,先冷静下来。转化学生,有时仅依靠批评是不行的,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用教育的规律去引导学生。本文通过上课之前学生和老师懒散表现的课堂背景描写,加上老师适度的提醒,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使得应有的转变变得简单。因此在学生需要时,把握住精微瞬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及时提供帮助,把握学生心理的奥秘,从心里爱学生,
【摘    要】  笔者在美术教学中采用诗画一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针对诗画一体教学,论述了其基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诗画一体;情境;为诗作画;为画配诗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也力求让自己创作的画能够拥有一种诗意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也就是说,从大多数中等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应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行因材施教。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推进分类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下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一、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  (一)导演的角色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多老师在现实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引导,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调动,但是却疏忽了理性思维的引导。殊不知,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是当代学生的通病,所以提升教师的理性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就迫在眉睫。只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写文章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一、问题的思考  以培养深层语文能力为己任的作文教学,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对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语文教师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