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园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v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研究我园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大环境来讲,我园地处农村,北临东汣,东靠太湖,周围有大片的农田,果园,大棚蔬菜基地,自然环境良好。从小环境讲,我园自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占地7000m2,绿化面积达3500m2,草坪、果园、田园、小树林、农田、沙地、特别是宽阔的种植园地,这一切为孩子与自然的互动,让幼儿的小手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
  一、走向大自然,解放幼儿的小手
  1、丰富园地内容,幼儿自主动一动。
  我园的种植园地,是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真实自然的。种植园里不仅有丰富的植物品种,如蔬菜,既有食用叶类的,也有食用根茎类的,不仅有成株生长的,也有搭架爬藤的,还有与其共生的小动物,以及土壤、环境物质,更蕴含着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种植园地就是个浓缩的生态园,更是大自然的缩影,它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帮助幼儿开拓了视野,每个幼儿都可以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科学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
  2、家园紧密相连,亲子互动试一试。
  在通过种植园地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家长们只要简单的创设条件,为幼儿准备一些菜籽,花籽、豆类、大蒜等和购买一些小鱼、小鸡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每天,我们都可以让幼儿去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让幼儿替小动物打扫、喂食……通过种植园地的管理使幼儿了解了动植物,并与动植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只有在幼儿乐于与动植物接触时,才能仔细观察它,进而了解掌握它。这样,幼儿的小手变得更能干了,获得的科学知识也更多了。
  二、设置小实验,锻炼幼儿的小手
  1、善于捕捉机会,激起幼儿探究兴趣。
  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用巧妙的方法引到幼儿面前,来加深幼儿对实验的兴趣。小雨刚停的早晨,我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去看看最近种的小青菜有没有发芽,有几个幼儿在小路的草丛中发现了许多蜗牛,孩子们就蜗牛的问题热烈地说开了,我凑了过去,听到幼儿在争论着,“蜗牛的壳有什么用呢?”“头上那两只长长的是眼睛吗”? 利用这个机会我让幼儿近距离的观察蜗牛的外形和并向他们介绍了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它吃泥土吗?”一个幼儿向我提问,我忽然觉得这可以引导幼儿来做个蜗牛的食物的小实验,于是就蜗牛到底吃什么展开激烈的谈论……,于是我便分组让小朋友来做蜗牛饲养员,孩子们分组捕捉了蜗牛带回教室,他们动手给蜗牛建造了小屋,养在玻璃瓶里、养在纸盒里、养在小盆里,孩子们按自己的猜想给蜗牛喂食……,孩子们终于通过动手实验了解了蜗牛的食物是什么。最后我告诉幼儿它们喜欢的环境,想念的家,于是孩子们和我高高兴兴的把蜗牛送回了种植园地。2、人人参与实验,增加幼儿操作机会。
  三、生成活课程,发展幼儿的小手
  1、利用种植园地,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往往是通过图片来了解的,这样就缺乏直接的感性经验,幼儿习得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肤浅,而在种植园地里,我们能让幼儿看到郁郁葱葱的各种蔬菜和鲜艳的瓜果,能让幼儿听到充满生命力的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自己种植一些植物、并观察、记录它们的发芽、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与自然界阳光、空气、水分的关系,让幼儿在种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幼儿在与种植园地的交互作用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直接的感性知识,而且也养成了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的习惯。
  2、利用种植园地,发展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季节的周而复始,种植园地的变化为幼儿欣赏自然美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春天,红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迎春花、绿的柳树,小鸟在枝头欢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仿佛置身于诗一般美丽的画面中,感受到了种植园地的美。我们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让幼儿来到种植园地,进行写生、意愿画,让孩子把欣赏到的种植园地的美景通过图画表现出来,提高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秋天,带幼儿在蓝天白云下观赏那火红的一串红,金黄的树叶,让孩子们动手拾几片枯黄的树叶做书签,用各种形状的树叶粘贴美丽的图画,幼儿通过动手绘画和制作,把自己的情感和种植园地的美融合在了一起,享受着美的滋润,接受着美的熏陶。
  3、利用种植园地,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每天我们都带领幼儿在种植园地观察,记录。中班幼儿在种植蚕豆的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松土、挖坑、点播种子、浇水,从发芽到收获时幼儿进行剥豆荚,煮豆子的活动,幼儿都参与了劳动,通过收获、烹饪、品尝幼儿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体验到了劳动付出后得到回报的喜悦,在农忙的季节,我们还带领幼儿到田野观察农民伯伯耕地、插秧、施肥等辛勤劳动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悯农》中“汗滴禾下土”的真正含义,使孩子们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孩子们在附近的农田里参与简单劳动,如拔草、拾稻穗等培养了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动手实践使他们逐步养成了尊重成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4、利用种植园地,丰富幼儿游戏主题。
  我们将种植园地所丰收的毛豆、蚕豆、花生、蔬菜等投放到区域游戏的认知区、生活区、数学区,美工区,让幼儿来认认,剥剥、数数、玩玩,幼儿在剥豆豆的游戏中促进了手的小肌肉群的发展,在剥开数数豆豆的游戏中学会了统计,在水果变变变和蔬菜秀一秀的游戏中学会了装饰。此外,我园的好娃娃社区是以开展角色游戏为主的,我们会把丰收的蔬菜和瓜果直接投放到好娃娃社区中的“开心菜场”中去,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菜场,这样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也多了,合作性也强了,幼儿游戏的情节也更加丰富了,幼儿更爱玩“开心菜场”的游戏了。
  在种植园地里,我们的孩子通过动手实践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游戏,幼儿的知识经验增长了,幼儿的独立性增强了,幼儿的各种能力发展了。
  【作者单位:宜兴市张泽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写字对低年级孩子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寻找到让学生写字学习有滋有味的几个支点,现提出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支点一:直观教学手段  1、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把生字放大,还可以改变字体颜色,加粗加斜,更可用不同的字体让孩子感受“汉字美”。有了多媒体,在孩子疲劳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放点音乐,帮助孩子静下心来,专心投入写字。  2、直观比较法:运用比较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书写的
英语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将决定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只有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广泛开展“做中学”教学实验,很多中小学开设“做中学”课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做中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一种有效学习策略,但从目前教学实验的现状来看,有些课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按照老师要求被动“做”,只是“做‘时’学”。究其原因:很多教师没有能够全面把握“做中学”的本质,仅把目光盯在“如何‘做”’上,未能挖掘“做‘前’学”和“做‘后’学”的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创设教学情境就成了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一轮课改到目前已有数个年头,反思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在一节课中同步达到人情入境,让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一种心动情发,同时与教学情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的一个沉重话题
21世纪的科学教育,主张通过幼儿的“做科学”来学习科学,而“做科学”则是通过运用科学过程来建构个人的探究而实现的。因此,以探究为过程导向的科学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一、选择幼儿喜爱的探究内容  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首先要注意所选内容是否直观有趣,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奇特的现象、神奇的变化、生动的游戏往往能很快把幼儿吸引过来,进而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究兴趣,而幼儿的直接操作和游戏参与又能提高幼儿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在写作中他的想象越丰富,那么其语言表达也会越生动流利,他的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就会越有情趣越有深度;反之,如果学生在习作写作中失去了想象,思路必然就会闭塞,就很难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描述人物
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课堂教学离不开思维,课堂学习更离不开思维。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个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的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好像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心扉。  一、创设情景图片,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像,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们的英语教材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
有人把儿童阅读比作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是啊,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而经典古诗文是阅读中的精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古诗文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联系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很低下,他们把玩耍当成是最重要的事情。抽象的数学问题是很不好理解的,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指导,是很难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白天几乎都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