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myaa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建构人文引领的课程结构与体系,凸显人文内涵。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通识教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发挥隐性课程在人文引领中的独特作用,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学分制,加强师资建设,构建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 人文引领 课程改革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显然不同于研究型综合大学。其大学英语课程方面,重视听、说、读、写等技能,强调英语应用能力,呼应社会需求无可厚非。然而外语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工具”性学科,它是一门人文学科,是精神和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较为严重地存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轻人文素质的培养倾向。大学英语教育的核心应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构建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课程它既可能是知识性的,也可能是情态性和技巧性的,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和动态的习得的过程。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隐性课程” 作为非语言手段介入教学的重要性。学校隐性文化越是个性鲜明,隐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校文化生成已成为教育有识之士的共识。
  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是一个蕴涵着浓厚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宏观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张楚廷(2003)从课程与教学哲学的高度提出了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并论证了人文引领的必然性、合理性和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爱因斯坦主张“学生毕业离开时是个和谐的人,而不定是个专家”。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特也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人性精神”而且“只有一个完善的人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柏拉图)。大学英语教育应引导学生转向爱、善与智慧;摒弃功利,回归教育本真。“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内心的丰富”(蒙田);古希腊哲学家西赛罗也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二、呼应国内、外课程改革趋势
  后工业时代来临,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于通才教育、学科整合、探究式学习、课程模式四个方面。
  其一,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才教育。使人学 会“做人”,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关注人的成长,提升人格品质。
  其二,实行学科整合,课程内容综合化。学科发展要体现现代社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相互渗透的局面和学科大融合的趋势。
  其三,建立探究式学习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
  其四,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强调学术自由和尊重个体差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则通过不同的课程组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的专门化。这种以课程的组合来形成学生专业的培养模式,在西方称作为“课程模式”
  从我国近30年来颁布和实施的三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来看,教学目标的演进明显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要求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转变,即重视文化素养,以适应个性化的教学和倡导入文精神的倾向。
  三、人文引领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举措
  其一,大学英语课程压缩必修课学分,增设选修课程门类。王守仁教授(2011)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既要保留“人文性”的本色,也要挖掘其“工具性”与“行业性”的特色,调整大学英语课程结构,改变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设定,构建成为“必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三大模块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坚持必修课和选修课平衡、输入与输出平衡、语言与文化平衡的原则。
  其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凸显人文教育,充分分挖掘显性课程中的人文内涵,特别注重隐性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等。
  其三,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得到重视,加强人文渗透,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通识教育高度融合,英语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达到统一。
  其四,建成人文引领的大学英语课程全新的话语系统,重新阐释课程目的、内容、实施、评价。在课程目标上。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即知情意行统一的人。课程内容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联系;二是课程内容要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相联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课程实施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的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评价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持一种侧重于教学的课程评价观,注重学生的内部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建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
  四、结语
  本文以人本主义课程观为视角,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建构人文引领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与探索,找到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与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既有利于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充分施展,又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守仁.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
  作者简介:宋欣雄(1972-),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大学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普通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大于大学生而言,英语学习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制约。分级教学思想的提出,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起到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分析,探讨了分级教学的实现途径,以期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展开。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问题 途径  大学英语主要是在大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开设,一共分为四个
【摘要】籍助互联网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觉学习能力,取得较显著的成效,因此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可。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在肯定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机器不能代替人,只有教师“唱”好主角,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持续、长足进步。  【关键词】大学英语 互联网 英语教师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及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提
【摘要】对于英语听说训练而言,话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单元主题为根本,结合书本内容、听说资料与学生的所见所感设计相应的训练话题,并为学生提供与情境有关的词组与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英语听说训练 话题设计 研究  引言  近几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教师也在不断创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新媒体已遍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针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 英语自主学习  一、新媒体的相关介绍  1.新媒体的定义。对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界定,学界至今没有定论。新媒体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上海交通
【摘要】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结合当前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建立小于昂英语角,为学生开辟专门的英语口语练习场所,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提高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从合理规划地点,充分利用大学现有外教资源,以及与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等方式,有效建立校园英语角,保证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在口语教学中取得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但发展繁荣,逐渐的使大学英语逐趋向商务英语翻译发展方向,因此,为了有效的推动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存在的教学问题),探讨其革新策略。  【关键词】英汉对比 高校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发展,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教师提问一直备受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教师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语言习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回忆起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口语输出。对于教师提问的分类也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本文对教师提问类型进行一下简单地概括的介绍。  【关键词】课堂话语 课堂提问 提问类型  对于教师提问也是有各种类型的分类和划分。如今比较广泛使用和推崇的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反馈信息,对教学双方起到了检查和监督作用。因此,明确语言测试的重要性,充分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语言测试知识,提高语言测试质量都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师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课题。  一、语言测试的目的  语言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师生提供反馈信息,对教学双方形成一种促动,使教师了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