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作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将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中,以使幼儿产生情感体验。幼儿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鉴赏、体验、感受、表现,从而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聆听习惯,提高音乐感受力
  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学习从学会聆听入手,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声音。因此,在音乐活动中,适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幼儿安静地聆听,有助于提高幼儿音乐的听觉感受力,从而间接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例如,幼儿学习《春晓》这首歌时,首先,启发幼儿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小朋友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其次,幼儿学唱此歌,基于前面的环境营造,幼儿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唱歌曲非常快。有的幼儿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幼儿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幼儿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棰,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幼儿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
  例如,幼儿学唱《娃哈哈》时,做了这样一个打击乐活动:全班幼儿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参与精神,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乐器操作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调动多感官参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语言理解力的发展
  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文字、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到了4岁,便更愿意交际并参加集体活动,小朋友之间能相处得很好。、稍大些的孩子能很好地使用语言并开始懂得词语的幽默涵义,并喜欢那些无意义的音节朗诵、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孩子的这些词语方面的兴趣给教师提供了将音乐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机会。由于语言理解力的增强,大些的孩子已能开始区分和组织有并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有一次,幼儿在充分感受了《国旗红红的哩》音乐之后,我启发他们说一说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做踏步的动作。”这是对音乐性质(进行曲)的感受。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当解放军!”这是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崇拜。还有的说:“听了音乐我浑身都是劲!”这是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孩子们尽情地述说着他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当我再放音乐时,他们便不约而同地跟唱起来,声音是那么响亮而自豪,不仅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也培养了幼儿善于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陶行知在《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中说,老师之所以要变成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有很多优点,他有目标、有远虑、有理想。如果把班主任比作孙悟空,那么后进生就好比“唐僧”,在求学取经的路上,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妖精”,即各种不良诱惑和不良习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降妖除魔,带领学生取得“真经”。  一、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对待后进生,班主任要像孙悟空对待唐僧一样,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士
多年来,我们注重师生教与学成绩的及时反馈,树立师生中的先进典型,以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教育影响师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和要求  1. 教风——爱生、负责、严谨、善导  爱生、负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不断给予关怀和帮助,彼此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情感桥梁,促使学生努力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积极按教师的要求处理个人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很多老师似懂非懂,完全凭经验教学,跟着感觉走,导致我们的朗读指导走入了不少误区。许多人,越来越感到朗读指导的有心无力,事倍功半。现我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归纳整理为策略。  一、利用直观教具,再现课文情景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或画几幅画,或拍几张照片,或做个课件,利用好插图、配乐、视频等,这些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都有
1.课题研究的方法论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范围与基本框架,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历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角度、分析方法等进行了方法论意义上
大学生考试作弊除了主观上的诚信及道德层面的原因外。还有客观上的原因。第一,专业选择受限。大学专业学习与个人性格、兴趣的不协调状态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学生在高
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班主任,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要把握住和学生谈话的艺术和技巧,从“心”开始,用“心”沟通,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点燃学生的自信。  一、 说到心上,不伤学生的自尊心  陶行知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我班学生小林,经常和社会上
期刊
韩橁,字正声,辽名医韩知古曾孙,晋王韩德让侄孙,为契丹显宦之裔。关于韩橁事迹,《辽史》无传,赖《全辽文》卷六《韩橁墓志铭》得以详述,其中有韩橁出使敦煌一事尤引人兴趣。
人们都说要一心一意做校长,做一个“整个儿”的校长。从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还应该努力做一个“三心”校长。  对教师要有“敬畏心”  校长与教师只是工作岗位不同,绝无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没有教师和学生,学校何来?如果没有学校,校长又从何而来?从这个角度讲,校长对教师要心怀敬畏。敬畏产生尊重,尊重产生信任,信任产生和谐。心怀敬畏,校长才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教师的“人样子”;心怀敬畏,校长才会认真“备会”
<正> 思想政治教育(即德育或思想品德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占重要地位。但是,当前有一些同志的教育思想不够端正在贯彻教育方针上,存在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