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快乐着,探索着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1984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可以吧,我有进步吧。”走下评课讲台的长华歪着头问我。听着这二十多年不变的怯怯问话,看着那二十多年不变的率真眼神,你会感到,他,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还是“他”——武汉六中语文组的小帅哥,我的小同行。
  “进行教学科研的目的就是带出一支队伍,因为我们是实践第一线的科研,研究的过程就是课题组成员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过程。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十二五’期间,能踊跃申报课题,并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在一次结题鉴定会上,传来了如此充满激情的具有号召力的话语。你又会感到,他,已不是“他”,那个一头卷发,羞涩儒雅的小长华了。
  我欣赏着,沉思着。一个问题蹦出脑际:长华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他的老同行、他的学长,目睹了他的专业发展轨迹,得到了如下启示。
  与所有刚从大学校园迈入中学语文课堂的文学青年一样,他热爱文学,擅长写作;而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更爱他的学生,爱他朝夕相伴的三尺讲台,所以他劳作着,快乐着。与学生同阅读,他不怕挑战;与学生同写作,他不惧PK。他认为教师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既应是学生生命的开发者,也应是自身生命的创造者。因此,他从未把教书仅仅当作一份职业,而是当成了一份事业,一份伴随他成长的快乐的事业。
  由此,我想到,要想成为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必须对教育教学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深入理解,不仅有专业学科知识,而且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持续不断地、快乐地、自主地对自我行为表现进行解析和修正,才能不断自我更新,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专业化素养。
  与众多青年语文教师梦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骨干教师一样,他也梦想成功;然而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没有在“站住脚”“站稳脚”后“稳而不前”,而是一头钻入了教育科研,跨上了“迈大步”“出成果”的层级。从“‘学长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步,他持续参研了省市许多重大课题,甚至参与了国家级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由此,我想到,成为骨干教师一直是众多青年语文教师的梦想。然而,优秀的骨干教师并非教师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进行的。即在与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表现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角色行为的过程。成长的途径包括学习理论、借鉴他人、反思自我、教学相长,而最优的途径即为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从何来,它就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面对困惑和问题,作为有追求的教学一线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坐等新的公共实践理论的产生。而应像“长华们”一样,凭着直觉或不完全推理,在实践中自主摸索,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使自己的丰富想法和做法得以提炼和升华,以直接指导、支配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令你欣喜的是,在解决困惑的探索过程中,你的生命也发展了。
  这就是新的语文人物——长华带给我们的思考。
  像长华一样,做快乐的语文教师吧;像长华们一样,做研究型的语文教师吧。让学生的生命在我们的生命发展中成长,让我们的生命在学生生命的成长中发展!
  
  胡明道,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班特聘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骨干班培训导师,“学长式教学”始创者。此课题共获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一等奖、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全国基教尚无单学科课题获此权威奖项)、中国教育学会二等奖等八项大奖,2006年成为武汉市政府拨款研究的唯一教育项目。专著《语文学习100窍》、《听名师胡明道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学生作文操作词典》等;论文《课堂心理流向的把握》、《学长式教学浅论》《学长式教学与课堂创新教育》等获国家、省、市43项大奖,应邀赴全国讲学数百次,著述2000余万字。
其他文献
2010年10月23日至24日,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艺术分会第三届年会在新纪元教育集团下属的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圆满召开。本次年会由该校和云阳县教委承办,主题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课堂更精彩。”来自上海、四川、贵州、山东等多个省市的语文教研员及一线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钱梦龙老师作了《“双主”让课堂教学更精彩》的主题学术报告。钱老再次阐述“双主”的内涵和“学生
期刊
秦文君是当今最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从1982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了数十部作品。她以特有的审美视角切入了这个时代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清丽脱俗的文字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童心情感的孩子形象。一群天真、稚幼、真诚、善良、可亲可爱的中学生,活灵活现地跳跃在我们身边,洋溢着明朗健康、蓬勃向上的气息。她的作品展示了当今社会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心灵追求和心路历程,风靡校园,多次获奖,不
期刊
【现场回放】  初二的学生正在上《与朱元思书》。教师以一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导入了新课学习;继而发动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共同解决;接着以问题引领,进入了以下环节。  (一)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篇课文是总分关系,大家也知道了第二段写的“水异”,第三段写的“山奇”,现在看看水异在哪儿,山奇在哪儿。  生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写出了水很清。  师:哦,侧面表现水清。  生②:“水皆
期刊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一直记得高尔基对他的儿子说的那句话一一“‘给’总比‘拿’愉快。”每每读到这句话,我总是想到自己的语文课堂,想到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对于幼小的孩子们来说,自己主动的“拿”,的确要比教师“好心”的“给”愉快得多,有效得多。  “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欲望、发现欲望都处于极其旺盛时期。”(兰本达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习惯于将“标准答案”和盘托出,而应
期刊
当我们的语文教育把实利主义落实到生命上,把不可以“物化”的加以“物化”,把机械和投机的目光既投射给自己,也投射给学生时,我们就忽略甚至抛弃了一个更为深度的任务:唤醒学生美好的善根。    语文天生是养心的妙药    “心养”何为?养育“爱”和“善良”的灵魂,养育挺立的人格,养育浩然之气,养育诗意的敏感和健康的情趣。  在人性迷失的时代,人们心中有没有爱和善意,能不能及时地、公开地表诉心中的爱和善意
期刊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到各地中学听了不少语文课。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事先有准备的公开课外,凡是未作通知的随机听课,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或轻或重地跳不出逐句讲解的窠臼。大量事实已经反复证明,逐句讲解导致的后果是语文教学效率的少、慢、差、费。我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对逐句讲解进行过极其深刻的剖析和抨击,呼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落后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逐句讲解对学生是一种刑罚    何谓
期刊
被称为“明文第一”的唐宋派古文家归有光,有人归纳其文特色为“事琐语浅情深”,称这种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意境与笔墨为归氏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自然,作为归氏久负盛名的代表作《项脊轩志》也不例外。该文要在抒写亲人离合之情,人生聚散之悲,而以结尾段尤为深婉惨恻,臻于为文化境。对其“事琐语浅”,一般读者理解应无大碍,那么,对其“情深”,他所寄何情?有何等深?如何悟深?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归氏是如何
期刊
他使我想起庭前一棵不知名的灌木,它矮小、瘦弱、与世无争。冬天,它可怜的几片叶子和所有的大木同时飘零,在寒气凛冽的树丛中,依旧那样的孤单和寂寞。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它似乎有些兴奋,把蓄积了一冬的力量,在枝头绽出了几片碧翠嫩绿的叶子。然而不久强大的树们夺去了它的阳光和空气,它在阴影中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怨而不诽,人们不大会发现它的悲哀。  他使我想起塘边一只折翅的孤雁,它本来也可以凭虚驭风,在长空一展
期刊
我生于1930年的上海,等我进小学和上中学的时候,新文学运动已经波澜壮阔,至少在大城市里,在实施现代教育制度的学校里,古文基本上退出了文字的流通领域。以白话文写作的作家,如鲁迅、胡适、郭沫若、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冰心、丁玲,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因此,我记不得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有唐诗、宋词,也记不得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韩、柳、欧、苏的文章,在白话文逐渐全方位进入文化领域的那时,即使选录一些古典文
期刊
1952年的这一天,我和平常一样早起,给麻风病人服药,嘱咐他们先准备一下,马上就要作弥撒。  这里是圣帕布罗麻风病院,与其他医院不同之处在于一条亚马逊河,把南岸的患者和北岸的医生、护士等医院的职工及修女隔绝开了,一边是垂死挣扎的灵魂,一边是充满希望、怀揣理想的生命。  在这雨林环绕的小岛上,阳光能遍及每一个角落,驱散每一丝阴湿的空气。  弥撒之后,已近中午,总管把两个医学志愿者带来南岸,并由我领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