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初探及教育对策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lip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校园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生活、学习的当代大学生当然也无法逃避内部和外界压力的冲击。从而导致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适应性,本文的目的,就是客观地分析探讨大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问题,进而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快的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利于他们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習任务。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 教育对策
  
  通常,进入大学被认为是一项积极的生活事件,标志着一种全新生活的开始,但同时环境的变化必将使每位新生在心理、学习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 给学生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就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特宝儿,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也是导致他们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入学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当前的身心健康,也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较深远影响。目前各高校学生在校人数增多,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差异,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生活等适应不良引起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具体表现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适应问题
  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家长、老师监控与指导的方式转变为自我监控与指导的方式,在这一问题上,高校的教育者们往往较少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适应指导,因此, 在这方面表现出一部分大学生很难适应大学学习规律,学习上有明显的盲目性、被动性。
  (二)生活自理的适应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衣食无忧,而事实表明,大学生在脱离父母监控与服务的情况下自己安排与照顾日常生活的能力是很低的。很多新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适应和习惯独立生活,如有的大学生不善于妥善保管自己的钱物,丢三落四,生活无规律,花钱无计划,遇事不知如何处理,而一筹莫展等等。
  (三)人际适应问题
  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师生关系淡化,而同学互动相对频繁。大学新生一方面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改变,另一方面又要在频繁互动、交流机会增多的情况下与新同学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大学生们在生活习惯、性格、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成熟经验,相互的人际适应问题就更为突出。
  二、原因分析
  在对3320名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性调查中,共筛查出适应不良学生人数为157人,其中17人在回访后接受咨询。826名新生在学院组织的各种心理辅导和新生讲座中接受观察和回访。在对适应不良学生群体的回访和咨询过程中,发现造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原因有多种。
  (一)学习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1.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差距太大。由于高考发挥失利、填报志愿时对学校不了解、被调剂等原因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或现实中的大学学习与理想中的有差距,导致一部分同学一直都有抵触心理。虽然开学有一段时间,但始终不能接受现实,一直矛盾在理想和非理想中,一时不能接受现实。
  2.缺少学习动力。没有了父母的谆谆告诫,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催促。以前是被“赶”着学习,现在被放逐“草原”了却没了动力,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现在的大学新生已经没有了催他们前进的动力,总觉得闲的不行却又不想着学习,还总是担心考试会不会挂科。
  3.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进入大学以前所有的目标都是围绕“考上大学而制定的,而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却不知所措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考研、考公务员率低,创业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学新生,导致他们不能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知毕业后该往哪方面发展。
  4.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由于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或被调剂等原因,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导致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不喜欢听有关课程,有时甚至逃避上课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想转专业。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使得大学新生对学习产生错误的看法。
  5.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现在流行的“学习无用论”实际是一种对学习的错误看法。觉得毕业后找工作主要靠关系,而且应聘时主要看能力、经验和学位证在大学的学习成绩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前途。只要能拿到毕业文凭就好啦,导致好多大学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
  6.优越感降低。在高中时是班级甚至学校的优等生,而考上大学的都是以前的优等生,所以在大学里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好多大学新生感到现在的自己学习平平,丧失了对学习的激情和勇气。不能实时改变自己的心态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二)生活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1.生活环境转变。大约有30%的同学认为生活环境转变的太突然一时难以适应。没有了父母的唠叨,没了老师的谆谆告诫,没有了熟悉的同学,……现在终于自由了,衣食住行都得由自己打理了,但因为生活能力欠缺却感到无助了。长大了,怕父母担心自己心情不好时只能打电话倾诉或闷在心里。
  2.住宿不习惯。由于现在的大学新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以前没有和好多人一起睡的习惯,住集体宿舍使他们的睡眠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大约有17%的同学感觉对现在的住宿不习惯。床铺狭小,不同的人睡觉习惯不同,而且好多大学对大学新生的内务考核要求严格,每天都要处理宿舍卫生,……总感觉有好多事要处理,感觉住集体宿舍太累。
  3.饮食不习惯。大约有16%的同学感觉对大学的饮食不习惯,这其中有好多原因。像水土不服,地域原因,饮食习惯的偏差,自己买饭无从下手等。大学中的食堂高中的不太一样,各种风味的窗口,琳琅满目的食物,不知该选择哪一种,到能自己买饭了却无从选择了。课余时间玩的时间太多,影响正常的饮食。
  4.作息时间不能适应。经历了高中紧张的复习生活,度过假期轻松地愉快生活,面对大学的生活却不适应了。大学自由时间增多,课程少但每节课的时间加长了,一般2小时一大节。初到大学,空闲时间增多了,由于对学校的具体环境不了解,不知该去哪儿打发时间。致使很多同学尤其男生去网吧玩游戏,通宵等,影响正常的作息生活。
  (三)人际交往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尝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有48%的大学新生认为大学人际交往存在问题,很多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渐渐的都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他们在交往中发现了别人的缺点与不是,一再抱怨 “大学生太自私了”、“大学生太势力了”、“大学生太难相处了”所以对人际交往渐渐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1.对别人要求太高。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私心,但好多大学新生都戒备心太强了,因此被人误解嘲笑时承受能力太低,有时甚至不理解对方的意思加重了双方的误解。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别人做到,当别人达不到自己心中预想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开始对某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不再愿意与他继续交往。
  2.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大学新生会因为语言障碍、舆论障碍、心理障碍等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被别人误解甚至嘲笑。这些会是他们本能的抵触误解他们的人,从而远离他们。这种错误的理解发生的多了,就会使得这些新生的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从而导致他们不愿与人交往,越来越孤僻。
  3.交际能力太低。由于以前接触的人比较少,所以好多大学新生的交际能力欠缺。这就导致好多大学新生不敢与人交往,有本能的畏惧和社会习俗的影响。怕被别人笑话,缺少勇气和信心去主动和别人交往。
  4.参加活动不积极。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院系活动经常举办。但好多大学新生因为以前没有参加过,缺乏经验而不敢去参加。不敢去的人多了就更没有人去了,这就导致好多专门为大学新生举办的活动没有能够取得预想的结果。
  5.社交心理障碍。社交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自私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这些障碍像一堵堵墙阻挡大学新生对交际的的向往。结果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压抑、沉闷,进而害怕与人交往,最终变得越来越孤独。
  三、建议及对策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学业发展、感情波动、求职择业、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扰,使其能够在大学校园顺利完成学业,愉快生活,充满自信地步入社会,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大学生入校后,首先能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为适应性问题,高校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调适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入门课程。
  (一)将适应性教育融入第一课堂
  学生在学校最多的时间是接受第一课堂教育,学习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第一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学习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树立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在第一课堂教育中适时加入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对未来开展专业工作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所学专业进行择业就业时的准备工作和良好心态等,这些知识的及时贯入,帮助大学生安全度过择业适应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第一时间开展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入校后表现出学习困难、学习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障碍、生活适应差、角色转变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
  (三)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教育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适应期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状况,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尽快度过。在大学生中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凝聚力、创造力和信任感;体会在实践活动中与社会初步接触,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积极关注特殊群体
  针对大学生中的不同特殊群体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独生子女诚心待人、宽心待己、乐观处事、真心交友等高尚情操;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社会支持系统缺失、身体残疾等各类特殊群体,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准确的评判和定位,不要产生自卑情绪,遇到挫折勇敢应对,以高质量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态度来面对大学生活。
  (五)培养非独生子女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试方法和技巧,通过心理辅导、团体训练、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
  总之,大学新生入学之初,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或多或少地出现各种的不适应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快的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以利于大学新生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徐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02
  [2]胡启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3]王增国.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
  [4]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张金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悉及教育对策[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5
  [6]肖海扬.简议大学生适应性教育.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
  [7]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M].1986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泛读是侧重语言实践的一门课程,其对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素质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深入实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改进大学泛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 泛读教学 问题 方法    一、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阅读兴趣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更重视学生阅读成绩的提升,而很少将时间与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硬件设施日益完善,但也存在着一些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外延式发展,忽视自身软实力的建设的现象。本文主要从社会发展、高校体制、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高校提升软实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软实力 高校 大学生    引言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
期刊
近年来,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被放在管理的主导地位,在党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动力。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心理疏导, 即心理、观念或思想方法层面上的“疏通”和“引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必要的双方可承受的沟通方式,来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
期刊
[摘要]T-PACS的出现,为影像实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医学影像教学的弊端,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查询功能直接获取所需的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进行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各种疾病影像表现的认识。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尤其要注重利用T-PACS在多媒体互动教学中的优势来全面培养学生,从而使医学影像学实
期刊
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所推崇的精神,并作为文明的内核,延续至今。而九十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主体性”、“自主性”、“个性”、“独立人格”等成为时尚教育术语。但任何一个卓有成效的班集体管理者,都是不会忽视集体主义教育的,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尝试和实践后,教育思想与现实的差距,教育制度与理念的脱节,教育观念与行动的分离,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期刊
[摘要]现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最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同时这种网络时代的新生活方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易班,成为了广大高校教师开展工作的新平台。  本文对易班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产品”进行分析,通过现
期刊
[摘要]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的相互促进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人的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思想政
期刊
[摘要]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之形势,从素质教育以及物理教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简单论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学生物理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一个生动活泼的物理教学情景。  [关键词]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一、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求。《中共
期刊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业批改本身就是一门教学艺术,传统单调的打“×”、“√”是一种“师批生改”的简单的相互的信息反馈,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轻视人的主观思想和能力,更谈不上师生的真情互动。我通过近一年多的学习、实验,认为数学书面作业评价批语恰好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学中如果利用好这个“平台
期刊
[摘要]由牛津大学哲学家格莱斯(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通常是人们研究英语会话的一项基本依据,其中包括数量(quantity),质量(quality),关系(relation),和方式(manner)四项准则,违背任一条准则都可能使会话无法进行。而当谈论的话题威胁到会话者的立场(face-threatening)时,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会话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