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路面系统机电耦合建模及非线性振动分析

来源 :振动与冲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li95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簧下质量增大,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同时电机电磁力和转矩波动对车轮造成电机激励,车轮振动进一步加剧汽车振动。鉴于此,考虑电机的电磁激励,建立了5自由度电动汽车-路面系统机电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路面振动引起的二次激励,分析了电动汽车的振动响应受路面不平顺、电机激励、路面二次激励综合作用的影响规律,以及车速和非线性参数对汽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机激励对非线性汽车模型的轮胎动载荷和车体加速度影响最大,悬架动挠度和俯仰角加速度的影响次之,座椅加速度的影响较小;在考虑电机激励的综合作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地震动的多维性和结构响应的空间耦合性对结构残余位移需求的影响,建立了恢复力特性符合二维屈服面模型的单质点双自由度体系(SMDDOF),提出双向地震激励下的等强度残余位移谱模型,对比分析了单向和双向地震激励下单自由度(SDOF)体系的残余位移谱。以不同场地类别的140组地震动记录为双向激励,建立统计平均的等强度残余位移谱,分析场地条件和两主轴方向刚度比对双向地震激励下单自由度体系残余位移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自由度体系单向地震动输入建立的残余位移谱可能会低估结构残余位移需求;中长周期范围内,双向
针对风力机叶片在颤振风速下的临界颤振现象,创新性地结合几何圆周割线和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首次设计了一种圆周割线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叶片临界颤振系统的参数辨识。该方法利用圆周上移动点的割线距离来动态调节全局学习因子和局部学习因子,针对优化辨识提高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的动态平衡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提高算法的整体寻优性能和优化效率。仿真试验中,将该方法与多种先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如改进型粒子群优化(MPSO)算法、基于线性递减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LDIW-PSO)算法、基于动态学习因子的免疫粒子群优化(
随着BIM技术及能源应用数字化的快速发展,针对能源设计企业开发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应用平台已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该研究以能源设计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所需为起点,从数字化能
以直管和90°弯管为对象,研究管道不可压缩流动的水动力压力脉动(伪声)特性。分析了不可压缩流动中压力脉动的Poisson方程,并与波动方程进行了比较;在管道进口处设置随时间正弦变化的压力脉动,使用SST k-ω湍流模型,通过数值求解不可压缩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得到直管和弯管内的脉动流动;比较分析了直管和弯管内的时均流场及脉动流动。结果表明:沿管道流动方向流场压力脉动线性衰减,压力脉动传播整体上呈一维形式,而速度脉动形式紊乱;90°弯头对局部流动影响明显,导致压力和速度脉动均有提高;流场脉动
在人口逐渐老龄化的社会中,人们对具有优异的材料-生物组织界面稳定性的医疗假体植入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植入装置需要在生物环境中服役并保持其稳定性.由于腐蚀和磨损等
期刊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两条高塔复合肥生产线(双塔),正常运行模式为一塔生产普通脲基复合肥、一塔生产硝基复合肥,原生产的硝基复合肥无法达到全水溶要求;鉴于全水溶硝基复合肥市场前景较好、产品利润率较高,决定上马高塔造粒改产全水溶硝基复合肥项目。高塔造粒全水溶硝基复合肥试产初期,存在产品防结块性能较好时水溶性不好、产品水溶性较好时防结块性能差的问题。于是,通过全水溶试验与防结块试验研究影响全水溶硝基复合肥水溶性和防结块性的因素,最终通过对造粒装置实施改造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颗粒全水溶硝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
为了提高指纹室内定位精度,在多尺度核主成分分析过程提取得到定位区域内RP指纹特征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WKNN定位算法(GA-WKNN算法)。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以随机方式从实验区域选择20个未知节点实施定位分析,分别从不同维度采用本文定位方法评价室内环境定位特性。经过参数优化确定:RP间距为1.2 m,子区域个数3个是最优的。采用PCA指纹特征提取模型能够提取得到精确位置指纹特征,从而降低定位结果受到噪声因素的影响,实现定位精度以及稳定性的显著提升。本文设计的算法估计误差区间介于0.37
柱塞式计量泵是一种精密设备,常用于提供具有精确、稳定流量的流动介质,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且对其流量计量准确度要求较高。该文研究了柱塞式计量泵的校准方法,通过对其使用方法与特性的分析,提出了衡量法和容量比较法2种校准方法,并以示值误差作为描述计量泵输出流量计量特性的校准参数。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校准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整个校准过程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分布式电源电压直接关系着配电网线路安全性能和用电安全。针对就地电压控制方法无法实现整条馈线上节点电压的控制,该研究引入协同电压提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控制策略,分析功率和节点电压的灵敏性,同时给出分布式电源有功功率输出和无功补偿设备无功输出计算方程,并创建整个节点电压控制流程。结果显示,经过无功功率补偿、无功功率借调、有功功率缩减3个阶段,11号和28号节点电压分别从最初的1.0664 p.u.和1.0664 p.u.调整至1.0500 p.u.。配电网协同电压控制策略能很好地解决节点电压越线问题。
为响应国家号召,利用氮氧化物(NOx)脱除技术降低燃煤电厂NOx排放浓度。以山西省某电站2×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CFB)为背景,分析其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脱硝原理与工艺流程。为改善该厂已有脱硝装置尿素溶液与烟气反应不彻底的现状,同时降低尿素溶液的投入量,减少氨逃逸现象的发生,设计了一种改进型SNCR烟气脱硝装置,利用伺服电机带动搅拌杆、传动带、皮带轮、推杆等一系列的传动动作,使得尿素溶液往复进入至反应箱内部,反应箱内部的尿素溶液不断流动,尿素溶液与烟气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烟气与尿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