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浩:我选择保守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LV的棋盘格男包,一身定制的衣服,乍一看,紀浩的打扮很时尚也很讲究。但其实,这身行头是他见客人才穿的。平时他喜欢韩国风格的服装,花钱不多,也很得体。而那些奢侈品,“都是朋友送的”。
  紀浩是山西人,1972年出生。他穿着从不落伍,思想却有些“保守”。他珍惜眼下的一切,没有太多的野心。外人眼里他是个成功人士,但他却说自己“有点迷茫”。
  
  不断地被时代改变
  在紀浩看来,他这代人是被时代不断改变的一代。“上世紀80年代我们正在长大,改革开放开始,各种思潮一涌而入,我们无所适从;90年代我们上了大学,文凭却开始褪色,我们跟着下海经商;到21世紀,互联网大行其道,我们学打字学上网,又发现原有的价值观被打破。”
  紀浩曾经想当警察。高一时,刘德华主演的香港电视剧《猎鹰》风靡一时。“我那时候着迷似的想当警察,像刘德华那样惩奸除恶。”为此,他买了很多刘德华的贴画,贴了满满3个大本子。这种“英雄崇拜”,也和“追星”掺和在一起。“那时我听到一盒名为《来自台湾的歌声——潮》的专辑,从此一发不可收,经常省下买早点的钱去买10元一盒的原声磁带。磁带里附带的歌词纸我都会用胶带纸粘贴一遍,以防损坏。这些宝贝到现在我都没舍得扔。”
  上世紀80年代,中国兴起了“文凭热”。“那个时代,学生最好的出路就是考大学,不上大学基本上意味着没有前途。”但紀浩高考时以几分之差落榜。当时他身兼班长和学生会主席,“高考落榜对我的打击很大”。但日子总要过下去。恰好,大同电视台招聘技术人员,紀浩一下子考中了。“我是电视台最后一批全民所有制合同工。一年后,我当了总编室编辑。”在电视台,紀浩最勤快、人缘最好,每天给各部门送分量不轻的模拟录像带。但他的心里还是很不踏实。“你不知道,在那个时代没上过大学的人内心极度自卑,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色彩,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
  90年代,成人高考开始盛行。1994年秋,紀浩考上对外经贸大学成人大专脱产班,终于圆了大学梦。“说实话,那个时候就是想上大学。至于为什么要上,并没有清楚的目标。”到了北京,紀浩的眼界开阔了。“北京到处是机会,特别想留在北京发展。”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的风气开始向实用化转变,光有文凭还不管用,还得学点有用的专业。毕业后,他回大同工作了两年,又考回母校。这次他选择了英语专业专升本,“过了英语这个语言关,在外面闯荡的时候多一条路。”
  
  靠自己改变命运
  但造化弄人。当紀浩再度拿到学位的时候,文凭不吃香了。创业和经商已经成为中国人最热门的话题。2003年,紀浩下海,做的是铁路移动电视的内容制作。他辛辛苦苦读来的英语学位,一点都用不上。
  做生意靠的是吃苦耐劳的“本色”。紀浩租了套每月1000多元的房子,“冰箱坏了,里面都是蟑螂”。为了生活,他曾当摄像赚100元一天的劳务费,也曾忍着腰伤去商务会展上张贴宣传画。做了3年,不赔不赚,朋友倒是交了很多。紀浩总结说:“我觉得我们这代人还是有些优点的:比如执着、不妥协,比如诚实、脚踏实地。”
  紀浩有一点很难得:坚信可以靠自己改变命运。1998年,他娶了山西一位著名企业家的女儿,并育有一子。但紀浩说:“我到现在都没用过妻子家里一分钱。我觉得这点骨气还是有的,只不过在别人眼里,我有点傻,有钱不会用。”
  2006年,紀浩发现红酒市场有潜力,于是拿出积蓄开了公司,专做法国红酒代理,最终成了法国科比尔地区红酒的全国独家代理。公司做大了,紀浩却不愿为了生意日夜应酬。“我知道很多同行为了推销红酒,经常和客户喝到半夜,或是唱歌到天明,但我不是这样。我靠朋友帮忙,以口碑赢得信誉,生意很稳定,足够我生活,也足够我的公司发展,我觉得这样就够了。”
  
  珍惜身上的“保守”
  虽然外表时尚,但紀浩身上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包括做生意的过程中,他比“80后”更加谨慎。不久前,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希望与他合作,他不同意。“我觉得企业做到现在,靠的是诚信和执着。我能保证红酒品质就行,一味强调做大,会有很大的风险。我甚至不贷款,以保持现金流的稳定。”记者说他太保守,他反击道:“保守在某种程度上是‘70后’的一种特性。现在的社会太浮躁,资本市场一片混乱,我不想成为冒进的牺牲品。”
  紀浩也坦率地说,现在有些事让他“看不懂”。“比如我去法国,看到‘老佛爷’和‘巴黎春天’的奢侈品店到处都是中国人在排队,在大声喧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很多人生活水平不高,却热衷于购买奢侈品。有的中学生为了购买苹果手机,甚至去卖肾。对这些,我实在不能理解。”
  在法国,紀浩不住豪华宾馆,住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宿舍里。他甚至不舍得买车,公司里只有一辆运货的本田奥德赛,他自己外出不是坐公共汽车,就是坐地铁。他住在一个酒店公寓里,那是他到北京赚钱后买的第二套房子,里面除了工艺品,并无任何豪华装饰。也许是出于对“1970制造”的情结,他辗转花了1万多元买了一块上世紀70年代的欧米伽海马古董表,但也只在出门见客户时才戴。
  随着年岁渐渐增长,紀浩越发珍惜家庭和亲情。“平时工作忙,到了周末一定抽时间回家,哪怕只有一天,也要和家里人聊聊天,散散步。父母年紀大了,我一定要尽孝道,这是最基本的义务。”
其他文献
【摘要】以《铁丝网上的小花》为例,对高年段的图画书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重点介绍了图画书的一些阅读方法和策略:预测与猜测;颜色中有温度;找出小道具中的暗示;作者的绘画视角和呼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并给老师提出多文本对比阅读的建议。  【关键词】图画书;教学;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21
鲁迅先生著作上的错字,先前似乎没有人提到过。那是因为我们读书、编书不够谨严呢?还是因为鲁迅是大家所尊敬的权威?也许两者兼而有之。林辰同志在《精当的意见,谨严的学风——叶老审阅鲁迅著作注释稿述例》(刊于《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一文中提到了叶圣陶先生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鲁迅著述千万言,在他那浩无涯际的字海中发现几个错字,当然丝毫无损于先生的日月之明。可是这个道理却不是什么时候都行得通的。我们
2020年11月11日,淡豹在北京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淡豹的首部小说《美满》出版。  上午11点,北京海淀融科中心的负一层还没有多少人,再有半个小时,楼上写字间里,那些在谷歌、字节跳动工作的年轻人们,就会涌到这里来吃午饭——这些上班族是作家淡豹最近的观察对象。在临近扶梯的一间咖啡馆前,淡豹热情地向《环球人物》记者招手示意,说话间眼神灵动,时不时透露出小女孩一般的轻盈。采访当天,她
秋叶原无差别杀人事件主谋加藤智大和他的绘画作品。下图为画里的线条,由日本汉字“鬱”(意为“忧郁”)组成。  最近,一场特殊的画展在日本引起不小的争议。画展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作者的身份——他们都是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的杀人犯。在众多作品中,最让人深刻的要属一幅少女漫画。若将作品放大,可以发现画中的线条由日本汉字“鬱”(意为“忧郁”)组成。这幅充斥了成千上万个“忧郁”的特殊作品,出自一个名叫加藤智大的
修复记忆的人  15年中,他们经手的照片大约有100万张。都是老照片,大部分就像刚从时间手里抢夺回来,带着清晰的受伤痕迹,比如或深或浅的斑点和裂纹。有的颜色消磨得很淡了,有的眉眼间一道清晰的残损。照片来自各个角落,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泛黄的模样让它们显得脆弱,何况伤痕叠着伤痕。  看不见的伤痕来自记忆。无论多么刻骨铭心,记忆都会随着时间一同变模糊。那些照片或许是一些人最后的托付了,是去世的父亲、远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而开展主题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提高知识能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語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接受文本情感的熏陶,同时还要帮助学生
《阅微草堂笔记》里,至少有十几篇是借狐鬼之口纵论历代学术与读书之道的。  在何勵庵的故事里,教书的老狐回答为何读书的问题时说,狐狸修仙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精气,拜星斗,渐至通灵变化,由妖而仙。这是条捷径,但容易走上邪路。另一条是先炼形为人,然后习养内丹,日久坚持,自然圆满。这条路虽慢,但很稳妥。狐狸做人,也必须读圣贤书,涵养心性。  何励庵说:“凡巧妙之术,中间必有不稳处。如步步踏实,即小有磋失,终
【摘要】古诗词的内涵与情感往往委婉含蓄,不只是因为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有虚词巧妙使用的原因。对古诗词的鉴赏,往往只重视对实词的品读,忽视对虚词的分析,其实虚词的作用也十分巨大。本文以具体古诗词虚词运用为例,从深化意境、寄寓感慨、丰富内涵、塑造形象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对虚词意义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虚词;古诗词;委婉含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
在清华的几年,基本每周会和家里至少打一通电话。  我妈最后的叮嘱从“好好学习,要对得起高中的努力”,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凡事想开些,不要老是和别人比,活着最要紧”。  焦虑。每天都在焦虑。  大部分进入清华的人都有一个呼风唤雨的曾经。那时我们意气风发,年少轻狂,江山在手,天下我有。然后进入清华发现,什么叫井底之蛙。  在初高中,你什么都不用管,专心学习就好了。她会弹琴,我会学习呀;他会唱歌,我会学习
月宫嫦娥:桂树旁的孤影   幼时,月满之时,不少孩子会指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满月询问父母,为什么月亮里有道影子,似有似无。这时,孩子或许就能听到嫦娥的故事。   关于嫦娥奔月的文献非常丰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版本大致来源于《淮南子·览冥训》,其文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   其后高诱注文,进一步解释清楚了这个故事——“嫦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嫦娥盗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