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效能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u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效能研究领域,是一个相对新兴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学校效能的科学属性包括效能大小、效能的一致性、随时间推移的稳定性、不同教育结果的效能差异性,等等。影响教育效能的多种因素包括强有力的学校领导力、正向的学校文化、教职员工的专业发展、重视校外支持等。教育效能研究已经对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其现有的巨大知识存量,若能进一步得到使用,无疑将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未来研究构想为,提升对教学和教师的重视度、整合教育领导力、更多的纵向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学校和课堂之间联系的研究等。
其他文献
专业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和重要保障。基于近万名中小学教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学校治理和理念共享作为组织层面因素对教师专业合作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作为个体层面的专业合作认知与专业合作行为之间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合作,关键在于从教师所在的组织层面入手,建立健全民主参与式学校治理模式,在权力共享中体验和践行专业合作,营造学校内部理念共享机制与文化,以共同目标驱动多个层面合作,同时通过多个环节加强中小学教师对专业合作的认知与认同,提升专业合作
2020年后,我国贫困的形式将转变为以收入差距为主要标志的相对贫困。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及2012年数据,运用"反事实"分解技术,检验教育对阻隔贫富差距代际传递的总体效果及具体路径与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代际传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幅下降,并开始发挥阻隔男性贫富差距代际传递的作用;"70后"对父母一代贫富差距的继承主要受教育的需求侧效应影响,而需求侧效应的改善激发了教育对贫富差距代际传递的阻隔作用;教育的供给侧效应成为"80后"对父母贫富差距继
乾隆时期,清廷积极调整相关关税政策,通过关税盈余的雍正十三年比较法、三年比较法的调整,使得这一时期的关税征收数量稳步上升,达到清代前期关税征收的顶点。通过对关税征收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清代经济区域变迁的特点。乾隆时期关税的征收主体仍是国内贸易,故不可对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水平和开放程度估计过高;对外贸易税收量较少,对社会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并不大,这也是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大隐忧之一。
知觉经验的内容是概念的还是非概念的,这一争论成为当代心智哲学和知觉哲学中最重要的论题之一。概念论者和非概念论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知觉经验内容和认知信念内容是否相同。概念论者认为,经验是与信念类似的一种心理表征内容,而非概念论者则否认这一点。非概念论者通过论证人类与动物在经验上的连续性,经验与信念在内容系统性、丰富性和精细性上的根本差别来辩护经验内容的非概念性。然而,这类辩护首先混淆了概念论在获得性和构成性两个层面的不同涵义;其次,它们既不能被看作是对构成性概念论的挑战,也没有彻底击败获得性层面的概念论;最后
熊十力的《乾坤衍》以孔子五十岁为界,将其一生分为早年、晚年两个时期,认为《周易》系孔子五十岁时所著;认为乾与坤是性、灵与质、能,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在对《乾》《坤》两卦释义时,认为《乾》卦爻辞是对生命由隐而显、由显而盛的揭示,是庶民由受压迫、群起革命,最终消灭统治阶层,人人自由的描述;《坤》卦六五爻辞“黄裳”,是下民群起革命、废除天子制度,天子之权与位为大众所共有的譬喻。这是误读,实际上,早在孔子诞生一百多年前,周王朝的贵族阶级就已经熟练运用《周易》决疑解难;乾、坤的属性是刚健与柔顺,象征对象为天与地、父
基于确保国家军事安全与民主制度的稳定性平衡这一目标,在联邦党人的主导下,美国宪法通过立法权与行政权、联邦与州、常备军与民兵等多维度的分权来实现对军事力量的文官控制,构成了美国宪制中军政关系的基本结构。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发展变迁中,宪法所设定的静态结构被动态的博弈重构。常备军得到强化,而民兵则从传统的体现共和精神的军事力量转变为实质上的另一种常备军形态,从而重塑了宪法的民兵条款实质意义。行政权在与立法权的博弈过程中得到扩张,建构更为强大也更为完整的军事权力来统帅军事力量,也重塑了宪法的分权条款。当代社会中,
作为最早的现代成文宪法,《美国宪法》的创制及其日后运作体现了极强的国家内外联动特征。《美国宪法》的设计和运作不仅是依据政治哲学原理和人类理性的一次推理设计,而且更多地包含了在内外地缘政治环境之中的实际考量。从宪法制定的角度来说,美国立宪时处于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之中,《美国宪法》也正是在地缘政治的考量之下制定的:北美十三个州必须紧密联合,才能够抵御外敌、防止内战,而建立宪法是实现紧密联合的必然道路。此种“大共和国”模式对于西方传统共和主义宪制思维具有极大的)中击。从宪法的解释来说,在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些判决中
中国传统文论强调“文以意为主”“文以传意”,对当今文学研究颇具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古人强调文学读解必须立足于“本”,注重文学的本体性探求,其要旨可用宋代王质《诗总闻》所谓的“熟玩本文,深绎本意”来概括,而这句话又源于梁代刘勰的“书亦国华,玩绎方美”观念。用现在的眼光看,此所谓的“本文”既指广义的文学本体存在,又特指狭义的以艺术性、审美性为根本观念,与西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只顾叙述、语言、修辞、结构等因素之纯粹“文本”观念有所不同。按照刘勰、欧阳修等文论家的观点,文学读解首先要“披文入情”“据文求义”,强调
明代是《楚辞》评点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尤以万历时期为著。明代万历以前属于《楚辞》评点的初步酝酿阶段,虽然此时已出现楼防于其选本中引入评点的尝试性实践,以及相关《楚辞》版本中眉批形式的出现,但都还不够成熟。万历间是《楚辞》评点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严格意义上的《楚辞》评点本刊刻、传播,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质量较高评点本出现的重要发展转变。进入天启后,以蒋之翘评校《楚辞集注》的问世为标志,《楚辞》评点达致顶峰。除此发展的脉络外,各时期的《楚辞》评点本亦呈现出多元化、百花争艳的的存在样态与格局。
为纪念胡适发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字方针100周年,《学术月刊》杂志社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现代文学与现代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杜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三十余位学者出席会议,提交论文25篇,对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从时间上来看,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研究成果最丰;从文体上来看,诗歌是被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