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效能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效能研究领域,是一个相对新兴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学校效能的科学属性包括效能大小、效能的一致性、随时间推移的稳定性、不同教育结果的效能差异性,等等.影响教育效能的多种因素包括强有力的学校领导力、正向的学校文化、教职员工的专业发展、重视校外支持等.教育效能研究已经对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其现有的巨大知识存量,若能进一步得到使用,无疑将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未来研究构想为,提升对教学和教师的重视度、整合教育领导力、更多的纵向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学校和课堂之间联系的研究等.
其他文献
《对杜威道德教育"根本问题"的再认识》一文指出,杜威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存在思想与逻辑"缝隙"。依据杜威相关论著,该文所称的"缝隙"并不存在。杜威没有否定"关于道德的观念"的价值,没有将"直接道德教学"等同于"关于道德的观念的教学",而是在肯定"直接道德教学"的有限价值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开展"直接道德教学"的细致建议。杜威对"学校道德三位一体"的主张包含了他关于"直接道德教学"的主张。杜威倡导的德育思路是间接德育与直接德育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杜威没有确切地将"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的区别界定为
全面改革是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  新供给经济学在引入供给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需求侧;同样新供给经济学在强调供给管理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其在长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新供给经济学在强调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改革,但是改革不仅有供给侧改革,还有需求侧改革。中国经济需要同时进行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单纯强调一个方面的改革是不够的,中国需要全面改革。  近年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持
教育公正是广受学界关注的一个教育问题.30年来,我国教育公正的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迅速发展和深化稳定三个阶段,在教育公正的理论、教育公正的现实和教育公正的比较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未来我国教育公正的研究,在目标上需要摆脱对西方理论路径的依赖,创生和发展本土教育公正理论;在内容上需要关注教育的内部公正问题,注重人的发展公正的研究;在方法上要加强实证研究,使教育公正的研究范式走向多元化,以提高研究的实效.